“洋大人”事件频频发生,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外国人?


“洋大人”事件频频发生,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外国人?


原创 星河原野

最近我注意到有几件事在网络上发酵的很厉害,一个是西安的外国人打骂防疫人员,一个是青岛黑人插队检测并且扔掉中国人的检测单大喊Chinese get out(中国人出去),还有一个已确诊阳性的广州黑人咬烂中国护士的脸。

“洋大人”事件频频发生,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外国人?


联想到去年福州外籍留学生用力推搡挑衅警察,还有河北工程大学外籍留学生猥亵女同学等等一桩桩的荒唐事,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外国人?他们是谁?他们都在中国干什么?


由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在2010年,七普结果目前尚未公布,在华外国人具体人数还无法得知,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年一些国家部委和调查机构发布的公报大概推算出有多少常住在中国的外籍人士。

首先看两组数据:据国家出入境管理部门统计,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出入境人次达6.7亿,外国人出入境9767.5万人次,将近一个亿。

“洋大人”事件频频发生,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外国人?


根据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IOM《国际移民报告》统计,2019年外来移民入中国大陆地区的有103万人,占本国人口比例不足0.1%,远低于东亚与东南亚0.5%和全球3.4%的平均水平。但是对于中国这种巨型人口国家,0.1%的人口也是个不得了的数字了,要比越南这样人口规模国家0.5%的人口多得多了。

按照IOM的解释,这103万移民并不是那种加入中国籍或者拿永久居留的人,只是中长期在中国居住的外籍群体(含国际难民与寻求政治庇护者)。

“洋大人”事件频频发生,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外国人?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这些移民一些有意思的特征,比如难民占32.2万,男性移民占比从1995年的51%增长到去年的61.4%,20—64岁移民占比68%等。

“洋大人”事件频频发生,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外国人?


其次,外国籍移民中最多的来自韩国、菲律宾、巴西和印尼。


那外国人来中国干什么呢?政府统计主要是旅游观光、在华就业、在华留学、商务投资以及外国受聘专家等。

从居留情况看,四十年前也就是1980年,在华常住外国人(居住半年以上)约2万人,二十年前2000年约15万人,十年前2010年近60万人,主要为合资、合营及外商独资等三资企业的工作人员及家属、留学生和教师等。

从就业情况看,2000年,在华就业外国人大约7.4万人。2010年,在华就业外国人大约22万人,占在华常住外国人总数的37%,主要为前面三资企业工作人员、外教、外国组织驻华机构代表。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难以统计的三非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单就2011年一年,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查处“三非”外国人超过2万人次,到10年后的今天只多不少。

这些非法入境的外国人主要都是邻国的公民,比如广泛存在于云南广西等地农村的越南人和缅甸人。而非法就业主要集中在外语教育、家政、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领域,多以留学、访问为由入境后非法就业。比如大家常见的各地中学某些所谓“外教”,深圳等地的菲佣还有一些电子厂流水线的黑工。

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就有几个外教,有没有专业的外语教学资质不得而知,但学校为其提供的食宿条件比主要几科的代课老师好很多。上课也很轻松,一周几节课,照着课本读几段之后就各干各的事,大家互不干扰。一到周末外教们就骑着单车去郊外游玩了。而且这几个“宝贝疙瘩”还是市里几所高中共享的,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共享单车是个什么呢,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共享外教”了。

下面我们细讲一下几类外国人来华发展情况。

一、来华就业

经过几十年的野蛮生长,在华外国人数急剧上涨,但数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质量的增长。前两年国家颁布《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试行),将来华外国人分为A、B、C三类,开始优化来华人员结构。

“洋大人”事件频频发生,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外国人?


外国高端人才(A类)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国际企业家、专门特殊人才等“高精尖缺”外国高端人才,或符合其他规定条件的,确定为A类,实行“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服务。

外国专业人才(B类)

符合外国人来华工作指导目录和岗位需求,属于中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急需的外国专业人才,或符合其他规定条件的,确定为B类。

外国普通人员(C类)

除上述两项外来华从事临时性、短期性工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实行配额管理。

国家外国专家局为这几类人颁发《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才可以正式就业。颁发原则是“对A类大力引进,对B类加以控制,对C类严格限制”。外国专家局目前已经与科技部整合,主要工作目前由科技部引进外国智力管理司负责,依然沿用外专局的名号。


外国人在中国生活怎么样呢?


汇丰银行(HSBC)在2016年公布了《外籍人士调查报告》(Expat Explorer 2016 report)。这是汇丰银行连续第九年发布该榜单,调查了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约2.7万名外籍人士,调查维度包括经济状况(Ecnomics)、经验状况(Experience)和家庭状况(Families)。

“洋大人”事件频频发生,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外国人?


报告显示,外籍人士在中国时常可以获得非常慷慨的福利作为其收入的一部分,有

60%在中国的外籍人士获得了机票补贴(高于全球平均33%的水平),66%的人获得了住房补贴,而全球平均水平只有32%

同时,外籍人士也表示,来到中国后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得到明显改善,超过20%的外国人在华年收入超过了20万美元(约140万人民币),高于在香港外国人的17万美元和全球平均水平9.7万美元,比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还要多。

在华外籍人士还认为在中国买房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有66%在华买房的外国人都坚信这一点。

外国人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2017年9月,由全球化智库(CCG)、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的《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广东外国人规模位列前三。其中上海和北京吸引留学生最多,广东吸引外国专家最多。江苏因为三资企业遍地分布,所以在引进外国专家方面也位列前三。

“洋大人”事件频频发生,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外国人?


该报告从国际人才规模、结构、创新、政策、发展和生活6个维度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国际人才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二、来华留学


上世纪来华留学群体主要以社会主义阵营和第三世界兄弟国家学生为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更加开放多元,军事、文化、科技实力提升,加之一带一路开始施行,吸引了更多亚洲、非洲、拉美和一些欧美地区国家的学生。

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留学中国计划》。《留学中国计划》里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来华留学人数达到50万人次,打造中国留学品牌,工作方针是“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

目前《留学中国计划》早已经实施过半,2016年,在华学历生人数达21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7.4%;硕、博研究生人数达6.4万人,占总人数的14.4%,本硕博总留学人数达44.4万人。

与此同时,在国内的各类各级中小学与学前教育机构还有数量超过13万的外籍学生,总量超过57万人。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相比之下,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3万人,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为58.48%.留学回国与出国留学人数逆差在不断缩小。

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量尤其增长明显。2016年,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共28万,同比增幅达11.76%。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等学校留学。

过去几年里中国已经与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印尼、南非、德国等国建立人文交流机制,并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

因文化交流和留学而在华居住的外国人人数还会继续快速增长。


三、涉外婚姻


根据民政部门统计的数据,2018年全国各级婚姻登记机构共登记涉外婚姻4.8万对(含港澳台)。其次像偏远农村地区的“越南新娘”这种类型是不包含在内的,很多都无法统计。

这里顺带提一下台湾地区的涉外婚姻情况:根据台湾官方统计,1987年1月到2015年10月这28年零10个月里,台湾外来人口与本地结婚人数约为51万人,其中大陆配偶33万人(女性31.4万,占95%),外籍配偶主要来自越南9.3万人,印度尼西亚2.9万人,其次是泰国菲律宾柬埔寨和日韩,东南亚国家配偶都以女性为绝对主力。可以看到,地区社会经济越发达,对女性配偶的吸引力越大。


大陆地区除了上述常住人口,还有极其庞大的短期来华旅游、实习、出差的外籍群体。


距离上次人口普查已经过去10年了,10年间中国综合实力又上升了一大步,与全球经济更加深度融合,在华常住外国人数也早已远超百万。如此多的外国人如果都在中国享受着各种福利,办事可以不用排队,殴打欺压中国人,享受着超国民待遇,灾难来临的时候却拍拍屁股走人了,那即使是中国人有14亿也供养不起。

难怪于今年三月初的《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意见征集稿)会在社会上激起如此大的反对与反感,即使不求中国人高于外国人,但求至少能够同等对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