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教師節—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編外老師”,和別人一起成長

今天是教師節,感謝我的老師、朋友、父母親對我一生的教導與影響。

祝大家節日快樂!

劉舜才

寫在教師節—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編外老師”,和別人一起成長

1,

我們的正規老師太少,跟隨時間又很短,“編外老師”才是我們成長的利器

今天是教師節,我感謝從小到大的每一位老師的精心教導,但我的內心深處更感激那些雖然沒有在“老師”崗位上卻時時刻刻在“教人”與“育人”的編外老師們。雖然經常被太太提醒“不要好為人師”,我自己有時候也忍不住會做個“編外”老師。可能是天性使然,總覺得如果能夠告訴別人一些知識、信息、理念等就可能會幫到他們,讓他們少犯錯誤,不這樣做心理會感覺遺憾。

正規教育是我們知識的基礎,這些知識很重要。但正規教育的缺憾也不少,一是不能持續太久(一般人大學畢業就結束了);二是不能預測你未來要面對的工作場景(可能學的和用的是兩回事);第三是每個人的個性與興趣也不一定能夠照顧到(大鍋飯式教育,缺少個性化)。因此,正規教育可能給我們很多知識,但工作中能夠用到的卻不多。與此相反,在工作和生活中學習到的東西則具有很高的實用性。但要做到在生活和工作中學習,需要付出很多的經歷與巨大代價,並經過思考與總結之後才會有收穫。遇到難題的時候你的身邊剛好有“好為人師”的高人的話,他們隨時“指點”一二,則會讓你事半功倍,避免很多誤區和雷區,快速成長。

由於體制與文化習慣的原因,大多數人往往不善於總結和表達自己或者沒有意識到需要主動幫助別人或者內心過於內斂——不好意思主動幫助和指點別人,因此這樣的“編外老師”是很難遇到的。我今天寫這個小文,就是呼議大家都擔負起周圍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編外老師”的職責,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順利和諧,促進年輕人健康成長。

寫在教師節—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編外老師”,和別人一起成長

2,

一些人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成為一個老師,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

2.1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老師

我們很多人誤以為沒有老師就不會成長,其實對於大多數成功的人來說,他們深深知道——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師。這個“老師”隨時激勵自己,問自己問題,探討未知領域,追尋生命的意義……。如果沒有這些,再好的老師也難教出人才來。相信自己能夠成為自己最好的老師,我們就能夠遇到什麼問題都迎刃而解,取得成功。自己進步了,成功了,才有能力、資本和信心去幫助別人。

2.2 身為父母,我們要做孩子的老師

俗話說:“身教勝過言傳。”不管你能力如何,願意不願意,你都是自己孩子最初的老師,並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可惜的是,一些人沒有意識到這些就做了父母,更可悲的是有的人雖然“望子成龍”但終其一生也沒有明白這個道理。

①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呱呱墜地,是一張白紙。父母親是孩子最先接觸到的人,也是孩子最依賴和信任的人,他們最初的知識、是非觀都是跟父母親學的。每一個父母親都應該意識到自己就是孩子的老師,自己想要孩子做的事情必須先做到和做好。我們教孩子的同時也是自己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②塑造孩子的性格:一個人的年齡越小,性格的可塑性就越強。而孩子的性格決定其一輩子會怎麼對待人和事,影響其人生成敗。

③啟發誘導孩子的夢想:一個人能不能成功,源於其有沒有內源性驅動力,這個驅動力就是人內心想要成長和成功的慾望。有成長慾望的人不需要你花功夫去約束和警醒,他們會自己想辦法獲得進步和成功。

④幫助孩子:孩子的幼稚與無知,需要父母親的不斷幫助、指導與鼓勵。

2.3 身為同事,我們要做新人和下屬的老師

作為一個管理者,首要任務就是讓下屬明白該做什麼和怎麼做,這是一個老師的基本職責。能不能做好老師,是管理者的一種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

寫在教師節—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編外老師”,和別人一起成長

3,

如何才能夠成為一個“編外老師”?

3.1 學習

自己要幫助別人,至少在某些方面比你要幫助的人強。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但如果我們能夠有意識地加強這些強項就會讓我們更加強大——不但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也足夠給別人在這方面提出可靠和可行的建議。

其次,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會感到“力不從心”,這時候如果我們和被幫助者一起學習就能夠很快掌握所需知識與技能。“問題-學習-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是最有效的。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提高自己。這也是我提倡自己應該成為編外老師的一個重要原因。

3.2 思考-做事-總結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除了上面提到的學習,還更應該注意總結我們的種種生活與工作經歷,形成可以交流和分享的心得、感悟或方法。你的經歷越多、思考和總結越豐富,對別人的價值就越大。

遺憾的是一些人不習慣於思考和總結,經歷了很多事卻不能總結出有價值的東西和大家分享。從現在開始養成思考、總結的習慣,慢慢你就能夠說出別人沒有想過而又有意思的東西來了。別人聽到這些不是書本上的東西,會覺得你“好有才啊!”,更會受到你的啟發和指點而讓生活與工作更有成效。所以,除了不斷學習外我們要成為一個對自己經歷的東西有真知灼見的人,我們才會肚子裡有乾貨,也才可能給別人“指點一二”。

3.3觀察別人,找準時機

無論是周圍的朋友還是工作中的同事,如果我們不留心去觀察他們,就不會注意到我們與他們在知識、認知、行為上的不同。這些不同是判斷我們在哪些方面應該向他們學習,哪些方面可能可以給他們幫助與建議的基礎。一群人能夠相互學習又相互幫助,那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事實上,這種幸運是我們自己可以創造出來的。

3.4溝通(關係-提問-建議)

要成為別人名不正但言很順的老師,溝通能力尤其重要。

①關係:首先要建立不錯的關係,別人認可你,信任你,然後才會聽得進你的知識與建議;

②提問:不是什麼東西都直截了當地“教”別人的,生活和工作場景下正確的教法是“問問題”,用問題來引導別人思考。工作中,你能夠引導和啟發別人找到關鍵問題,大多數時候就已經找到答案了;

③建議:如果引導不了而彼此關係又很緊密,那就可以直接給出一些提議或建議供對方參考或選擇。

3.5愛心與熱心腸

你憑什麼去幫助別人?我認為作為一個老師,愛心是不可或缺的。你必須成為一個有愛心和熱心腸的人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好老師。

寫在教師節—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編外老師”,和別人一起成長

4,

“好為人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4.1 別人的自尊與舒服

我們的初心想要幫助別人,前提是別人願意接受我們的幫助。如果別人不接受我們的為人、學識、經驗、溝通方式等,我們的所有努力都將是徒勞的,不但不能夠幫到別人,相反可能還給我們的人際關係帶領一些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要注意給予幫助對象足夠尊重,照顧到別人的自尊與面子。有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識或問題),就要考慮如何讓他們意識到還有很重要的知識在這件事情上可以給他們帶來很大幫助。這樣的情況可以用形象的故事或實際例子給予啟發而不一定直截了當地指出來;對於他們已經知道有那樣的知識、經驗、方案存在但不知道要如何獲得,則可以直接傳授;對於自己也不是很懂的東西,乾脆就直接說我想跟你一起學習。

總之,要讓人覺得受到尊重,感到舒服,先接受我們的人,然後才可能接受我們的幫助和建議。

4.2 自信與勇氣

要幫助別人,自己先得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夠讓別人感覺到可信任,這樣他們才會聽得進你的建議;但每個人都不是完人,更不是百科全書,而生活和工作又會經常遇到很多“出其不意”的問題和場景,所以,我們需要有勇氣去面對這些意料之外,才敢於去“幫助”別人。

4.3 正直與公正

能夠被人從內心深處尊為“老師”的人,應該是一個真正、誠實與公正的人。如果你不能做到這些,或者過多糾結於利益,則可能損害到不錯的信任,進而影響到相互關係和學習的意願與效果。

4.4 指點而不是“指指點點”

當然,既然不是專職的老師,又不一定是一種義務或職責的話,對人是“指點”也要適可而止,做到“點到為止”而不是喋喋不休,指指點點。如此說來,能夠彼此互為人師確實是需要緣分的。

寫在教師節—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編外老師”,和別人一起成長

最後,我希望不管你有沒有教師證,在什麼崗位,你都能夠成為一個好老師!

祝你節日快樂!

劉舜才

2019-9-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