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人怎样传道?《反世俗理解道德经17》

上一篇讲人自大梦醒来,就会逐渐影响周围的人,也就是醒悟的人,慈悲心故,也希望别人醒过来,吃一下小药丸,会逐渐传道给其他人。清末王凤仪老先生悟道之后,很快就去给别人讲病,解脱别的痛苦,最后甚至成立遍及东北的组织,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本篇有一个意思,就是讲修道之人醒悟后如何劝善、传道,有什么样的原则。

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太上,指道、指神、指太上老君。人类之间,差别非常大,有的人信神,有的人根本不信,甚至破口大骂。此句言众生的根性差别:自太上(神)之下的最近的一类人,只是知道什么存在,却不会去求神,因为神不会满足人物质欲望,也不会为人消灾解难,因为灾难才成就修道人,所以这一类人只凭自己修而不求,无求而自得,最上等根器。其次一等的人,信神,但是心底总想借助神的帮助,所以喜欢拜神求佛,可能不是完全的交易,但总是有一点,这部分自强不足。再其次的人,信神,但是不修道,因为这类人意志太薄弱,怕苦怕困难,所以敬畏鬼神,不想惹上什么麻烦,只想过好人类生活。再其次的人就不信神了,反而看信神的很可笑,很愚昧,什么欺负这些他认为愚昧的人,看到欺负之后,神也没有惩罚他,就更看不起神了,更不相信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以上这个人类的分别,修道人一定要理解,人信神的成色,就是量子能级一样,除非意外的功能冲击,否则是很难逾越的。不能因为自己醒了,就头脑发热去和做梦的人说:快醒过来吧,我们都在虚幻的梦里,不要财宝、女人和子女了,这些都是梦中无常。呵呵,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被其他人打一顿。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那么怎么做呢?悠兮其贵言,这是全章之眼,就是随其自然的劝几句,对方不信,千万不要勉强,千万不用硬来。每个世俗之人都有很强的我执,换句话说,都是严重的精神病,哪怕你的话对他好,但是一旦冲击到他的幻想,他就不干了,要不怎么欺骗癌症病人说没事呢?没有一个人在指出缺点的时候,会有好心情的,“闻过则喜”,那本身就是修道人,已经是“下知有之”的修道人,这样的人也不需要你去传道。所以传道的事情要随其自然,老君本人传道也是如此,遇到关尹子,人合适了,就传下《道德经》,如果遇不到今天的人还看不到这部道书呢?所以本章却有特指少见的“太上”一词,或许老君以身为修道人作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