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少子化難題,日本只靠“撒錢”行得通嗎?

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道 最近,日本內閣府做出決定,將從下年度起,為新婚家庭提供最多60萬日元的補助,以避免人們因經濟壓力放棄結婚。這一政策是少子化對策的一項重要內容,較之目前正在執行的補助政策,金額提高了一倍,還放寬了年齡和收入限制。

破解少子化難題,日本只靠“撒錢”行得通嗎?

日本的少子化問題非常嚴重,生育率已降至極低水平,去年日本出生人數僅有86.5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曾說“事態十分嚴峻,說是國難也不為過”。為了提高生育率,安倍內閣推出了很多措施,除了為新婚家庭發放補貼外,還每月為每名兒童發放“工資”,以減輕育兒負擔,政府負責繳納幼兒園的全部費用,小學生和初中生的學費和醫療費全免,此外政府還將向貧困大學生提供補貼。但日本的少子化問題仍未得到解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讓日本的生育率進一步降低,據預測,日本今年的新生兒數量可能會低於70萬。危機迫在眉睫,菅義偉內閣必須全力應對,提高結婚補助金額,放寬發放限制,就是為了給更多想要結婚的人解除後顧之憂,以達到鼓勵生育的目的。

少子化問題由來已久,為了提高應對和解決這一問題的能力,日本內閣府還專門設立了少子化擔當大臣一職。歷屆日本內閣都在少子化問題應對上不惜花費重金,可效果卻一直不佳,究其原因,還在於應對策略出現了偏差。日本生育率長期低迷,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年輕人生活壓力較大,二是福利體制僵硬和發展空間受限使日本社會成為“低慾望社會”,人們結婚生子的慾望較低。日本政府發放婚育補貼,只能幫助適齡人群減輕結婚生子帶來的經濟負擔,但卻無法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更不可能讓他們擺脫“低慾望”狀態。

“小泉改革”之後,“撒錢政治”再次成為日本政界主流,無論是自民黨當政,還是民主黨上臺,都用發放補貼來吸引選民。少子化是日本社會面臨的嚴峻課題,在少子化應對上花錢是理所應當,執政黨也不會招致用金錢收攬人心的批評。可是,很長一段時間來,在少子化問題上,政治家大都只顧“撒錢”,卻不顧實效。究其根源,是因為日本社會中老年人越來越多,和年輕人相比,他們更有能力影響選舉的結果,故此,政界人士選擇了更符合中老年人偏好的“撒錢”。年輕人迫切希望加快社會改革和經濟改革,打破固化的利益分配格局,實行更寬鬆、更靈活的就業制度,從而給他們帶來更大發展空間,讓他們對生活、婚姻和生育都有著更多的嚮往。但這樣的改革會影響中老年人的利益,因此很多政界人士雖也深知日本社會的積弊,但考慮到選舉中的得失,還是不願支持改革。

在經濟改革和社會改革方面,安倍內閣曾做過很多嘗試,比如打造“一億總活躍”社會,提高女性就業率,減少加班和增長非正式僱員比例的勞動方式改革等,這些改革能夠改善日本的社會結構,有助於提升生育率,但很多改革措施沒能落實或產生實效。日本雖是高福利社會,但社會福利並不能普惠民眾,從高速增長時期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快速增長,人們享受的福利也隨之迅速改善。90年代後,“泡沫經濟”破裂,隨後又是長期的經濟低迷,退休人群日漸龐大,導致政府負債不斷膨脹,保障老年人的養老和醫療開支已令政府焦頭爛額,政府也就無力改善其他人群的福利待遇。從就業角度看,日本的正式僱員和非正式僱員在薪資、福利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約佔勞動力半數的非正式僱員要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還要時刻面臨失業風險。女性、外籍僱員也都在日本就業市場中處於邊緣地位,存在這樣的“待遇鴻溝”,日本社會結構日益僵化。安倍的社會改革政策,目的就是打破既定的利益分配格局,激發日本社會活力,但因“安倍經濟學”的滴漏效應不足,經濟結構改革又遲遲未能開啟,他的社會改革也最終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據統計,日本適齡男女約有20%因費用過高而放棄結婚。提高結婚補助金額、放寬發放限制,能夠幫助更多人減輕負擔,對提高生育率有所助益。但少子化問題是一個綜合病症,要徹底扭轉生育率不斷走低的趨勢,菅義偉內閣除了增加補貼外,還需多管齊下,全面推進經濟和社會改革。

破解少子化難題,日本只靠“撒錢”行得通嗎?

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非正式僱員,他們的未來缺乏保障,因而不敢結婚生子。要破解少子化問題,就需要打破僵化的僱用體制,讓年輕人獲得更多安全感,能夠以更加積極地態度投入工作和生活,擺脫“低慾望”狀態。安倍全力推進“勞動方式改革”,但“終身僱傭制”在日本的影響仍然根深蒂固,加班時間過長的問題也仍存在,甚至很多非正式僱員都不得不長期加班。“終身僱傭制”更符合“重化學工業化”時代經濟的需要,如今,這種制度讓年輕人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在用工方面靈活性欠佳,也影響了日本信息產業、新興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要提升日本的經濟活力,構建更加活躍的社會,菅義偉內閣需推出更具前瞻性的勞動政策,促進日本的“勞動方式”改革。

教育成本在育兒成本中佔比越來越大,近年來,日本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就是為了降低教育成本,讓人們在考慮生育問題時能減少顧慮。然而,日本的教育成本仍居高不下,即便孩子就讀公立學校,除學費外,家長也要在小學、中學階段負擔學生的午餐費、校外活動費等費用,而校外活動費往往比學費要高很多。為了給更多家庭解除後顧之憂,日本除了在婚育方面提供補貼外,還需對教育體制進行改革,通過課程調整、教育資源整合等辦法壓低教育成本。(原標題:【新報評論】破解少子化難題,日本不能只靠“撒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