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後再有無恥的人罵你“自私”,記得這樣罵回去,解氣!

如果以後再有無恥的人罵你“自私”,記得這樣罵回去,解氣!

生活中,我們常見別人為了利益吵架時,會大罵一個人太“自私”,不過,有趣的是,有時有理的人罵別人自私,無理的人也罵別人自私,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時常困惑:到底什麼是“自私”?

在漢語詞典裡,自私,是指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集體和別人的利益,只為自己打算,只圖個人的利益。

從這個解釋上很容易看出,自私是一個貶義詞(只顧自己利益,只為自己打算),不過,許多老百姓沒能好好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不是說他們把自私當成了褒義詞,而是他們錯誤地認為:凡是做事情為了自己考慮的,都是自私!在他們看來,自私就是無私的反義詞,你不是是無私的,就是自私的。很極端的想法,是嗎!可能現在看這篇文章的人中就有一部分人是這麼認為的,到底這麼想是哪裡不對?請聽我細細為你分析。

如果以後再有無恥的人罵你“自私”,記得這樣罵回去,解氣!

看過我的文章的人都知道我喜歡研究佛學,可能大部分人會認為佛教育大家要大公無私,可是我學到的佛理不是這樣的,我更傾向於:佛教我們要走中正之道。什麼是中正之道?

只為別人考慮,不為自己考慮,是一個極端做法;

只為自己考慮,不為別人考慮,是另一個極端做法;

既為別人考慮,也為自己考慮,才是中正之道!

佛教中的“無我”,並不是說要當自己不存在,而是說不要過於執著於“我”,別人是人,自己也是人,眾生皆平等。所謂善待眾生,既要學會善待別人,也要學會善待自己,不要走極端。

所以,只為別人考慮,不為自己考慮,是無私;只為自己考慮,不為別人考慮,才是自私;而我們要做的是,既為別人考慮,也為自己考慮,這才是中正之道!

如果以後再有無恥的人罵你“自私”,記得這樣罵回去,解氣!

道理是這樣,可是我們生活中,常常有這麼一種人,把自私的概念混淆了。舉個常見的例子,張三打算買輛車,不夠錢,就去向他哥張二借錢。可是張二家手頭也不是很寬裕,生活開支、孩子讀書、工作投入都需要用錢,考慮過後決定不借錢給張三。張三於是破口大罵:“你真是個自私的人,就顧著你自己的生活,也不為我考慮考慮!”是不是聽著張三的話,感覺說得挺是那麼一回事的,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好像是自私……

可是張二也鬱悶了,自己不過是為了家庭考慮,沒偷沒搶的,怎麼就搞得罪大惡極似的?!

問題出在了哪裡?其實,張二並不是個自私的人,他在考慮自己家庭情況的時候,前提其實已經是“我可以借錢,但我要考慮家裡條件是否允許”,如果真自私,根本連考慮都不用,直接就拒絕張三了。

在我看來,為了自己的利益,拒絕出讓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只能算是不夠大方(如張二);而為了自己的利益,覬覦別人的東西的人,才是真自私(如張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碰到過類似的情況,明明是自己的東西,不肯借或者不肯幫時,別人還無恥地來罵自己“自私”,是不是特別委屈?下次就這樣罵回去:

為了自己的利益,覬覦別人的東西的人,才是真自私,賊喊捉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