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機關緊盯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 強化監督執紀 護航脫貧攻堅

10月17日是我國第6個扶貧日,也是第27個國際消除貧困日。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和重大歷史性成就。預計到今年底,全國95%左右現行標準的貧困人口將實現脫貧,90%以上的貧困縣將實現摘帽。

脫貧攻堅離不開作風攻堅。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高度關注影響產業項目扶貧、對口幫扶以及扶貧工程推進等問題,以作風攻堅促進脫貧攻堅。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緊盯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和監督調查處置,持續深化專項治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紀律和作風保障。

深入一線摸排,及時高效處置腐敗和作風問題

“當初對黨紀國法學習不深刻,對政策要求把握不精準,通過組織教育挽救,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現在想想真是腸子都悔青了!”前不久,河南省臺前縣紀檢監察干部在一次走訪中瞭解到,吳壩鎮李壩村黨支部書記李某在辦理低保過程中存在優親厚友等問題,經過調查核實,李某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河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紮實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決戰年行動,廣大紀檢監察干部把脫貧攻堅作為錘鍊黨性、踐行黨的宗旨、轉變作風的戰場和熔爐,走出機關、走進鄉村。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有15611名紀檢監察干部參加調研走訪,共走訪群眾34.64萬人次,發現問題17808個,解決問題16490個。“他們待我們像親人,我們看他們勝家人。”一位貧困村民這樣說。

像河南一樣,在廣大的基層一線,到處可以看到紀檢監察干部走出辦公室,走進貧困群眾家中察訪的身影。廣東省紀委監委組建5個作風察訪組,聚焦脫貧攻堅成效不嚴不實、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採取不打招呼、走村入戶的方式,深入14個地級市154個有分散貧困人口居住的行政村察訪,發現扶貧項目半路夭折、公共設施搞形象工程、村道“豆腐渣”工程等問題304個,督促當地及時整改。四川省紀委監委堅持重心下移,採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定時間、不定路線、直奔基層、直插末端的“四不兩直”方式開展“小分隊”督查,發現並督促整改問題312個。

除了深入一線摸排,對發現的問題特別是扶貧領域的腐敗和作風問題,紀檢監察機關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安徽持續聚焦“微腐敗”,以省、市、縣三級重點督辦的方式,直查直辦群眾身邊特別是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1至8月,全省共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1895個,處理2910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1047人,移送司法機關31人。湖南省紀委監委進一步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堅持重點監督一批、直查直辦一批、掛牌督辦一批、約談問責一批、通報曝光一批的“五個一批”,傳導壓力、形成震懾。今年上半年,全省立案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案件2849件,處理10911人,退還群眾資金3292.64萬元。

聚焦精準監督,守護好群眾“奶酪”

精準監督,是確保扶貧政策、資金落實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發現問題的重要舉措。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與財政、民政、農業、扶貧、信訪等有關職能部門加強溝通聯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多渠道收集扶貧領域問題線索,緊盯扶貧項目實施、扶貧款物發放使用各環節,提升發現問題能力,主動出擊找線索、強監督。

“這個監督信息平臺開設的資金髮放預審功能非常好,以前需要兩三天審核的信息,現在幾分鐘就審完了,為我們發放各類惠民惠農資金提供了很大幫助,工作效率成倍提高,極大地減輕了工作壓力。”甘肅省岷縣清水鎮一名幹部說道。

今年7月,甘肅扶貧(民生)領域監督信息平臺上線運行,開啟了“互聯網+大數據”監督模式,實現了扶貧領域到人到戶資金網上公示查詢、後臺數據對比分析的全程動態監管。截至8月31日,該平臺輸入數據涉及財政惠民惠農資金1905億元,覆蓋人口1957萬,微信和網頁版累計訪問量超過4100多萬人次,接收群眾投訴約13521條,已受理12868條、處理4715條。

內蒙古自治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大數據消除扶貧領域監督盲點、疏導痛點,助推扶貧領域日常監督、追責問責和以案促改工作提質增效,守護好群眾的“奶酪”。鄂爾多斯市針對基層幹部在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發放工作中鑽空子,滯留、挪用、擠佔、套取、虛報冒領等問題,建成民生監督大數據平臺,集公開、查詢、監管功能為一體,把旗區、蘇木鎮、嘎查村、戶四級扶貧惠民政策實施情況納入平臺監督範圍。巴彥淖爾市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開發建成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等專項領域大數據監督系統。今年上半年,藉助該系統處置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線索70個,立案17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5人。

為了加強監督的精準度,陝西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圍繞職責定位,打造信、訪、網、電“四位一體”的全方位舉報平臺,著力提高問題線索發現能力;堅持巡視與巡察無縫對接,充分發揮“雙劍合璧”震懾效應。“扶貧領域監督工作一方面要有‘繡花’一樣的耐心、細心,另一方面,也更應該有工匠一樣的精準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監督質效。”陝西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

持續通報曝光和警示教育,深化案件查辦成果運用

為形成持續震懾,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結合已查處的扶貧領域相關案件,用身邊人、身邊事警示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同時鼓勵群眾參與到監督中來,打通正風肅紀反腐“最後一公里”,增加貧困群眾的獲得感。

“當時就是抱有僥倖心理,被眼前小利蒙了眼、衝昏了頭腦,現在真是悔不當初。”海南省儋州市新州鎮大屯村原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有德,因在扶貧工作中將不符合條件的3個兒子納入貧困戶騙取補助款,受到留黨察看二年處分。警示教育片中,郭有德面對鏡頭後悔不已。

海南省紀委監委通過製作警示教育展板、播放警示教育片、召開警示教育會等多種形式,開展生動鮮活的警示教育,不斷深化案件查辦成果運用。截至目前,全省已召開村幹部警示教育會95場,6800多名農村黨員幹部和群眾代表參加。

公開曝光典型案例、到發案單位宣佈處分決定、組織旁聽庭審、參觀教育基地、觀看警示片、彙編懺悔錄和警示錄、召開警示教育大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紀委監委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扶貧領域警示教育,以警示強化不敢腐的震懾,以教育築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壩。

選取典型案例通報曝光,是整治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的有力武器。針對全省扶貧領域監督執紀過程中發現的共性問題,貴州省紀委監委建立民生監督工作定期通報制度,每十天對民生領域發現問題、紀律審查等情況進行通報,推動嚴格監督、嚴肅執紀,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要管住權力的“任性”,離不開建章立制。在專項整治中,各地注重總結經驗,對發現的漏洞及時堵住,同時著眼長遠,紮緊制度的籠子,用制度管人管權管錢,確保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委監委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突出的行業領域,督促有關單位深挖問題根源,舉一反三、堵塞漏洞。山西、甘肅等地紀委監委向省扶貧辦、住建廳、民政廳等單位黨組發出紀檢監察建議,要求結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根源,採取有效措施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以案促改。(記者 徐傑)

來 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排 版: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