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資本的思維考慮如何賺錢

“現在錢越來越難賺了。”你身邊的人甚至你自己是不是常說這句話。

其實,不是錢難賺了,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中國已經進入了“資本經濟”時代,在這個時代你想賺大錢,就一定要有資本思維。

從資本思維的角度看,可以把現在的人大致分為三類:

資源者、資源配置者和資本家。

他們分別通過出售資源、配置資源和掌握資本來獲取財富。絕大多數人在這個社會里,都要成為這三種人中的一種。

首先來看第一種,資源者。

這類人通過出售自己的資源來獲得財富,比如時間、體力、顏值等等。咱們大多數人,包括普通工人、白領等等,都屬於“資源者”,這些人中極少有人能賺到大錢。

第二種呢,是配置者。

這類人不直接擁有資源,但是他們通過配置和優化資源來賺錢。企業家就屬於這一類人。那資源來自哪裡呢?就來自前面說的第一類人——資源者。不過,你可千萬別以為,什麼人都能當上配置者,他們一定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創新力、機遇和資本。配置者是社會中最重要的一個群體,他們的素質和數量決定了一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代表了生產力水平。

第三種是投資人,也就是資本家。

資本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說了吧?多數發達國家都是自由市場經濟,但是為什麼叫“資本”主義社會,而不叫“自由市場主義”社會呢?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資本”是度量和決定一切的標準。 大家都知道,企業家賺錢多,但資本家賺錢更多,他們之間的最大區別是,資本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而是在幕後操縱企業宏觀思路。舉個例子,孫正義投資了馬雲,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馬雲是企業家,而孫正義就是資本家。孫正義手裡有好多個像馬雲這樣的企業家,所以成了日本首富。 說到這兒你可能就明白了。

為什麼很多人想去創業當老闆呢?

就是因為他們想從第一類人攀爬到第二類人。一旦從“資源者”升級到“配置者”,就意味著他們不用再出賣自己的技能,而是開始經營自己的智慧,人身和經濟都實現了自由。 同樣的道理,為什麼很多企業家都熱衷於投資、入股、併購、重組呢?

就是因為他們想從第二類人努力變成第三類人。一旦你變成了第三類人,比如你有了一億元的資本,你就可以花一千萬僱上最聰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資本從一億變成兩億。你需要做的事兒不多,數錢可能就是最累的活兒了。 這樣的進化過程,對很多人都具有很大的誘惑,可問題是,到底怎樣才能完成從第一種人到第三種人的進化呢?

說起來挺簡單的,只需兩步,

  • 一是進行資本積累,
  • 二是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

首先來說資本積累。

你打工也好,自己做產品也好,先完成資本積累是最重要的。比如說,你可以擺地攤、開淘寶、做網站、炒股票、開工作室、賣肉夾饃等等。總之,這步就是出賣你的個人資源。

接下來就是第二步,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

怎麼用資本賺錢呢? 比如,你開了一家小飯店,自己做廚師每月可以賺一萬塊,而僱廚師要八千,這時候就看你怎麼選了。自己做賺得多,但你仍然是在出售資源,如果選擇僱一個廚師,然後用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開下一家店,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成了第三種人:資本家。說白了,你用資本去賺1塊錢,也比用出售體力賺100塊錢更符合金融思維。這就叫善用資本。

你看,奴隸社會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人,封建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土地,而資本時代呢,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資本。

只有搞懂了資本思維,做到善用資本,你才能完成從資源者到配置者,最終再到資本家的人生進階。同樣出賣自己勞動力或者具有同樣資本的人,其付出的腦力、體力不一樣,所獲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就是說,兩個一模一樣的打工仔或者超級富二代,一個努力思考、肯付出辛苦,另一個成天打遊戲睡覺,前一類還是要比後一類財富來的多的。

但是聰明刻苦的打工仔總與打遊戲睡覺的超級富二代比,就是給自己的人生添堵而已。

本文作者: 夫子Ray, 夫子12堂人生系列作者。

用資本的思維考慮如何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