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體外培育牛黃和人工牛黃到底有什麼不同?

牛黃的故事:話說戰國時有位名醫叫扁鵲,他有一鄰居叫陽文得了中風偏癱之證,扁鵲時常已用炮製的青礞石來止其發作。陽文家裡有頭老黃牛十餘歲,這兩年來日漸消瘦,最近幾天已不能耕作,水草不進,陽家就把牛殺了,沒想到在牛膽裡發現一塊石頭,扁鵲頗為好奇,便要了回來,在家仔細研究。正在這時,陽文兒子陽寶來請,說陽文病又發作了,扁鵲立馬趕去,只見陽文雙眼上翻,肢冷氣急,情況危急,自己趕緊為其扎針,並要陽寶去取他桌上青礞石,研細服下,沒多久,陽文停止了抽搐,氣息平穩,逐漸好轉,扁鵲這才回去,一看青礞石還在桌上,而那塊牛結石上卻少了一大塊,一問才知,原來陽寶錯把結石錯當成青礞石。扁鵲恍然大悟,原來牛結石還有如此神效,看這結石生在牛身上,凝結肝膽汁而成黃,就給它取個名字,叫做“牛黃”。

牛黃、體外培育牛黃和人工牛黃到底有什麼不同?

牛黃:為牛的膽結石,在膽囊裡成為“蛋黃”,膽管或肝管裡的叫“管黃”或“肝黃”,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位列上品。我國目前的中成藥近5000種,其中約有650種含有牛黃,牛黃年需求量達200噸以上。由於牛黃是病理產物,產量極低,陝西地區曾用B超做普查,牛黃出現率僅為0.68%,就是說每1000頭牛中僅有7頭會有牛黃。這樣,一方面是市場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是牛黃產量及低,所以有段時間進口牛黃佔據絕大多數的市場。

牛黃、體外培育牛黃和人工牛黃到底有什麼不同?

國產牛黃根據產地不同分為西牛黃(西北)、東牛黃(東北)、京牛黃(北京、天津)、關黃(陝西)。

牛黃、體外培育牛黃和人工牛黃到底有什麼不同?

外層烏金衣

進口牛黃分加拿大、阿根廷、印度等地,2000年前市場上以進口居多,後來受瘋牛病影響,國家發佈《關於加強牛源性藥品進口有關問題管理的通知》,對牛源性藥品繼續堅持“嚴格限制進口,密切跟蹤進展”的管理原則,2001年《關於禁止藥品、生物製品生產中使用牛源性材料的通知》禁止使用來源於瘋牛病產區牛源性材料生產藥品,此後國產牛黃價格逐年升高。1975年每克80元,1986年130元,2012年200元,今年更是高達320元(黃金也不過270)。

牛黃、體外培育牛黃和人工牛黃到底有什麼不同?

為了解決市場的供需不平衡問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自1972年陸續批准了3個牛黃代用品,即:人工牛黃、培植牛黃和體外培育牛黃。

體內培育牛黃:用外科手術方式在活牛膽囊內放入黃床和至黃菌,2-3年後取出。70年代末就實驗成功,80年代中後期廣泛推廣,由於此法產量不穩定,膽紅素含量多偏低,加上手術方式殘忍,難度大易造成牛死亡,後來逐漸不用;

體外培育牛黃:用牛的鮮膽汁,加入去氧膽酸、膽酸、複合紅素鈣等製成。1988年底,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蔡紅嬌教授研發體外培育形成的牛膽紅素鈣結石試驗成功,2004年1月體外培育牛黃正式被國家藥監局批准可以與天然牛黃“等量投料使用”,來替代中成藥品種、特別是急重症治療藥品中的天然牛黃。

牛黃、體外培育牛黃和人工牛黃到底有什麼不同?

人工牛黃:是由牛膽粉、膽粉、牛磺酸、豬去氧膽酸、膽紅素、膽固醇、微量元素製成,由於製作技術成熟,價格低廉,市場上98%的牛黃皆為人工牛黃。因為人工牛黃中膽紅素和牛磺酸含量幾乎為零,所含膽酸主要是用於消炎,國家局發文《關於牛黃及其代用品使用問題的通知》指出“安宮牛黃丸等42種臨床急重病症用藥不得以人工牛黃代替天然牛黃入藥”,可見在人工牛黃在功效上和天然牛黃上還是有較大的差距的。

牛黃、體外培育牛黃和人工牛黃到底有什麼不同?

幾種牛黃的不同:

牛黃、體外培育牛黃和人工牛黃到底有什麼不同?

如果發現黃牛有以下特徵:特別瘦弱,眼睛發紅,毛管發亮,夜裡愛叫,不愛吃草,喜歡喝水,有很大的可能性是體內含有牛黃,千萬要留心,說不定就撿到寶啦!

牛黃、體外培育牛黃和人工牛黃到底有什麼不同?

(更多中藥養生、藥膳滋補、中藥鑑定,名醫名號故事敬請關注 說百草的大鬍子,歡迎大家點評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