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战略No.91」一个优秀的企业运营者需要哪些“经营哲学”?

【导读:企业的成功往往离不开高超的商业战略,这是·[情报通]·商业战略系列第[91]篇文章,欢迎阅读和收藏】

日本稻盛和夫先生,先后创建了三家世界500强企业,被称为企业家导师。支持他创建三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背后,是他拥有的一套独特管理哲学。

85岁的稻和盛夫先生曾对中国企业家说,“经营者要有出众的哲学”。经营者的哲学和公司的业绩是并行关系,想要拓展经营,首先必须要“提高经营者自身的心性”。经营者所抱有的想法,决定了经营的一切。如果企业经营不顺,那既不是干部的责任,也不是员工的错,是经营者错误的思维方式,除此之外并无其他。

对于中国的月子中心行业,我们的投资人、创始人抱着怎样的想法经营?依靠怎样的管理哲学来运营月子中心的呢?我们可以从稻盛和夫总结的以下7条“经营哲学”中吸取精华。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创办京瓷时,我抱有恐惧心理:如果不拼命地工作,公司经营不会顺利。因为恐惧,我拼命地工作。回过头看,绝对没有错误。现在我仍深信不管遭遇怎样的不景气,身陷怎样严峻的环境,付出比别人加倍的努力是经营者的最低条件。

如果问人“你拼命工作吗?”,几乎所有人都会回答“是”。我认为那样问没有意义,要问:“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了吗”“选择不亚于任何人的工作方法了吗?”如果没有更认真、更拼命地工作,公司、人生都不会顺利。

从27岁创业以来到现在,我每天都非常认真地生活着。我以快80的高龄接受日本航空的会长一职,零薪资地全身心投入日航的重建工作中,也起因于这种哲学。它引导了京瓷的成长发展,也让日本航空得以重建。

「商业战略No.91」一个优秀的企业运营者需要哪些“经营哲学”?

2、“慎重坚实的经营态度”

消失了的企业与生存下来的企业的差异在哪里呢?我想,在于是否持有“实行慎重坚实的经营”的态度。

世人往往认为经营者必须是大胆无畏,与生俱来的铁腕型的人,其实不然。真正的经营者应该是谨慎的人。谨慎的人通过积累经验来锻炼自己,提高心性,然后成长为真正的经营者。

京瓷创业于昭和34年,注册资金300万日元,员工28人,发展到现在,销售额达到1兆5000亿日元的规模,全世界员工人数7万人左右。这期间,我担当了经营的掌舵者,实际上从创业时就抱有很大不安:自己是经营的料吗?别说是没自信,甚至都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一个经营者。只是因为碰巧,以我的技术为基础建立了公司,我不得不来经营公司。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家公司垮掉;无论如何要使企业取得成功”,当时我脑子里只有这一个念头。

企业在东证上市后,我对公司的将来担心得不得了。现在我84岁了,这种想法基本上一直没变。即使遭遇了接二连三的动荡,在全年结算上京瓷没有出现过赤字。因为我这样的性格,才构筑了无论怎样的经济变动,都稳如磐石的经营基础。

3、“大胆与细心互相交织”

这并不是说经营者应该是一个胆小的人,迫于做出重要的经营判断时,只把胆小和懦弱摆在前面。必要的时候要大胆决断。

不能总是大胆,也不能总是很心细。必须兼备这两个极端。“大胆”和“细心”相互交织。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说过:“第一等的才能是同时兼备两个极端的思维方式,并使其发挥正常机能的人。”大胆的地方应该大胆,细心的时候必须细心。兼备两个极端,并使其正常的发挥机能,才能引导经营者安定的事业,并使其成长发展。

4、“挑战新事物”

企业的安定,往往容易成为丧失挑战精神的原因。但是,安于现状意味着已经开始退步。当经营者害怕变化,失去了挑战的意识,这个集团开始走衰退之路了。所以经营者是不是满足于现状,能不能经常实行变革和创新,会左右集团的命运。

经营者要打破自身容易随波逐流的内心,不管怎样的困难,都要营造出经常挑战新事物的风气。无论如何,不要畏惧变革,描绘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亲自带头挑战。

5、“相信人类的无限可能性”

以自己现在的能力,判断“能”“不能”,什么新事物都干不了。即使是目前觉得不可能完成的高目标,也要下决心在将来某一时刻达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每天持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总之,“能力要看将来时”是很重要的。

这也是京瓷非常重视的精神,创业不久后京瓷所生产的产品,只有电视显像管所使用的绝缘体零部件U型管这一个。因为单品生产经营是不稳定的,要求新产品开发和事业的多元化。但是,当时的京瓷,并没有必需的技术积累,不断跑市场,一边倾听客户需要,一边努力争取订单。

但没有给我们这样刚刚成立的小公司下单的客户。即便谈成的买卖也都是被其他客户拒绝的,技术上不能制造的,或者是合不上成本的。

我说我们能做到,接受订单,无设备、无技术、无人才,但是全体员工费尽心血制造出产品,完成了交货。经过这样持续挑战的日子,京瓷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先驱者。归根结底,是因为抱有“能力要看将来时”的思维方式。

6、“乐观思考,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创业时期,我为了迎合客户需求,在新产品开发和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经常考虑新的课题,想法一旦基本成型,就会立刻召集公司的干部,收集各方的意见。

对于这个蕴藏着巨大可能性的新事业,我只是阐述了我的构想,并没有细致地对它进行求证。有人否定,我的热情就被浇灭了。一个可能有所作为的事业就这样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优秀的人,因为有丰富的知识,面对话题时,会在现有的常识范围内对此进行判断,对新事物常持否定态度。所以我在阐述一个新的构想时,我说给那些能马上跟随我的话题,并且想去实践的人听。他们的反馈让我拥有阐述的激情,构想也会扩大到充满梦想的事业中去。

但是仅仅凭乐观去展开工作必然要受挫。在具体制定计划的阶段,必须悲观地把所有的条件都彻底考虑在内。为此,这时我就会召集之前持反对意见的冷静、优秀的人。我让他们把负面影响因素都列举现出来,然后逐一寻找解决方法。这样一来,就会对制定的计划进行更精密的审视,进而提高实现的可能性。

在计划完全之后,实施阶段再重新交给那些乐观的人,让其推进。因为推行一项新的计划时,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阻碍发生。此时,要坚信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能够克服,并能倾注热情,心无旁骛地推进计划。

只有不断地挑战新事物,企业才能发展。在进行构想时,能力要看将来时,要始终保持乐观;制定计划时,要做到彻底的悲观;实践时要重新回归乐观,直抵成功。展开事业需要这样的过程,对此过程进行统筹的,正是经营者本人。

7、“要谦虚,不要骄傲”

创办了一流的企业,周围的人就开始慢慢恭维起经营者。不知不觉中,经营者就会开始变得傲慢,并且,自己绝对不会察觉到此变化。正因为如此,经营者才要坚决地告诫自己要“要谦虚,不要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