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初唐著名诗人,却因4宗罪上了撰史家的“黑名单”

提起宋之问,很多人都为他那句“人人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鼓呼,认为他是初唐时期非常了不得的一位诗人。那么,宋之问果真是一位广受大家欢迎的诗人吗?并不是。

虽然诗写得好,但宋之问因为人品太差反而遭到人们的唾弃,总结下来是宋之问犯了四宗罪才上了后世撰史家的“黑名单”。

他是初唐著名诗人,却因4宗罪上了撰史家的“黑名单”

1.第一宗罪,为一首诗杀了亲外甥

在唐诗中有一首名为《代悲白头翁》的古乐府诗,有人认为这是宋之问所写,也有人认为这是刘希夷所写。而人说宋之问为诗杀人就为的是《代悲白头翁》,杀的是刘希夷。

宋之问出生在一个并无显赫门第的家庭。父亲宋令文来自乡村,但是比较好学,善于结交朋友,最重的是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宋之问身材高昂,仪表堂堂,比较有才气,他在19岁的时候就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途,因为诗写的比较好,宋之问在当时还颇有名声。

他是初唐著名诗人,却因4宗罪上了撰史家的“黑名单”

据《唐才子传》记载,宋之问还有一个非常会写诗的外甥,刘希夷,他与宋之问年龄相仿,中过进士但无心仕途,比较喜欢弹琵琶,也是一位诗人,但是他所写的诗总是反响平平,不像宋之问已是诗坛的风云人物,所以他每每写出诗作总会请宋之问指点一二。

有一天,刘希夷觉得自己终于写了一首突破性的诗,就拿给舅舅宋之问指导。宋之问接到诗,就漫不经心的读起来,当他读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句时,大为惊喜,连连称赞好诗好诗。于是,问刘希夷否把这首诗拿给别人看过?刘希夷说没有。

宋之问让刘希夷把诗送给自己,但刘希夷后来后悔了,便想要回这首诗。宋之问恼羞成怒,心生杀机。

于是,宋之问将刘希夷灌醉后,指使家奴用土袋活活把外甥压死。就这样刘希夷因为一首诗性命呜呼了,他死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唐才子传》中就说:宋之问“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

虽然《唐才子传》中所描述的不一定就是事实,但若不是宋之问人品太差,人们又为何会编造出这样的故事呢?


他是初唐著名诗人,却因4宗罪上了撰史家的“黑名单”

世人认为《灵隐寺》中最有名的一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并非出自宋之问之手,而是初唐四杰的骆宾王所写。

据说,有一次宋之问到灵隐寺游玩,夜晚独自在庭院里吟诗,但是刚吟诵了第一句,就卡壳接不下去了,这时候一旁的老僧说,“下句何不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一听,以为绝妙,就连忙加到自己的这首诗里。第二天,宋之问寻遍灵隐寺也未见到昨夜的老僧,多番打听才知道那个老僧是与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而兵败逃亡的骆宾王。

倘若不是宋之问人品太差,人们又为何连他《灵隐寺》中最著名的一句也要说成是骆宾王所写呢?

2.第三宗罪,为仕途企图做武则天男宠

因为宋之问并非出自名门,又热心仕途,所以他就开始想方设法的攀高枝。他攀附的最大高枝就是武则天。

根据《本事诗.怨愤》记载,“宋考功,天后朝秋为北门学士,不许,作《明河篇》”。根据记载,武则天曾召一些文学之士作为自己的参谋,时人称之为“北门学士”,这是文人在政治上得以晋升的大好时机,宋之问对此很垂涎,于是也提出了申请,不料却未被批准。

这让他十分郁闷,为什么张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仅仅凭着一副好相貌,靠服侍皇帝就飞黄腾达,自己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当然也可以成为女皇的男宠,也可以沾点雨露,又为什么不被认可呢?思来想去,他写下了一首《明河篇》,呈给了武则天,诗在末尾写道:

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他是初唐著名诗人,却因4宗罪上了撰史家的“黑名单”

宋之问的意思很明确,他要向张氏兄弟看齐,想要在生活上侍奉女皇。武则天见到此诗后,曾对著作郎、右史内供奉崔融说,“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武则天的意思是,我知道宋之问这个确实是才华横溢,只是恨他有口臭罢了。

得知这样的答复,宋之问有些无地自容,据说从此他一天刷几十次牙。不仅如此,上殿时还要口含鸡舌香。不过,武则天依旧没看上他。

我们今天来看,一个大唐的诗人才子,为了功名,邀宠武则天,不知他心中是否还有文人的自尊。

他是初唐著名诗人,却因4宗罪上了撰史家的“黑名单”

因为对武则天邀宠失败,宋之问又转而巴结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为了得到重视,还低三下四给张易之提尿壶,斯文扫地,令人不耻。

神龙政变时,张昌宗、张易之被诛杀,宋之问因为过于讨好张氏兄弟,被贬为泷州参军。此时宋之问就趁着武三思勾结唐中宗的皇后韦皇后掌权混乱之时,悄悄的由泷州北上冒险逃回洛阳,在途径汉水的时候写下一首非常著名的《渡汉江》

他是初唐著名诗人,却因4宗罪上了撰史家的“黑名单”

岭外音书断,经东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写自己在泷州这个岭南之外客居,本就已经够悲苦的了,又与家里的音信全部断绝了,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终于捱过了这漫长的时间。眼看着离家越来越近,但是心中越来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之所以不敢问来人是因为家信已经断绝了,他不知道家人是否因为自己的牵连而遭遇不幸,他想急切的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得到的消息是残酷的现实,所以他不敢问来人。

3.第四宗罪,为仕途卖友求荣

宋之问悄悄逃回洛阳后,潜藏在朋友张仲之的家里。朝廷贬官是不得擅自离开贬谪之地。按道理,此时被贬的宋之问悄悄逃回洛阳,定是有罪的,朋友张仲之能够在危难之际收留他,可以说是很够朋友的。但宋之问却做出一个让人唾弃的举动。

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让位,唐中宗李显重新复位,武周朝终结。但是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和唐中宗的韦皇后勾结窃取。这时候朝中形成以韦皇后、武三思为首的专政集团,混乱朝政。

在神龙政变中有功的驸马王同皎虽然受到唐中宗丰厚的赏赐,但是非常不满岳父唐中宗放任韦皇后和武三思篡权跋扈的行为,就有了灭掉武三思的念头。

他是初唐著名诗人,却因4宗罪上了撰史家的“黑名单”

这个时候张仲之、王同皎、祖延庆商量着如何刺杀武三思,重振李氏。不料隔墙有耳,这些话全被宋之问偷听去了。

宋之问便卖友求荣,立即派外甥前往武三思处告发。结果张仲之、王同皎等人很快被捉拿“正法”。而宋之问不但没有被追究从被贬地潜逃的罪责,而且还升了官。按理来说,宋之问应该感谢在危难之际还能收留他的人,却卖友求荣升了官。

4.第五宗罪,墙头草随风倒

不得不说,宋之问不仅人品不行,就连看人的眼光也不行。不久后,武三思就死掉了,宋之问很快又失去了靠山。失去靠山后的宋之问又把目光投降了弄权的太平公主。他还专门给太平公主写了一首诗《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文移北斗成天象,酒递南山作寿杯。

此日侍臣将石去,共欢明主赐金回。

后来,唐中宗和韦皇后的爱女安乐公主崛起后,他又倒向安乐公主,呈上自己的诗篇:

英藩筑外馆,爱主出王宫。

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

他是初唐著名诗人,却因4宗罪上了撰史家的“黑名单”

宋之问自以为左右逢源,却落了个谁也不待见。当唐中宗欲提拔他为中书舍人时,太平公主毫不客气地揭发了他贪污受贿的丑事,宋之问被一贬再贬,一蹶不振。最终在唐玄宗登基后被赐死,他终于为自己的杰出才华和恶劣人品买了单。

对于宋之问的死,史书上这样记载一笔:“宋生不得其死,天报之也。”由此可见,在世人眼里,宋之问被流放、被赐死,也算是老天对他的报应。

常言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宋之问的人生恶果,完全由他自己一手酿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