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女教师在武汉当志愿者的55个日夜

“感恩所有的遇见!再见,母校!再见,武汉!”4月9日早上6点半,武汉市武昌区的纽宾凯新时代国际酒店721房间内,来自湘潭医卫职院的志愿者邓娟,有条不紊地整理好自己的行李,然后静静地坐在桌前写下这样一段话。

当天,是邓娟圆满结束武汉志愿者工作,启程返湘的日子。

从2月15日到4月9日,邓娟带着身为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在武汉整整坚守了55天。

累并感动着

邓娟是湘潭医卫职院临床学院的一名教师、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有过重症医学科工作经历。2月中旬,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身在湖北荆州老家的她主动逆行到武汉,成为了武昌区黄鹤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

当时黄鹤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武昌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高度疑似病例的留观点之一,还兼顾着6家酒店隔离点几百人的病情监测和日常门诊工作。因为医务工作者人手紧缺,邓娟一上岗就成了主力。她每天戴着3层口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来回穿梭在病房,一忙就是八九个小时,有时候甚至长达十多个小时,一天下来,衣服、头发湿透,嘴唇干裂。

邓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了29天。她坦言,自己也有过害怕,有过累到虚脱的经历,但收获更多的是感动。“病人一遍遍道谢的话语和感恩的行动,卡点警察英姿飒爽的敬礼和社区志愿者说的‘你们是我们最欢迎的人’,一辆辆货车送来的防护用品和生活物资,政府安排的干净舒适的住处和营养的饭菜,还有学校领导的关怀、真挚的‘战友’情等都给了我莫大的鼓舞。”邓娟说,这些都让她深刻体会到了身为白衣战士的使命和责任担当,以及作为医务工作者的骄傲和自豪。

担当“临时家属”

在社区工作满29天之后,邓娟根据工作需要转战到武昌区最大的康复隔离点——中南纽宾凯康复驿站。

驿站主要负责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治愈出院患者的医学观察和康复隔离工作。这里平均每天住着100多人,高峰时期达到150多人。“他们独自和病毒做斗争,很多人一两个月没见过家人了,情绪难免焦虑或者低落。”邓娟说,他们不仅需要专业诊疗,更需要心理辅导和陪伴。为此,她和“战友”们主动担当起“临时家属”,给予他们陪伴和心理慰藉,并竭力满足他们生活上的需求。邓娟还主动公布自己的电话和微信号,方便第一时间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这期间,邓娟和一名治愈出院患者成为了好姐妹。“她一开始表现得非常乐观,但后来因为身体出现了一些小状况,突然情绪崩溃,经常以泪洗面。”邓娟发现后,主动走近她,和她聊天,为她检查身体,帮助她快速治愈身体出现的小问题,并像家人一样倾听她的烦恼和担忧,给予她安慰。在邓娟的细心呵护下,这名治愈出院患者慢慢从焦虑和低迷的情绪中走了出来,两人的关系也越走越近。“解除隔离那天,我们热情拥抱、合影留念,还约定以后一定要去看对方。”邓娟开心地说。

在“回家”和“留守”之间选择后者

3月下旬,随着各地援鄂医疗队陆续返回,邓娟对家人,特别是两个年幼孩子的思念越来越浓。看到驿站里被隔离的人越来越少,邓娟于4月2日向驿站医疗组负责人林杰提出4月7日结束志愿服务返湘的想法,林杰爽快答应了。家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兴奋不已。

可两天后,邓娟突然得知,4月7日又将有80人转到驿站。“如果我这时离开,同事肯定忙不过来。”考虑再三,她决定继续留守。

不过这次留守并没有太久。根据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纽宾凯康复驿站于4月9日顺利关闭,邓娟终于可以回家了。

回想起这55天的经历,邓娟忍不住感慨:“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国家一直在倾尽全力救治病人,防控疫情,真正做到了敬畏生命。”

后记:邓娟主动到武汉参与志愿服务的事迹在湘潭医卫职院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学校党委书记刘建强说:“邓娟老师逆难而上,奋不顾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校‘广德爱众、励能善医’校训的内涵,展示了医务工作者不畏风险、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她身体力行给学生上了生动一课。”学校还将邓娟的事迹作为鲜活的素材,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做有理想、有抱负、有扎实专业学识和责任担当的医务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