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失的蕪湖鳳凰山的“馬爾代夫”

即將消失的蕪湖鳳凰山的“馬爾代夫”|一場環保的救贖

(文章來源於衛生檢驗與檢疫公眾號)

在弋江區白馬山附近,有一片被稱為蕪湖的“馬爾代夫”的藍色湖泊。其實這是一處廢棄的礦坑,水質呈強鹼性,周邊地形複雜,,湖水的確呈碧藍色,但並不清澈,坡度較陡的山體周邊還能明顯看出有白色的粉末狀物質。湖面中已漂浮著一條長約120米的黃色水管,水管兩邊還架有一個個藍色浮桶。根據色度的定義,色度是主要的汙染指標,一些國家的水質標準,要求色度在5-20之間,如果水有顏色的話,則標誌著水體有汙染。由於水體比較清澈,那麼在測定時主要測定其含溶解性固體總含量時主要測所含水體的含鹽量即礦化量,這是一處廢棄的礦坑,其主要是生產石灰石等供給水泥生產的原材料,所以礦物質含量比較豐富。


即將消失的蕪湖鳳凰山的“馬爾代夫”|一場環保的救贖

以下是筆者的思考和猜測:游泳池水的顏色通常是藍色但比該湖中的水要清澈透明許多,那麼藍色的原因是否和該藍色有異曲同工之妙呢?游泳池在水池水中添加新的成分來獲得所需要的水質:如對水中餘氯含量的要求我們通過投放游泳池消毒劑(三氯異氰尿酸)達到,pH值的高低的控制則通過投放片鹼或碳酸鈉來實現。以及投放滅藻劑消除水中藻類。那麼這些化學物質是否是主要引起化學性變色的主要原因呢,首先相同之處都用鹼調節,該湖的鹼性偏高,第二個水池中加入了含氯的消毒劑,那麼氯是否引起變色的原因之一呢,所有我的猜測這個湖中含有氯,所以才導致設置警示牌中設置水體有毒告示的主要原因。


即將消失的蕪湖鳳凰山的“馬爾代夫”|一場環保的救贖

附近平地還建有中和池、排放池、兩個體積約20立方米的濃鹽酸罐等,這就是即將運行的水體修復項目。根據PH測量結果,其所測為鹼性。由於PH過高,容易析出相關的溶解性鹽類氫氧化鈣在鹼性條件下的溶解性較低,且鹼性較高話,不利於水的消毒。湖水的確呈碧藍色,但並不清澈,坡度較陡的山體周邊還能明顯看出有白色的粉末狀物質,水體析出的白色的粉末物質一方面是氫氧化鈣以及熟石灰,但從表象可以看出水體的總硬度比較高,心現在已經在該湖附近設置了警示牌,警示廣大市民朋友們水體有毒,主要是水體的鈣鹽等含量過高,水樣入口容易引起胃腸道紊,此時的水體的的硬度(以碳酸鈣來計算顯然大於450mg/l)。湖面中已漂浮著一條長約120米的黃色水管,水管兩邊還架有一個個藍色浮桶。附近平地還建有中和池、排放池、兩個體積約20立方米的濃鹽酸罐等,這就是即將運行的水體修復項目。


即將消失的蕪湖鳳凰山的“馬爾代夫”|一場環保的救贖


弋江區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曹恆祥介紹,隨著時間推移,由於石灰岩反應、地質等多方面原因,近兩年,礦坑內的水質才逐漸呈強鹼性,不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為消除環境隱患、確保礦坑周邊群眾生產生活安全,弋江區編制了白馬礦坑水體治理方案,根據方案中“控汙、治水、清淤、修復”步驟,6月份已正式啟動了治水工程。該工程主要是建設一座小型汙水處理站,將礦坑內的水進行中和處理後達標排放。“我們採用的半自動式,可以隨時調控。”現場施工負責人李林介紹,中和池採用上下折返式,在攪拌器的作用下充分反應再進入排水池。中和池和排水池設有監測點和在線監測儀,可隨時調整藥劑量,水體達標後將排入附近天子港水系,不達標水體還會自動迴流至中和池繼續處理。

先汙染後治理的方案,讓後期的環保工作付出昂貴的代價,綠水青山就是銀山,環保是永恆的話題,無論何時我們應該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美好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