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養子望聰明”,蘇東坡為何反主流,希望兒子“愚且魯”?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詩文又被別人抓住把柄,被對方構陷入獄。幸有元老重臣營救,加上太皇太后干預,蘇軾才免得一死,貶謫黃州。

在黃州期間,侍妾朝雲為蘇軾生下一個男孩兒。如此心境之下,蘇軾為孩子寫下《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人皆養子望聰明”,蘇東坡為何反主流,希望兒子“愚且魯”?

這是蘇東坡經歷了很多政治風雨後的肺腑之談。

剛剛經歷一場大磨難,蘇東坡“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點不難理解。

“公卿”還是要當的,只是希望“無災無難”而已;“愚且魯”是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大智若愚才是內核。不鋒芒畢露,就不會被“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一類悲劇選作主角。

蘇軾此願,絕對基於是當時的切身之痛,有感而發。

“人皆養子望聰明”,蘇東坡為何反主流,希望兒子“愚且魯”?

“人皆養子望聰明”,人心所向,眾望所歸,本身沒什麼不好,道理不言自明。小時候,每當別人誇我們聰明,相信誰都會很高興,心裡美滋滋的。

長大後呢?如果一個三十歲以上的人站在我們面前,我們誇他聰明,恐怕他並不會一味高興了。中國人說話,往往話中有話。成年人被誇聰明,恐怕難免會尋思許多畫外之音。那就是:小聰明。

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但很多聰明人只是有一點“小聰明”而已,缺乏“大智慧”。

“人皆養子望聰明”,蘇東坡為何反主流,希望兒子“愚且魯”?

那麼,“大智慧”是什麼呢?或許,是通情達理。或許:不偏執,而把人情、事理放在一起,像一局棋那樣,通盤考慮,明白其存在的合理性。哪怕遇到再看不慣的事情,你都不妨想,此事有其必然性,抱怨也沒有用。

有了這種智慧,抱怨自然就少了。這是為人處世的大原則,也是減少憂思和抱怨的心理訓練,同樣是養脾健脾,修養身體的心靈妙藥。

我們是要聰明絕頂,還是要健康長壽呢?當然是都要啦。那麼,不妨更聰明一點,慢慢學會減少憂思和抱怨吧!

“人皆養子望聰明”,蘇東坡為何反主流,希望兒子“愚且魯”?

這就是鄭板橋說的“難得糊塗”;也是小時候家裡老人經常教我們的那句金玉良言:“寧可傻活,不要氣死。”

“在苦澀人生裡,要懂得放過自己,也許哭著哭著就笑了;

在坎坷人生裡,要懂得取悅自己,也許痛著痛著就好了;

在迷茫世界裡,懂得釋放自己,也許熬著熬著就活明白了。”

放下執著、妄念的小聰明,擁抱更加豁達、開闊的大智慧,人生格局自然大不同。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