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常見病毒性皮膚病


臨床常見病毒性皮膚病

▶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是由人類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該病毒分為栺型及栻型。栺型病毒常引起口唇部的單純皰疹,常在發熱、勞累、月經期等機體抵抗力低下的情況下復發;栻型病毒主要引起生殖器皰疹,為主要的性傳播疾病之一。目前發現此型感染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

主訴

患者自覺症狀輕微,微癢或灼熱感,一般無全身症狀。

診斷

本病有自限性,一般7~10日可自愈。皮疹在同一部位可反覆發作。

典型皮損為紅斑基礎上簇集分佈的粟粒至綠豆大小的水皰,皰壁薄而緊張,內容澄清,破潰後很快結痂,愈後可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本病分為原發性單純皰疹和複發性單純皰疹兩型。

1.原發性單純皰疹為初次感染後出現皮疹,臨床症狀較重,病程較長,約為2周。主要為嬰幼兒的皰疹性齦口炎、龜頭炎或外陰炎。損害為孤立性小水皰,很快破潰後形成糜爛或淺潰瘍。

2.複發性單純皰疹臨床症狀輕,病程短。由栺型病毒引起的,皮損好發於口唇、眼瞼、鼻周;由栻型病毒引起的,皮損常見於生殖器、陰莖、陰唇和臀部。

治療要點

1.局部治療

(1)對無繼發感染的病例,以局部乾燥、收斂、外用抗病毒藥物為主。

可外搽1%~5%阿昔洛韋軟膏,1%噴昔洛韋軟膏,3%膦甲酸鈉軟膏或2%甲紫溶液,每日數次。

(2)如繼發細菌感染,可外用紅黴素,也可選用環丙沙星凝膠或莫匹羅星軟膏。

2.全身治療

(1)對嚴重感染者,可口服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每次200mg,每日5次。

(2)對繼發嚴重細菌感染者,酌情選用抗生素。

(3)對反覆發作的病例,可口服阿昔洛韋,每次200~400mg,每日5次,或伐昔洛韋每次0.3g,每日2次,或泛昔洛韋每次250mg,每日3次,需服用2~3個月。還可用免疫調節劑如左旋咪唑每次50mg,每日3次,每週連服3日,連續4周。轉移因子每次2ml,皮下注射,每週2次,連續4~6周。

▶水痘

臨床常見病毒性皮膚病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傳染性強。主要好發於兒童,一般感染後可獲得持久免疫。但病毒可潛伏於脊髓後根神經節內,待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可引起神經、皮膚再感染,表現為帶狀皰疹。

主訴

患者自覺微癢,潛伏期2周左右,先有發熱等不適,1~2日內出皮疹,從軀幹向頭面四肢蔓延。

診斷

1.臨床表現

(1)病程約為2周。皮損特徵為皮損陸續分批發生,可見丘疹、水皰、結痂性損害同時存在,皮疹綠豆大小,周圍繞有紅暈,結痂脫落後一般不留瘢痕。黏膜也可發疹。皮損常呈向心性分佈,以軀幹為多,面部及四肢較少,掌蹠更少。

(2)少數患兒可繼發病毒性腦炎、肺炎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2.輔助檢查

(1)皰疹刮片檢查:新形成的水痘,刮取基底組織碎屑塗片,以吉姆薩或瑞氏染色後,鏡下可查見多核鉅細胞及核內包涵體。

(2)免疫學檢查:可用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查皰疹基底刮片或皰疹液中的皰疹病毒抗原;亦可檢測患者血清中的皰疹病毒抗體,若病程中抗體效價升高4倍以上,則有診斷意義。

(3)病毒分離或電鏡檢查:疑為水痘腦炎、水痘肺炎或其他嚴重的非典型病例,可採集腦脊液、痰液或其他相應標本,接種人胚羊膜組織等適當的培養細胞,以分離皰疹病毒;也可用電鏡直接檢查患者皰疹液中的皰疹病毒;但這些檢測技術複雜,耗時較長,一般很少在臨床上應用。近年來,已開展PCR技術,從上述標本中快速檢測病毒的基因,有助於早期診斷。

治療要點

1.局部治療

(1)以止癢和防止感染為主,可外搽爐甘石洗劑或複方吲哚美辛酊。

(2)繼發感染者可外用抗生素軟膏。

2.全身治療

(1)可應用阿昔洛韋。

(2)對於抵抗力低下者,可肌內注射丙種球蛋白,每日3ml,連用3日。

(3)繼發感染全身症狀嚴重時,可用抗生素。

(4)早期隔離至皮疹完全結痂乾燥為止。

3.口服中成藥治療栙板藍根沖劑10g,每日3次;栚抗病毒口服液10ml,每日3次;栛銀黃口服液10ml,每日3次。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的,以沿單側周圍神經分佈的簇集性小水皰為特徵的皮膚病,常伴有明顯的神經痛。

主訴

患者主要為身體某部位單側起成簇的水皰伴疼痛,病程多持續數日。

有併發症時可於數日內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不適。

診斷

1.臨床表現神經痛為本病主要症狀,可在發病前出現或伴隨皮損出現,老年患者常較為劇烈。發疹前可有輕度乏力、低熱、納差等全身症狀,患部皮膚自覺灼熱或神經痛,持續1~3日,亦可無前驅症狀即發疹。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為3~4周,水皰乾涸、結痂脫落後留有暫時性淡紅斑或色素沉著。

幾種特殊類型帶狀皰疹的臨床特點如下。

(1)眼帶狀皰疹:可累及角膜形成潰瘍性角膜炎。

(2)耳帶狀皰疹:是病毒侵犯面神經及蝸神經所致,表現為外耳道或鼓膜皰疹。膝狀神經節受累同時侵犯面神經的運動和感覺神經纖維時,可出現面癱、耳痛及外耳道皰疹三聯徵,稱為RamsayHunt綜合徵。

(3)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帶狀皰疹常伴有神經痛,但多在皮損完全消退後或1個月內消失,少數患者神經痛可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稱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2.輔助檢查 本病根據典型臨床表現即可作出診斷,皰底刮取物塗片找到多核鉅細胞和核內包涵體有助於診斷。

治療要點

1.抗病毒治療阿昔洛韋0.2~0.8g,每日5次,口服,療程5~10日;或伐昔洛韋0.3g,每日2次,口服,療程7日;或泛昔洛韋0.25g,每日3次,口服,療程7日。

2.鎮痛可酌情選用索米痛片、吲哚美辛和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

3.糖皮質激素應用有爭議,多認為及早合理應用糖皮質激素可抑制炎症過程,減輕脊神經節的炎症後纖維化。病程在7日內的老年體健患者,可口服潑尼松30mg/d,7日為一療程。

4.外用藥物治療以乾燥、抗感染治療為主。皰液未破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阿昔洛韋乳膏或噴昔洛韋乳膏;皰疹破潰後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或1暶5000呋喃西林溶液溼敷,或外用0.5%新黴素軟膏或莫匹羅星軟膏。

5.營養神經治療可口服或肌內注射維生素B1、維生素B12。

6.眼部處理如合併眼部損害須請眼科醫師協同處理。可外用3%阿昔洛韋眼膏、碘苷(皰疹淨)滴眼液。

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疾病。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染,外傷常為重要因素。

一、尋常疣

主訴

患者自覺症狀輕微,無身體不適。

診斷

1.臨床表現

(1)初起為小丘疹,逐漸增大呈黃豆大小或更大。表面角化粗糙,堅硬,呈灰黃、汙黃或汙褐色。

(2)皮損好發於手背、手指及足緣等處。發生於甲周者稱甲周疣,在甲床者稱甲下疣。

2.輔助檢查組織病理檢查可見表皮角化亢進,棘層肥厚,呈乳頭瘤狀增生。在棘細胞上層及顆粒層內可見空泡化細胞。該細胞核小而圓,嗜鹼性,周圍似一狹窄的暈。表皮延長,而疣周圍的表皮突向中心彎曲呈抱球狀,真皮乳頭上延,血管擴張。

治療要點 疣數目少時首選冷凍或激光治療;數目多時可內服免疫調節劑。

1.局部治療(1)液氮冷凍治療:用消毒棉籤蘸液氮後直接壓迫皮損處,每次20~30秒,重複2~3次,待其結痂脫落。

(2)微波、電離子及激光治療。

(3)局部外用藥:如2%~4%甲醛溶液、5%氟尿嘧啶軟膏、10%水楊痠軟膏、水晶膏等。

2.全身治療 療效常不肯定,對嚴重多發病例,可作為輔助療法。

(1)左旋咪唑,每日150mg,分3次口服,服3日停11日,連用3個月。

(2)柴胡注射液,每次2ml,每日1次,肌內注射,10~20次為一療程。

二、蹠疣

蹠疣是發生在足底部的尋常疣。因部位角質層較厚,受到擠壓,故臨床表現不同於尋常疣。

主訴

患者自覺皮損觸痛。

診斷

蹠疣好發於足跟、蹠骨頭或蹠間受壓處。偶爾也可發生於手掌,稱掌疣。初為細小發亮丘疹,逐漸增至綠豆大小,略高出皮膚,表面角化粗糙,灰黃或汙灰色,周圍境界清楚,繞以增厚的角質環。如用小刀將表面角質颳去,表面可見出血點。有時疣表面有微量血液外滲,凝固後呈小黑點。有時皮損可互相融合為一角質斑塊,又稱為鑲嵌疣。

治療要點

1.局部治療

(1)數目少時也可採用冷凍、微波、電離子及激光治療。

(2)手術挖除法。

(3)用針灸針消毒後在損害部位刺入一定深度,不時捻針,並保留10分鐘。

(4)局部外用2.5%~5%氟尿嘧啶軟膏、3%肽丁胺霜、4%甲醛溶液或30%冰醋酸。

2.全身治療同本節尋常疣。

三、扁平疣

扁平疣好發於青少年,故又稱為青年扁平疣。

主訴

患者常出現面手部扁平丘疹。

診斷

1.好發於青少年顏面、手背及前臂等處。

2.損害為正常皮色,淡紅或淡褐色扁平丘疹,米粒至綠豆大小,呈圓形或多角形,表面光滑,境界清楚。

3.皮疹數目較多,常散在或密集分佈,可見由於搔抓的自體接種現象,皮疹沿抓痕呈串珠狀排列。

治療要點

1.局部治療

(1)2.5%~5%氟尿嘧啶、3%肽丁胺霜等點塗疣面。

(2)0.1%維A酸霜局部外用。

(3)木賊、香附、板藍根、山豆根各30g,水煎後趁熱洗患部。

2.全身治療

(1)左旋咪唑:每日50~150mg,分3次口服,服3日停11日,6周為一療程。

(2)烏洛托品:每次0.3~0.6g,每日3次,口服。

(3)聚肌胞:每次2mg,肌內注射,每週2次,4周為一療程。

患者一定要在專業醫生的詳細檢查後做徹底的治療,不要自行購藥服用,以免適得其反。


臨床常見病毒性皮膚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