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认为行测是测智商?行测真的是测智商么?

为什么没人说高考是智商测试?行测就说是智商测试,是在给自己秀优越么?智商真的能测出来么?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差距很大么?难道智商一般加上长时间努力,行测也上不了80么?


为什么有人认为行测是测智商?行测真的是测智商么?

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智商是什么,测试的内容和行测是否一样。如果两个是不同的内容,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合理。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特意上网做了一些智商测试,大部分网上免费的智商测试,都是和逻辑推理相关的,比如有图形推理、数字推理等等题目,和行测的部分题型很像。

网址如下:

https://www.zxgj.cn/m/zhishang?t=1&ob=2

另外,我小的时候,去过医院做过智商测试。印象中的测试项目有拼积木、图版,图形识别,数字推理等等。大致上和网上做的差不多。

我们看一下行测的考试大纲是什么

我对比了国考近二十年的行测考纲,变化不是太大。

言语理解

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这种题型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变化较大的是常识部分

从2002年的“常识部分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公共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察应试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最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到2008年的“常识判断主要测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

再到2020年的“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形成百科全书式——法律为主——百科全书式的循环。

分析了公务员考试的大纲,我们也知道,除了判断推理和智商测试有重合的部分,其他部分和智商测试关系不大,例如

常识测试长期的知识积累

数量关系测试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奥数功底的人占优势

资料分析测试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还有对材料的阅读速度

言语理解依赖正确的解题方法,阅读能力,词语的积累

最重要的一点是,行测是压力性测试,需要短时间做完一定量的题目,对思维敏感度和速度要求很高。

有些同学,高考数学成绩非常好,但做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比较差,很重要的一点是,高考对做题速度要求不如行测高,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慢慢计算和思考。行测不一样,即使正确率很高,没有时间做题,成绩依旧很烂。

所以和智商测试相比,行测考察能力更为全面,行测学不好,也不要怪智商不行。

例如

有些人:言语理解读不懂材料,读完材料再看题目,啥也记不起来

答:想想是不是平时不爱看书,不爱看大长短材料?就算是打麻将,三天不摸牌就没手感,阅读能力就别说了,长期不读书就会形成阅读障碍。

有些人:做题太慢,算不对

答:资料分析都是加减乘除,学好速算和估算,大量做题提升速度。另外做事慢的性格也要改改,凡是抓主要,忽略次要。

有些人:常识不会

答:除了学培训机构的常识课,很多知识点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不爱看书学习,常识不好很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