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生物雙降解也許才是根治汙染的最優選項


氧化生物雙降解也許才是根治汙染的最優選項


地膜覆蓋技術從70年代末期從日本引入我國以來,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為保障我國農產品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使用量0.6噸,覆蓋面積22.5萬畝,到2015年,145.5萬噸,覆蓋面積超過3億畝。

新疆是我國農田地膜覆蓋栽培的主要地區,棉花、番茄、瓜類、蔬菜的地膜使用率幾乎達到100%。每年應用面積超過5500萬畝,地膜使用量超過30萬噸。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在農業增產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有目共睹,我國地膜覆蓋面積與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地膜的廣泛使用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目前傳統農用塑料地膜材料主要是聚乙烯(PE),在自然環境條件下難以降解,加之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廢舊地膜在農田土壤中逐年增多,汙染持續加劇。據統計,我國農田每年會新增20萬至30萬噸不能降解的殘留地膜,使土地板結、農作物減產,破壞生態環境。

多年使用地膜、殘膜清理不徹底、使用超薄地膜等原因造成土壤裡殘膜越來越多,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留下了隱患。

氧化生物雙降解也許才是根治汙染的最優選項

農田裡大量地膜遺留造成汙染

目前來看,隨著人類社會對環境問題認識水平的不斷深化,解決廢棄地膜造成的“白色汙染”,最好的辦法就是推廣應用可降解地膜。


氧化生物雙降解也許才是根治汙染的最優選項

降解地膜原理

目前來看,全生物降解地膜存在幾個缺陷,1、原材料價格昂貴,是普通材料的三倍左右,因為機械強度的原因又不能做的比較薄。2、水汽 透過率高,保墒性差,需要增加澆水次數。3、降解誘導期普遍較短,難以滿足功能期比較長的作物生長需要,如棉花。

而氧化生物雙降解地膜既有物生物參與降解又有光氧老化與熱氧老化共同參與降解,保障降解效果,同時還彌補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缺陷,

經過大量的大田覆蓋實驗,基本達到與普通地膜相同的效果。

氧化生物雙降解也許才是根治汙染的最優選項

大田覆蓋實驗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