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公牛王朝的球迷,都不會忘記當時隊內身高2.18米的澳大利亞籍中鋒盧克-朗利。在他們印象中,朗利是個老實聽話的大塊頭,特點並不鮮明。朗利究竟是什麼水平的球員呢?
1969年1月19日,朗利出生於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兒時他就展現出籃球天分,在16歲就入選了澳大利亞U-19國家隊。1986年,17歲的他就加盟澳大利亞聯賽的珀斯野貓隊。
朗利在澳大利亞聯賽的表現,吸引了美國新墨西哥大學主帥加里-科爾森(Gary Colson)的關注。在他的邀請下,朗利來到美國,就讀於新墨西哥大學。1990-91賽季,朗利的大四賽季,他場均已可得到19.1分9.2個籃板3.6次助攻,並率隊打入NCAA錦標賽。1988年,他還率澳大利亞男籃參加了漢城奧運會,取得第四名,當時他才19歲。
由此,朗利順理成章地在1991年首輪第7順位被森林狼選中,成為NBA史上首位來自澳大利亞的球員。但鮮花和掌聲過去之後,朗利卻發現他要為適應NBA而發愁。在森林狼,他並不受主帥器重,出戰170場僅先發57場,場均僅出戰17.8分鐘,得到5.4分4.7個籃板。生涯前2季,他的使用率只有13.6%和15.8%,在他生涯中也僅排倒數第二和第三。
1994年2月的一筆交易挽救了朗利的NBA生涯。森林狼打包他和1995年次輪籤,從公牛換來斯塔西-金(Stacey King)。為了延續自己的NBA夢想,朗利並未選擇重返澳洲,而是留了下來,並找準了自己角色球員的定位,並特意在訓練中展示自己的投籃和策應。經過他的一番努力,他終於在公牛站穩腳跟,並在後來也博得了復出後的喬丹的認可。
接下來一切就都是歷史了。朗利全程經歷了公牛第二個三連冠,併成為了冠軍隊的先發中鋒,最巔峰表現是在1997-98賽季,他場均可得11.4分5.9個籃板2.8次助攻,命中率45.5%。公牛王朝解體後,朗利又在太陽和尼克斯出戰了3個賽季,帶著三枚總冠軍戒指告別NBA。
儘管擁有2.18米的身高,但朗利並非一位能在籃下肉搏的肌肉中鋒。他擅長中距離投籃,擅長“吃餅”,能突破,能給公牛帶來急需的內線噸位,卡位積極。此外,他能靠積極性彌補速度遲緩的不足,四處協防,成為更擅長一對一防守的羅德曼的完美補充。
同時,朗利出色的策應能力和內線火力,也使他成為三角進攻不可或缺的一環。
從澳大利亞的天才和希望之星、澳洲球員在NBA的先行者,到經歷森林狼時期的低迷和自我懷疑,到公牛時期的功成名就,朗利擁有了一段曲折卻無比勵志的籃球生涯。
朗利在NBA並非球星,只是主力輪換中的一員,距霍里斯-格蘭特、庫科奇和羅德曼這種頂級角色球員都有差距,此外他也堪稱是三角進攻體系的受益者之一。
後世球迷認同他的,與其說是他的球技,不如說是他能找準自我定位的大智慧,以及百折不回的堅韌品質。(仰臥撐/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