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有感 之养生

一、

读《庄子》有感 之养生


  为了美容去做一些外科手术,结果不但不能尽如人意,反而对容貌造成了更大的伤害。这就是不懂得尊重自然、爱护自己的原因。天生的外貌是基因所决定的,它们体现着生命最本质的特征。将容貌用机械损伤、异物干涉的方法进行改造是对身体严重的破坏。换句话说,美容其实就是毁容。因为它破坏了生物天然的生长规则和生命状态。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枝于手者,龁之则啼。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庄子•骈拇》)
  如果说形象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正常生活的话,改一改也未尝不可,然而这是不得已而为,与痴心求美不能相提并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美丽是靠外貌来定位的吗?时光如梭,其来不可挡,其去不可留,人的凡胎肉体是何其脆弱、短暂!如果说生命是旅舍的话,那么容貌无非是借宿之客而已。执着于虚幻的外表而不注重真正的道德修为,这就叫“舍本逐末”。


  过于注重外表的人一般都比较容易沉迷于事物,因而其在乎的还绝不仅仅只是外形与容貌。正所谓:“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庄子•大宗师》)害怕失去美丽而失悦于人,是因为对自身的内在素质很不自信的原故,既然与人交往靠的不是品德,那么即使再美丽也无济于事。少年的单纯令人喜爱,因为未曾涉世的心灵朴素而洁静,他们让对方感觉不到任何的束缚和压力,彼此在交流时可以用最自在、最简单的方式来进行;为人质朴的成人依然可亲可爱,因为在经过许多人生体会以后,他们悟出了生活的真谛就是像小孩子一样的朴素与自然。这样的人不多事,不麻烦,与对方的交流自然而实在,没有丝毫矫饰营造的感觉。因此说,真正的美丽、真正的可爱就在于真诚,自然,不矫揉造作。
  余秋雨曾在文章中说过:“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人是遗憾的。”这是一种很智慧的人生观与深刻的审美理解。一提起老太太,国人在脑海中往往会产生一种程式化的形象,即身穿蓝布、灰布的大襟衣裳,满脸皱纹、一头白发,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的和谒、慈祥,甚至还有由于反应缓慢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可亲的幽默。年老了吗,人就应该有个年老时期的形样。灵动活泼、一身朝气的青年顾然能使人眼前一亮,但是老年人的从容、安祥与和缓的态度照样可以给人带来非常舒服的感觉。因此,人到了年老以后不适宜将个人形象包装得过于时尚与光鲜,而是应该选择一些款式与色调和自己的形象、气质相谐调的服装。人在每一个年龄段总有其它阶段无法比拟的自然优势和特点,要善于利用,何必非要执着于一种形态,或是总向往着本不属于自己的位置。年青的时候装老,穿着言行都强做收敛,或是年老的时候装嫩,一身时尚新潮的气象都会显得很不自然、很不和谐。

  二、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道家认为人不可能精确地或是完全地认识宇宙。如果执迷于分辨事物,便会劳心伤神,从而不能达到养生全年的目的。不过,由于人本身是宇宙的一部分,也属于宇宙,因而又可以通过自身的灵性在一定程度上来体悟宇宙真谛。
  意识有物我之分,便会产生得失、好恶的烦恼。既然人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世界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就不应该总是执着于自我意识而截然分离于周围的世界。因此道家认为最佳的养生之道并非是饮食保健一类的外在功夫,而是在于内心的深度修为,即“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大宗师》)
  人在打坐的时候要逐渐忘掉自我,将自己的身心充分融入于宇宙之中,这样,得失好恶的欲望也会随之离去。当呼吸匀称得舒畅自由,当意识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境地的时候,内心的感应便会与宇宙的运行产生共鸣,即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庄子•天道》)这时人的机体便处在了一种最理想的状态之中,能够养生,能够延年。

  养生之道在于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并非是不做不为,消极待命,而是不勉强而为,不违背自然规律。
  天地在自行运转,江河在自行的流变;植物有植物的一套生存规则,动物有动物的一套生存规则,这些都是先天就赋有的机能,是自然安排好了的。哪里用得着人为地去推波助澜、揠苗助长。 “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追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苦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燿,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庄子•刻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