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簡介:七七事變爆發地

盧溝橋(Lugou Bridge)亦稱蘆溝橋,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古老的石造聯拱橋。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盧溝橋始建;1961年盧溝橋被公佈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盧溝橋正式退役;1991年盧溝橋實現封閉管理。

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盧溝橋簡介:七七事變爆發地

始建歷程

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金世宗決定修建盧溝橋。不過當時尚未動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盧溝橋始建。

金明昌三年三月十一日(1192年4月24日),盧溝橋建成。金章宗定名“廣利”,因跨蘆溝河(即永定河),改名為蘆溝橋。

元延祐四年(1317年)至正十四年(1354年),盧溝橋修過街塔。

明代自永樂十年(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共修橋6次。6次均無大工程。明永樂十年(1412年)對橋進行了一次修繕,修繕什麼未記清楚,但從記載上看不是大修。

《明會要》:“永樂十年七月,盧溝河水漲,壞橋及堤,下令工部修築。”明正統九年(1444年),盧溝橋重修。《明一統志》:“(盧溝橋)金明昌初建,本朝正統九年重修。”

明弘治三年(1490年),修盧溝橋完工。《明實錄》:“弘治三年五月,修築盧溝橋成。……比者營先帝山陵所役軍匠至四萬人,……此役較之山陵不及三分之一。”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對盧溝橋復修繕,但未修完就停工了。《明實錄》:“嘉靖二十四年四月甲子,詔止盧溝橋工。”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修盧溝橋,工程大小和修什麼未載。

《明實錄》:“嘉靖三十四年七月壬戌,盧溝橋工完。”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修盧溝橋一次。這一次工程緊繼上年工程,可能是返工或補作工程。

《明實錄》:“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己卯,修盧溝橋。”

清康熙八年十月初九日(1669年),重修盧溝橋成。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盧溝橋重修,康熙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盧溝橋建亭刻碑,將乾隆帝手書“盧溝曉月”四字刻碑立於橋頭。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殯葬於河北省易縣西陵,須通過此橋。由於橋面窄,只好將橋兩旁石欄臨時拆除,在兩側添搭木橋,以便順利通過棺槨。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