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董事長:看好三四線城市,平均一天開一家店

麥當勞董事長:看好三四線城市,平均一天開一家店

本文字數:2838|預計5分鐘讀完

中信管理下的麥當勞更加本土化了。

記者丨譚璐

編輯丨鄢子為

4月23日,在中國企業家2019綠公司年會上,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和中信資本董事長兼CEO張懿宸之間有一個好玩的對話。

郭廣昌:“今年你和你全家吃過麥當勞嗎?”

張懿宸:“吃過,我現在差不多每個星期會帶我小女兒去吃一次。”

郭廣昌:“因為好吃,還是因為你自己投資?”

張懿宸:“我個人非常喜歡吃麥當勞,這麼多年都喜歡。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窮,平時都自己做飯,每個禮拜盼著一次,禮拜六睡個懶覺之後去麥當勞吃早餐。這個願望,現在實現了。”

一直喜歡吃麥當勞的張懿宸,主導了中信收購麥當勞中國的項目。

2016年3月,麥當勞宣佈,要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韓國市場引入戰略投資者,推廣特許經營模式。

2017年1月,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和凱雷集團宣佈對麥當勞中國進行收購。這一項目於2017年7月31日完成,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和凱雷集團分別持股52%、28%和20%。中信集團成為麥當勞在美國之外最大的特許經營企業,運營和管理當時中國內地約2500家、香港地區約240家麥當勞餐廳,為期20年。

現在,張懿宸的另外一個身份是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2017年10月12日,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消息一出,引起巨大關注。

張懿宸回憶起改名事件時曾說過,因為美國方面不准許中信收購麥當勞後沿用原名,因此“一氣之下”就改名為“金拱門”。4月23日,張懿宸表示,“改名過程中,網上點擊率達到90億次,平均每個中國人看了6次,完全是無心插柳的營銷事件。我們僅僅把公司的名字改了,餐廳繼續用麥當勞的品牌。這個名字無疑給了大家一個跨國公司本土化的聯想,引起了這麼大的轟動。”

由此,張懿宸想到,跨國企業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中國市場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商業理念,移植了國外的先進經驗,取得了成功。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呈現了越來越多獨特的市場環境,跨國公司沒有了可以照搬的商業模式。

2017年以來,中信管理下的麥當勞更加本土化了: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加速開店;攜手順豐,投入資源加碼外賣團隊的建設;與支付寶和微信合作,在數字化營銷和移動支付方面展開合作。

從數據上看,新團隊對中國市場的判斷是正確的:2018年全年麥當勞開店423家,平均不到一天就多開一家店;麥當勞的外賣業務在2017年增長了75%,2018年增長了40%,2019年第一季度增長了25%;到去年底麥當勞APP上擁有7500萬個會員。

張懿宸表示,做企業要貼近市場需求,才是商業本質。

麥當勞董事長:看好三四線城市,平均一天開一家店

以下為張懿宸談“跨國企業本土化”部分內容:

進入麥當勞之後,隨著對麥當勞的深入瞭解,無論從企業價值觀、對食品安全近乎於苛刻的追求,我對公司專業運營的方方面面都非常欽佩,但同時我也發現麥當勞在中國的業務確實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跨國企業把成功經驗強行運用到中國市場,出現了很多水土不服。

第一,麥當勞在美國的發展從50年代開始,美國的城市化格局已經基本確定,大多數中產階級基本住在郊外。美國直到70年代才把麥當勞店開到城市中心,一開始的店都在郊區。最有效的一種形式就是所謂的“得來速”,直到今天,麥當勞在美國70%以上的利潤是從“得來速”上來的。

麥當勞認為這條經驗是自己商業成功的關鍵,之前對中國團隊的要求KPI之一,就是建了多少個“得來速”店。但是中國的城市化是完全不同的路徑,而且,麥當勞在中國開店是從城市中心開始的,同樣的商業邏輯在中國不好用。

麥當勞中國的管理層非常沮喪,花了很大力氣,一天到晚發展“得來速”,開店整個過程需要的時間往往是開普通店的四到五倍,而且不確定性特別強,這就是為什麼開店速度一直比肯德基慢。

我們進入之後很快進行了調整,我們認為在KPI中,“得來速”佔的權重不能特別大,中國還在進行非常快速的城市化,除了在一、二線城市開店之後,要加速下沉,中小城市的人口密度絕對夠,不一定需要“得來速”這種形式才能把人口聚集起來。

相反過去幾年,最主要的餐飲趨勢是外賣,我們把大量資源投入到外賣。2017年我們進入第一年,外賣業務增長了75%,2018年增長了40%,今年第一季度還有大概25%的增長。

外賣在整個麥當勞中國的業務已經佔超過20%的份額,等於不需要開新店就可以取得的市場份額。美國的芝加哥總部,不可能意識到中國市場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我們在幫助麥當勞做外賣的同時,除了利用美團、餓了麼等第三方平臺,麥當勞一定要有自己的外賣團隊。但是自建外賣團隊是不經濟的,除了午餐、晚餐之外,送餐員沒有事做。因為我們是順豐的股東,就把順豐和麥當勞連在一起,在麥當勞店裡的送餐員都是順豐的速遞員,在午餐和晚餐的時候穿上麥當勞的外衣,拿著麥當勞送貨箱送餐,雙方非常完美的互補,這也是我們作為股東,能幫企業提供的價值。

第二個例子和開店有關,麥當勞在中國開店速度慢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聚焦在“得來速”是不對的。第二方面,因為是全球企業,開店計劃分配是由總部決定的,我們接手之後完全放開了,而且開店中特地強調在三、四線城市,因為在一、二線城市,麥當勞和肯德基從店數上是不分伯仲的,但在三、四店城市我們落後很多,主要原因是總部對三、四線城市的經濟信心不夠,但是我們看得非常明顯,三、四、線城市經濟發展後勁非常強,有的店第一年達不到銷售標準,但是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尤其是很多新的社區在建立,這些店後續的表現會非常好。

我們加快了開店的速度,2016年我們接手之前,每年僅僅開店230家,但是去年全年買了423家,平均一天就多開一家麥當勞店,這些新店取得了成功,也證實了我們對中國快餐消費市場巨大潛力的判斷是正確的。

還有一點更重要,中國整體數字化的環境。我剛接手的時候,意識到店裡大多數支付是支付寶和微信,這點在美國是根本想不到的,我特地跟麥當勞總部CEO打招呼,請他把全球IT的頭兒請到中國來,需要把全球的IT系統放開。

他們過來之後看了整個中國數字化的方案,覺得難以置信,中國整體數字化的環境已經發展到這麼先進的水平,同意做一個APP,但是需要9個月時間。我說對中國來說時間太長,最後提出,允許我們和騰訊的小程序合作,用了六個星期就把APP做出來了,知道每個客戶是誰,買了什麼東西,花了多少錢,多長時間來一次,這些大數據對於我們整體的業務發展,包括新產品的推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到去年年底為止,麥當勞這個APP上已經有7500萬個會員,這在美國完全無法想象。利用新的數字化營銷,推出了麥當勞早餐的粥、油條,我們和支付寶合作,用支付寶的定位信息,早餐時間100米內在支付寶上推送餐券、優惠、折扣。我們接手的時候,早餐僅僅佔麥當勞銷售的7%,到今天增長到15%,這些都是中國數字化的環境和水平帶來的。

跨國企業在中國曾經是天之驕子,改革開放初期為中國市場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商業理念,移植了國外的先進經驗,取得了成功,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呈現了越來越多獨特的市場環境,比如市場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移動互聯網、手機支付等,都是西方發達國家中少見的現象,跨國公司沒有了可以照搬的商業模式。

同時,中國的本土公司早已不是當年低水平的競爭對手,他們成為了世界級的全球化競爭對手,而且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因此,跨國公司需要實事求是地瞭解市場需求,找到符合中國市場的商業邏輯。

題圖來源:麥當勞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