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时代,逼自己提前交卷

今天上午9点,接到客户布置的一个材料任务,要求下班前交稿。因为提前有储备相关素材,上午就写得七七八八。到下午3点,经过几遍检查完善,觉得没有问题,立刻发给客户确认。客户看过之后,认为内容很贴合,仅仅提了几点小意见。修改之后,今天便提早完工。

提前交稿在工作中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情况下,这种材料工作都需要来来回回很多遍。客户往往会从各种角度提出新的要求,导致需要不停地完善材料。所以,往往会拖到客户催促再交稿。前期接触发现这个客户很专业,也很讲求效率。所以互相之间就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套路。

今天是非常好的情况。我们都期望在最短时间内创造最大价值,力求效率最大化。这样我们的投产比最大化。时间对于所有人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习惯性的按时交稿与效率法则是违背的

按时交稿,是学生时代训练出来的习惯。上学的时候,每门考试的时间是固定的。在120分钟的时间内,力求答案最佳。提前交卷,除了装酷,没有任何好处。不到最后考试铃响,坚决不停笔。

工作之后,按时交稿的习惯在持续强化。很多事情,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导致只能不断完善答案逼近最佳。同时,为了协调工作,大家又制定各种deadline。既然早交卷得不到肯定,还被要求不停地修改,那么按时交差,不论好坏都被认为是合理的。久而久之,我们就习惯了拖延。把工作拖到最后一刻,晚上熬夜加班胡乱搞搞,赶在deadline之前提交。我们一边拖延产出差强人意的工作,一边还在欺骗自己的内心我们尽力了。

效率法则,尽快做到最好。从事情的本质出发,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如果我们的效率能比他人高10%,我们的产出将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持续积累下来,量变会带来质变。我们一辈子可以创造的价值将远远不同。

效率法则,灵活选择交付策略。既然我们追求最佳效率,何时交差当然也是一门艺术。鞭打快牛是很多优秀的人停止努力的重要原因。聪明的人,会通过策略来应对越来越繁重的任务。有价值的客户专业的客户,当然要积极服务;没价值客户甚至负价值的客户,当然只能低成本应对,控制成本。

效率法则,建立高价值体系。调整交付策略,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延缓鞭打快牛现象。最终扭转这个问题,需要建立高价值体系来解决。高价值体系要解决三个问题:持续寻找高价值客户,有效的定价收款、标准化流程降低成本。

这些道理,我们其实也都懂。实际做起来,其实挺难的。多去找一些提升效率的点。

今天午餐期间,同事开了一个小时的技术研讨会;

等待客户反馈期间,还抽空完成了另外两个材料事项;

趁着和客户探讨工作的功夫,顺便散步20分钟。

我们持续地寻找和挖掘更高的效率,也是一个不断和懒惰做斗争。这是一个持续自我完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