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看懂《信條》,需要點哲學視角

上週六去看《信條》,電影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前面的很多姑娘開始陸陸續續離開,沒有離開的人群中也時不時有人煩躁不安的在座位上扭動,在走與不走之間糾結。

而整部電影支撐著我沒有離開的原因是:我太特麼想要知道在講什麼了?

終於到電影下半部分的時候,謎團漸漸揭開了。而我整個人,也在持續燒腦的過程中,不堪重負,疲憊不已。

想要看懂《信條》,需要點哲學視角

正如IndieWire的評論那樣:這是什麼樣的電影呢?當然是大片:無情的剪輯後依然長達150分鐘的巨幕電影。在看第二遍的時候,就像在目睹一個救世主宣揚的《登山寶訓》,用陰沉的語調講述了一個冗長的謎,任何敬畏之情都被接下來湧現出的疑問給抵消了。

電影太冗長,太費解了,非常勸退。

但因為十分新穎,十分燒腦,細節亮點特別多,所以很多人會堅持一刷二刷三刷,像玩拼圖一樣想要揭秘故事的全貌。

但遺憾的是,這個故事的全貌很好理解,難以理解的是迴環相扣的細節。

想要看懂《信條》,需要點哲學視角

《信條》這部電影究竟講的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就是,在未來世界,人類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劣,人類處於滅絕的邊緣,於是,這些未來人類想到一個解決辦法:如果消滅掉過去的人類,那麼地球的生命會重新孕育 ,未來的生存境遇或許可以得到改善,因為未來人認為,是過去的地球人造成了生存的絕境。

這裡就涉及到著名的祖父悖論:如果你回到過去殺了你祖父,怎麼還會有你,如果沒有你,你又怎麼殺掉你的祖父呢,這是一個悖論,沒有答案。

但未來人認為平行宇宙是真實存在的,消滅掉過去的人,或許可以創造新世界,就算未來人會因為消滅掉過去的人而跟著一同消失,那也沒有關係,反正左右都要死,那就拉著過去的人一起陪葬,誰讓他們造成了地球的汙染呢。

這裡的創意很有意思,有一點我們汙染環境,子孫後代要來找我們算賬的意思。

於是,未來世界的一位科學家Laura,在時間逆轉的基礎上,製造出了演算機。

只要啟動演算機,就能讓全世界逆轉,從而導致世界時空正反對碰,世界湮滅不復存在。

因為在這部電影的設定裡,正物質和反物質接觸後,會釋放出比核彈還兇猛的爆裂,可以徹底消滅人類和所有地球上的生命。

所以,未來人的打算是:將演算機通過時空逆轉,送到過去的世界,徹底毀滅過去世界。

想要看懂《信條》,需要點哲學視角

但是,Laura在製造出演算機之後就後悔了。

在影片中,關於她後悔的原因有一個抽象的解釋,將她比喻成當年「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當奧本海默研究出原子彈並轟炸了廣島和長崎後,他喟然嘆息道: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同樣,Laura也認為自己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只會製造更多的傷害和死亡,所以,她將演算機拆分為9個部分,並利用時空逆轉,將9個部件藏在了9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的核彈安全房。

這9個核武器國家分別是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印度、巴基斯坦、朝鮮、以色列。

藏好演算機之後,Laura就自殺了。

所以,這就製造了後來的故事:未來世界的人,為了找回演算機,他們需要在過去的世界中挑選一位執行這一切的人,就是電影中的大反派Sator。

未來人做了一個時間膠囊,放了一些金條和一封給Sator的信,讓Sator幫助未來人找回演算機並激活大爆炸,而之所以選擇Sator也是因為未來人早已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比如他後來身患絕症,會想要和世界一切滅亡等。

想要看懂《信條》,需要點哲學視角

這就造成了兩波人,一波渴望消滅過去世界的未來人,他們通過Sator收集演算機,並最終實現大爆炸。

另一波就是以主角「無名者

」為首的未來人,他們站在Laura這一邊,並不渴望消滅過去的世界,所以,他們致力於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而電影中的印度人,從事軍火生意的Priya,就是【天能】組織的後人,至於現在的“無名者”,則是未來世界的「無名者」,安排過來阻止這一切發生的人。

也就是說,John David Washington飾演的主角沒有名字,就叫「無名者」,從頭到尾基本沒有介紹過自己的名字,也沒有人喊過他,甚至別人和他打招呼的時候,也從來不提自己的名字,好像一個無名無姓、無來歷的人匿名地活著。

但他,才是整個【天能】行動的策劃者,執行人。

至於電影的男二,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尼爾,則是未來世界,「無名者」招募的隊友,他通過時空逆轉,來到過去的世界,幫助過去的「無名者」,努力阻止演算機被Sator引爆。

所以,電影最開始的時候,Sator為搶最後一個演算機部件鈈241展開的行動裡,那個神秘人,就是尼爾。

想要看懂《信條》,需要點哲學視角

明白了整個電影故事的整體框架,只能算是剛入門。

在我看來,瞭解電影的大框架之後,你需要研究一下電影中涉及的物理學知識,才有可能讀懂電影中的很多逆天操作。

比如,雖然 「祖父悖論

」真實存在,但「無名者」還是和隊友尼爾,跟隨反派的腳步,弄明白了「時間逆轉」的邏輯。

所謂的「時間逆轉」,就是指你通過進入一個儀器,然後逆轉時間,回到過去或者前往未來,但是進入「時間逆轉」後,一切都會發生反轉,比如,別人感受到的熱,於你就是冷,別人向前,你看起來是向後。

所以,在電影中有個細節,那些逆轉的人,開槍前,玻璃上會有彈孔,開槍後,彈孔反而消失了,這種「反轉子彈」的呈現,是為了表明他們是在和時間逆行。

而「時間逆轉」的原因,源於科學家對「」的方向性的運用。

熵是物理學中的一個詞彙,可以讓一切從無序狀態回到有序狀態,所以,東西掉下去是無序,東西迴歸原位是有序。

未來人類利用熵增和熵減的原理,打造了時空逆轉機器,也就是影片中看到的逆轉門。

電影中,主角進入逆轉門後,在金屬門旋轉封閉的過程中,人會進行熵變,因此從另一個門出來的時候,發生了逆轉。

一位比較懂物理的網友分析說,電影中逆轉門的顏色,也非常有講究。

其中紅藍顏色的選擇,是源於物理中的CPT對稱理論。CPT對稱是物理定律中一種對稱性質。這裡,C指的是用反粒子代替粒子;P的意思是取鏡像,也就是左右彼此互換;T指的是顛倒所有粒子的運動方向,指的是使運動倒退回去。

CPT對稱是物理學最基本的守恆定律。

想要看懂《信條》,需要點哲學視角

所以,電影中的主角們,如果從紅門進入,就要從藍門出來,這代表著從正時間逆轉走向了反時間逆轉。

所以電影中有一齣戲,逆轉主角為了回到正向時間,就需要先進入藍門,然後從紅門出來。

而科學家Laura發明的演算機,是在逆轉門的基礎上研發的,應該是可以直接逆轉整個世界。

這樣,演算機在某個時間節點被啟用後,過去的世界會湮滅,環境汙染不復存在,未來人不必深受其害。

但由於反覆逆轉,所以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會看的特別亂,特別難以理解。

和傳統的時間穿越不同,經歷時間逆轉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當你進入逆轉空間時,是三個你在同時行進,未來的你想要改變過去,所以你進入逆轉空間產生了一個新的你,新的你通知過去的你,然後新的你需要回來,會發現自己的時間已經三倍消耗了。

這是電影中的最後,當逆轉的尼爾需要離開時,場面難得溫情的原因,因為逆轉回來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有很多人詬病這部電影缺乏感情戲,因此顯得生硬無聊,怎麼說呢,直男不煽情,讀懂已情深。最後一幕,還是很有感染力的。

想要看懂《信條》,需要點哲學視角

最後,還要提一點的是,電影中反覆出現「時間鉗形戰術」,並且尼爾反覆告訴現在的「無名者」,「無知是最大的優勢」,「

已經發生過的就是發生過」,這些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都是導演在保證概念的完整,和電影邏輯的自洽。

比如,現在的「無名者」想要通過時間逆轉,去挽回更多損失的時候,尼爾就會告訴他,「一旦事情發生過,便不能再改變」,意味著過去的人制造的一切,已經在未來發生了,未來的人回到過去,也只是重複一遍事件的發生,並不能真正改變事件。

想要看懂《信條》,需要點哲學視角

這解釋了逆轉者尼爾,為何沒有直接講出真相,而是選擇引導現在的「無名者」,憑藉自己的本能去尋找答案,尋求解決之道,因為天能組織信奉的是:無知是最大的優勢。一旦知道太多,可能反而會製造很多難以預料的隨機性後果。

所以,電影中有很多細節非常耐人尋味,比如主角第一見到尼爾時,尼爾就點了他最愛的飲料,並且說了一句話:時間不是問題,問題是最後能活著出來。

這意味著他們的任務,就是在時空逆轉中反覆來回。

之後,尼爾問了主角一句話:你會劫持婦女和小孩嗎?

這意味著他知道他們之後的任務,比如利用Kat,片尾殺了Priya,但是他什麼都不能說。

所以,電影的前半段,你很難看懂任何劇情,只能儘可能的記住細節,並在後半部分揭秘的時候,回味這種迴環相扣的有趣之處。

導演諾蘭本人認為:時空逆轉,這其實是一個幸福的詛咒,我寧願選擇好好度過現在所有的時間。

因此,如果這部電影,你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刷,找到解密般的快感,也可以選擇不追求理解,只追求感受。

而我看完電影最大的感受就是:過去的作為成就了我們現在的樣子,未來的樣子卻取決於我們現在的作為。

所以,發生過的已經發生,不要糾結,重要的是,你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你有能力決定未來!

文 | 巴黎夜玫瑰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