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洋從國腳淪為國安替補中衛,這究竟是為什麼?

每個冬天,國安球迷們都在為球隊的引援而操心。截止目前,除了簽入幾名青年球員外,國安還沒有任何內外援簽約,球隊中也只有中韓混血的徐輝和上賽季後期加盟的外援費爾南多在試訓。


很多球迷都認為,國安應該抓緊引進一名前鋒,實在不行也應該是一名後衛。而很多人的觀點也認為,國安的後衛們都“不靠譜”。


要說起來,國安上賽季的兩個中衛確實都有問題。于大寶場均一個低級失誤就不說了,爭冠比賽嬉皮笑臉,一碰就倒,選位和卡位更是一塌糊塗。而金玟哉雖然個人一對一防守能力很強,但太年輕太毛糙,喜歡和對手鬥腳法,去年國安至少有兩三個失球和他的失誤有關。


但替補席上的於洋,卻也被部分人認為“不放心”,這就很令人奇怪了。印象裡,於洋在場上並沒有什麼低級失誤,在國安也踢了上百場比賽了,除了去年進過一個烏龍球,倒並沒有于大寶那種每場比賽都把球傳給對手或者金玟哉那樣時不時帶球被對手斷掉的低級失誤。


但是很多人就認為於洋“不行”,呼籲國安趕快引進中衛。


於洋真的不行嗎?反正在很多國安球迷眼裡是這樣。但事實上,在外人眼裡,於洋至少沒有國安球迷覺得那麼不堪。


於洋從國腳淪為國安替補中衛,這究竟是為什麼?


比如,中國足協由朱廣滬、李春滿、成耀東、楊晨、吳金貴、邵佳一、鄭明等人組成的技術委員會、俱樂部技術官員、國家隊訓練總監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經過多輪評估,形成了首批聯賽優秀球員觀察名單,名單一共64人。在這份名單裡,於洋就名列其中。


這份64人名單被認為是國家隊的考察名單,也就是成為國腳的一個基礎名單。在這份名單裡,中衛位置或者可以打中衛的球員有李昂、張琳芃、高準翼、于大寶、朱辰傑、楊帆、鄭錚、梅方、於洋、韓軒、石珂、賀慣這12名球員,其中只有於洋一人在俱樂部是替補,這足以說明技術團隊對於洋的認可,認為他在俱樂部打不上主力,但仍舊有一定的能力值得考察。


同時,去年李鐵組建東亞杯大名單的時候,於洋也在球隊中,那時於洋的比賽更少,幾乎一年都沒怎麼打,但還是進入了李鐵的視野。


換句話說,至少從外界來看,於洋是可以競爭進入國家隊的。而這12名中衛裡,除了張琳芃比賽經驗和身體素質各方面比較突出外,其餘幾人其實都半斤八兩,各有優缺點。


於洋的優點是什麼?他沒有李昂的左腳技術和身板,沒有韓軒和楊帆的對抗,速度不如梅方和鄭錚。但是於洋在選點、預判方面有他獨到的地方。根據技術統計,2018年於洋是國安的第一中衛,也是國安爭頂能力最強的球員。要知道,於洋的身高只有1米83,在中衛裡絕對是個小個子,比起他去年的搭檔張瑀矮了5公分,但並不妨礙他在頭球爭頂方面展現實力。


同時,於洋無論是在國安效力還是在富力效力,都是球隊內的解圍王,這也說明他對落點判斷很好,對於協防補位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於洋在爭頂、協防上的優勢,一方面是其對落點判斷不錯,另一方面得益於他的彈跳和協調性。

於洋從國腳淪為國安替補中衛,這究竟是為什麼?


其實除了技術角度以外,於洋作為一名後衛精神層面也毫不遜色。雖然他不算什麼“中超惡人”,但比賽氣質比現在國安的兩個主力中衛好太多。於洋算是目前國安隊中為數不多的在對手侵犯國安球員或者有挑釁國安球員後,會毫無懼色的回敬對手的球員。可以說,於洋踢球的風格並不兇悍,但是場上比賽還是很兇,很較真的,很認真。

於洋從國腳淪為國安替補中衛,這究竟是為什麼?


那麼為何一個國腳中衛,在國安球迷眼裡就變成了“不靠譜”。


因為於洋在場上很少給人高光表現。比如於大寶那種利用經驗、反應和速度上搶,於洋就很少做到。比如金玟哉那種利用身體和爆發力把球搶下來,於洋也很少能做到。同樣的球,於洋防守時不會去上搶,也不會去對抗,可能只會貼住對方,讓對方回傳或者橫穿,把對方趕出危險區。這樣的防守動作,顯然不如於大寶和金玟哉出彩。但這樣的防守方式,不容易出錯,是一種相對穩妥且團隊的防守技術動作。


於洋為什麼不能像于大寶那樣把球乾淨利落的搶下來,或者像金玟哉那樣一個對抗就把對方幹掉。原因很簡單,他沒有于大寶的速度、爆發力和反應,畢竟於大寶是前鋒出身。卡納瓦羅在球員時代曾經說過,前鋒球員一般天賦都異於常人,在身體技能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就更需要後衛去動腦子。同時,於洋也沒有金玟哉那樣出色的身體素質:1米90的身高,卻不失靈活。


於洋畢竟是國安青訓體系培養出來的球員,算是一個很“國安”的後衛,在國安隊的歷史上,除了徐雲龍之外,很少有那種身體素質勁爆的中衛,大多是靠選點、補位來立足。比如比於洋小一點的雷騰龍。


也許這就是球迷和專業人士對一個後衛的看法不同。球迷喜歡看熱鬧,覺得一對一把對手球斷下來,牛逼!但殊不知,作為一名中衛,作為門將身前最後的屏障,如果你斷不下來球,就意味著城門大開。所以,足協專家組和國家隊教練組能夠看中於洋,認為他是國內能排得上號的中衛,也是看到了他在協防補位、落點判斷等方面的特長。


另一方面,於洋不招部分球迷“待見”,可能也跟他個人太過低調有關係。


比起金玟哉來說,韓國人的性格更外露,經常和隊友開玩笑,加上又年輕有活力,媒體也喜歡他,他自己也跟樸成、金泰延、池忠國這幾個韓語(朝鮮族語)比較近。


而跟于大寶相比,於洋就更不行了。于大寶此前打過前鋒,進過很多球,尤其在國家隊可以說是一度是國家隊的救星。


從相貌來說,于大寶形象俊朗,外形剛毅,粉絲人氣還是很高的。而於洋怎麼看怎麼像小瀋陽的走樣版。


而且於大寶一直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打造自己非常積極一面的人設,這一點從他的微博上就能看出來。于大寶的微博有240萬粉絲,而且有商業合作電話的彈窗,顯然他的微博是有人幫他管理和運維的。所以,于大寶微博的內容就很豐富,給天南海北的,國內國外的朋友點讚的,那就多了去了。

於洋從國腳淪為國安替補中衛,這究竟是為什麼?


但是於洋的微博呢,粉絲數只有1.8萬,上一篇微博還是2019年9月17日。微博裡的內容也很簡單,沒有天南海北的朋友互動,只跟雷騰龍、李涵博、侯森這幾個國安梯隊的一起逗悶子。要麼就是發一些社會新聞自己簡單評論兩句。最多也就是給國安或者球鞋贊助商發一些廣告似的照片。


很顯然,作為一個職業球員,要想得到球迷的認可,光有實力還不行,光在場上跟對手死磕還不行,還需要能夠包裝自己,讓球迷知道自己有多好。


此外,從於洋微博上只跟雷騰龍、李涵博、譚天澄、侯森等人互動就能看得出來,於洋的朋友大多也就集中在隊裡那些從小長大的梯隊隊友身上。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何有些節目主持人會專門黑他,會說他“就是不能用”。因為朋友多了路好走嘛!無論場上的,場下的,都是朋友,到時候有個危險球啥的,還能不照顧你點。畢竟大部分人都不會跟李聖龍這種連鄭智都懟的人一樣。


於洋2008年代表國安一線隊出場,那已經是12年前的事情了。這期間,帕切科提拔過他,讓他成為國安的希望之星;斯塔諾打壓過他,讓他在國安踢邊後衛替補;他為了主力位置離開國安,又為了從小在國安的這份感情回來北京。從回到國安後就成為國安的主力,也成為場上球員新一代的老大哥。2018年他還是國安中衛的第一選擇,也是國安的第三隊長。但到了2019年他的運勢急轉直下,成了球隊替補,直到聯賽最後幾輪才回到主力陣容中,而恰恰那幾輪,國安的成績出現了反彈。


可以說,於洋的實力已經得到了足協技術人士和國家隊教練組的認可,而且場上有擔當,對國安有感情,但卻始終得不到北京球迷的認可,這隻能說印證了一句話:情商對於一個職業球員來說,有時候比實力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