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从国脚沦为国安替补中卫,这究竟是为什么?

每个冬天,国安球迷们都在为球队的引援而操心。截止目前,除了签入几名青年球员外,国安还没有任何内外援签约,球队中也只有中韩混血的徐辉和上赛季后期加盟的外援费尔南多在试训。


很多球迷都认为,国安应该抓紧引进一名前锋,实在不行也应该是一名后卫。而很多人的观点也认为,国安的后卫们都“不靠谱”。


要说起来,国安上赛季的两个中卫确实都有问题。于大宝场均一个低级失误就不说了,争冠比赛嬉皮笑脸,一碰就倒,选位和卡位更是一塌糊涂。而金玟哉虽然个人一对一防守能力很强,但太年轻太毛糙,喜欢和对手斗脚法,去年国安至少有两三个失球和他的失误有关。


但替补席上的于洋,却也被部分人认为“不放心”,这就很令人奇怪了。印象里,于洋在场上并没有什么低级失误,在国安也踢了上百场比赛了,除了去年进过一个乌龙球,倒并没有于大宝那种每场比赛都把球传给对手或者金玟哉那样时不时带球被对手断掉的低级失误。


但是很多人就认为于洋“不行”,呼吁国安赶快引进中卫。


于洋真的不行吗?反正在很多国安球迷眼里是这样。但事实上,在外人眼里,于洋至少没有国安球迷觉得那么不堪。


于洋从国脚沦为国安替补中卫,这究竟是为什么?


比如,中国足协由朱广沪、李春满、成耀东、杨晨、吴金贵、邵佳一、郑明等人组成的技术委员会、俱乐部技术官员、国家队训练总监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轮评估,形成了首批联赛优秀球员观察名单,名单一共64人。在这份名单里,于洋就名列其中。


这份64人名单被认为是国家队的考察名单,也就是成为国脚的一个基础名单。在这份名单里,中卫位置或者可以打中卫的球员有李昂、张琳芃、高准翼、于大宝、朱辰杰、杨帆、郑铮、梅方、于洋、韩轩、石珂、贺惯这12名球员,其中只有于洋一人在俱乐部是替补,这足以说明技术团队对于洋的认可,认为他在俱乐部打不上主力,但仍旧有一定的能力值得考察。


同时,去年李铁组建东亚杯大名单的时候,于洋也在球队中,那时于洋的比赛更少,几乎一年都没怎么打,但还是进入了李铁的视野。


换句话说,至少从外界来看,于洋是可以竞争进入国家队的。而这12名中卫里,除了张琳芃比赛经验和身体素质各方面比较突出外,其余几人其实都半斤八两,各有优缺点。


于洋的优点是什么?他没有李昂的左脚技术和身板,没有韩轩和杨帆的对抗,速度不如梅方和郑铮。但是于洋在选点、预判方面有他独到的地方。根据技术统计,2018年于洋是国安的第一中卫,也是国安争顶能力最强的球员。要知道,于洋的身高只有1米83,在中卫里绝对是个小个子,比起他去年的搭档张瑀矮了5公分,但并不妨碍他在头球争顶方面展现实力。


同时,于洋无论是在国安效力还是在富力效力,都是球队内的解围王,这也说明他对落点判断很好,对于协防补位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于洋在争顶、协防上的优势,一方面是其对落点判断不错,另一方面得益于他的弹跳和协调性。

于洋从国脚沦为国安替补中卫,这究竟是为什么?


其实除了技术角度以外,于洋作为一名后卫精神层面也毫不逊色。虽然他不算什么“中超恶人”,但比赛气质比现在国安的两个主力中卫好太多。于洋算是目前国安队中为数不多的在对手侵犯国安球员或者有挑衅国安球员后,会毫无惧色的回敬对手的球员。可以说,于洋踢球的风格并不凶悍,但是场上比赛还是很凶,很较真的,很认真。

于洋从国脚沦为国安替补中卫,这究竟是为什么?


那么为何一个国脚中卫,在国安球迷眼里就变成了“不靠谱”。


因为于洋在场上很少给人高光表现。比如于大宝那种利用经验、反应和速度上抢,于洋就很少做到。比如金玟哉那种利用身体和爆发力把球抢下来,于洋也很少能做到。同样的球,于洋防守时不会去上抢,也不会去对抗,可能只会贴住对方,让对方回传或者横穿,把对方赶出危险区。这样的防守动作,显然不如于大宝和金玟哉出彩。但这样的防守方式,不容易出错,是一种相对稳妥且团队的防守技术动作。


于洋为什么不能像于大宝那样把球干净利落的抢下来,或者像金玟哉那样一个对抗就把对方干掉。原因很简单,他没有于大宝的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毕竟于大宝是前锋出身。卡纳瓦罗在球员时代曾经说过,前锋球员一般天赋都异于常人,在身体技能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更需要后卫去动脑子。同时,于洋也没有金玟哉那样出色的身体素质:1米90的身高,却不失灵活。


于洋毕竟是国安青训体系培养出来的球员,算是一个很“国安”的后卫,在国安队的历史上,除了徐云龙之外,很少有那种身体素质劲爆的中卫,大多是靠选点、补位来立足。比如比于洋小一点的雷腾龙。


也许这就是球迷和专业人士对一个后卫的看法不同。球迷喜欢看热闹,觉得一对一把对手球断下来,牛逼!但殊不知,作为一名中卫,作为门将身前最后的屏障,如果你断不下来球,就意味着城门大开。所以,足协专家组和国家队教练组能够看中于洋,认为他是国内能排得上号的中卫,也是看到了他在协防补位、落点判断等方面的特长。


另一方面,于洋不招部分球迷“待见”,可能也跟他个人太过低调有关系。


比起金玟哉来说,韩国人的性格更外露,经常和队友开玩笑,加上又年轻有活力,媒体也喜欢他,他自己也跟朴成、金泰延、池忠国这几个韩语(朝鲜族语)比较近。


而跟于大宝相比,于洋就更不行了。于大宝此前打过前锋,进过很多球,尤其在国家队可以说是一度是国家队的救星。


从相貌来说,于大宝形象俊朗,外形刚毅,粉丝人气还是很高的。而于洋怎么看怎么像小沈阳的走样版。


而且于大宝一直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打造自己非常积极一面的人设,这一点从他的微博上就能看出来。于大宝的微博有240万粉丝,而且有商业合作电话的弹窗,显然他的微博是有人帮他管理和运维的。所以,于大宝微博的内容就很丰富,给天南海北的,国内国外的朋友点赞的,那就多了去了。

于洋从国脚沦为国安替补中卫,这究竟是为什么?


但是于洋的微博呢,粉丝数只有1.8万,上一篇微博还是2019年9月17日。微博里的内容也很简单,没有天南海北的朋友互动,只跟雷腾龙、李涵博、侯森这几个国安梯队的一起逗闷子。要么就是发一些社会新闻自己简单评论两句。最多也就是给国安或者球鞋赞助商发一些广告似的照片。


很显然,作为一个职业球员,要想得到球迷的认可,光有实力还不行,光在场上跟对手死磕还不行,还需要能够包装自己,让球迷知道自己有多好。


此外,从于洋微博上只跟雷腾龙、李涵博、谭天澄、侯森等人互动就能看得出来,于洋的朋友大多也就集中在队里那些从小长大的梯队队友身上。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些节目主持人会专门黑他,会说他“就是不能用”。因为朋友多了路好走嘛!无论场上的,场下的,都是朋友,到时候有个危险球啥的,还能不照顾你点。毕竟大部分人都不会跟李圣龙这种连郑智都怼的人一样。


于洋2008年代表国安一线队出场,那已经是12年前的事情了。这期间,帕切科提拔过他,让他成为国安的希望之星;斯塔诺打压过他,让他在国安踢边后卫替补;他为了主力位置离开国安,又为了从小在国安的这份感情回来北京。从回到国安后就成为国安的主力,也成为场上球员新一代的老大哥。2018年他还是国安中卫的第一选择,也是国安的第三队长。但到了2019年他的运势急转直下,成了球队替补,直到联赛最后几轮才回到主力阵容中,而恰恰那几轮,国安的成绩出现了反弹。


可以说,于洋的实力已经得到了足协技术人士和国家队教练组的认可,而且场上有担当,对国安有感情,但却始终得不到北京球迷的认可,这只能说印证了一句话:情商对于一个职业球员来说,有时候比实力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