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养老丨平民养老有保障,官员退休照拿钱,区别对待鳏寡孤老者

引言

每个人都将老去,人们在步入老年之后各方面精力都会下降,因此老人便成为了社会上弱势的群体。对于老人的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一环节,养老问题不仅是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古代社会也同样面临着养老的问题。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盛世王朝,对于老者有着一套特殊的政策,以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减免税收、规定子女养老义务、对于高龄的人群给予赏赐等措施。

此外唐朝关于养老的问题也分普通百姓的养老和官员退休以后的养老,这点一定要分清。而对于一些特殊的老年群体,鳏寡孤独者还会有更加特别的抚恤政策,保证其生活。

唐朝养老丨平民养老有保障,官员退休照拿钱,区别对待鳏寡孤老者

一、形式灵活,多种多样,唐代平民养老制度很有保障

  • 减免租税

养老是古代王朝的德政表现,唐朝对于老人有一些特殊的优待政策,保证其晚年的生活。唐朝给予老人一定的田地,用来保证老年人可以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老人一般可以获得四十亩的田地,对于年老者、残疾、病患等不征收租税和徭役,这样老人就有了一定物质收入。此外对于老人的年龄限制也进行过多次的调整,有时候会将免征的年龄提前,使得一些民众们可以提前享受到老年免征租税的待遇。

武德二年(619),朝廷规定了“百姓年五十者,皆免课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社会,获取民众的支持。五年之后又将标准调回到了六十岁。

唐中宗、睿宗时期年老者的标准调到五十八岁,规定民众二十二岁开始交租税,五十八岁免征租税,睿宗上台后恢复了六十岁的标准。

天宝九年(750),朝廷规定五十九岁“任推团貌”,将老年人的标准降至五十九岁,使得老人可以提前享受到免征租税的待遇。

唐朝养老丨平民养老有保障,官员退休照拿钱,区别对待鳏寡孤老者

子女养老

  • 法律规定子女的养老义务

除了对老人免征租税外,政府还将赡养老人的义务用法律确立下来,明令子孙必须赡养老人。子女有责任赡养老人,在法律中有不孝的罪名“供养有阙”,并且被列为了十恶之罪中。

规定如果祖父母、父母在世的情况下,子女不得分家自立门户。对于在朝为官的人,如果家中祖父母、父母没有照顾的话,就应该辞官回到家中照顾,否则便要判“徒一年”的处罚。对于这些辞官回家照顾父母的官员,给予一定的照顾发给他们一半的俸禄。

对于出家为僧、为道人有着规定,如果家中的父母不同意便不可以出家,如果家中的父母没有人照顾也同样不可以出家。通过一系列的法律规定了子女有照顾父母的义务,促使了子女赡养父母。

  • 老人受到的法律处罚减轻

唐朝的法律规定七十岁以上的人,十五岁以下的人及残疾人触犯流刑以下的人可以收赎,如果不能赎的“至配所,免居作”。犯死罪者,如果年龄在八十岁以上,十岁以下及残疾等,可以请求从轻发落。规定“九十岁以上,七岁以下”,如果犯有死罪的话“不加刑”。

唐朝的法律规定了对于不同阶段的老人,受到的处罚轻重不同,这起到了体恤民情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老人特殊的照顾。

唐朝养老丨平民养老有保障,官员退休照拿钱,区别对待鳏寡孤老者

二、特别的待遇给“特别”的人,唐代针对高龄老人、鳏寡孤老者给予特殊的养老待遇

  • 高龄老人的特别待遇

对于高寿的老人政府往往会给予特殊的待遇,给这些高龄老人配备了“侍丁”照顾其日常生活。凡是八十以上的老者,应该要有专门的人侍奉,充当“侍丁”的人免除徭役,租税照交。充当侍丁的人选首先是子孙,或者是按照亲疏关系亲近者率先充当侍丁。

开元二年(719),规定八十岁的老者配有侍丁一人,九十岁的老人配有侍丁两人,百岁的三人后来百岁高龄的改为五人,原则是“先尽子孙”,其次“取近亲”,没有近亲的“外取白丁”。然而实际的执行效果并不是那么好的。

对于高龄老人,君主们还常常会进行赏赐。在玄宗之前唐朝一共赏赐老人一百零一次,唐朝后期对老人的赏赐便逐渐的减少,算上五代时期也才赏赐了三十九次。赏赐最多的君主为太宗、高宗、玄宗,共赏赐了九十六次。

唐朝养老丨平民养老有保障,官员退休照拿钱,区别对待鳏寡孤老者

此外唐朝对于高寿老人的赏赐主要集中在京畿地区,这里是国家的中心,因此势必要安抚民众,而且皇帝出巡也大多是在京畿地区,因此此地老人十分富裕。

  • 鳏寡孤老者

鳏寡孤老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也是国家重点照顾的对象。

孤儿、年老无子者、年老丧偶独居者,这些人被统治者高度重视,对于他们的生活给予帮助。对这些鳏寡孤独者政府授予田地免除他们的租税,到了开元时期更是将一些杂税也免除。朝廷还要求各地方的长官使孤寡者可以安居,对于不能够维持生活的要给予帮助。

唐朝在施行两税法后便明文规定不许向鳏寡者征税,表明了政府对其的体恤之意。君主们减少对鳏寡者的征税,在平时也会对他们进行赏赐进行抚恤。对这些鳏寡孤老者赏赐,多数是在皇帝继位、改元、平叛、修建宫殿等一些重要的活动上颁布的,还有在皇帝出巡、天下出现灾害的情况下也会进行赏赐抚恤。

唐朝养老丨平民养老有保障,官员退休照拿钱,区别对待鳏寡孤老者

唐朝律令中明确要求鳏寡孤老者,不能够自己生活的,其亲属有对其照顾的义务,若是没有邻近的亲属便由乡里负责,对于患有疾病的人收到村坊安养。这些政策总体来是比较周到的,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有所偏差。

三、人生七十古来稀,俸禄照发,唐代官员退休养老生活十分滋润

官吏在唐朝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养老生活又是如何的呢?古代官员的养老只有在退休之后,官员致仕的年龄也大有不同。从周朝以来“大夫七十而致事”,以后的朝代也差不多都是如此。

唐朝的官吏“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五品以上的官员需要上表申请,而六品以下的则“申省奏闻”。

唐朝的官员退休年龄在七十岁,但是因为品级的不同,品级高的需要皇帝批准,而低品级的三省批准。官员也可以提前申请退休,如“形容衰老者”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提前退休,六品以下的官吏可以根据其功绩的大小转为散官。因为官员的品级不同在致使之后的待遇也是不相同的,五品以上的官员享受的待遇更加优厚。

唐朝养老丨平民养老有保障,官员退休照拿钱,区别对待鳏寡孤老者

唐代官员

官员只有通过正常的途径取得了退休的资格后,才可以获得退休之后享受的待遇。朝廷对于退休的官员,五品以上给予一半的俸禄,而且必须是职事官。而六品的退休官员朝廷会在四年之后终止他所享受的退休待遇,这也就是说4年后不再享有退休官吏的待遇。

退休官员的俸禄由州县政府按时发放,对于有着特殊功勋的大臣致仕后,君主会给予特殊的待遇,俸禄会全部发放,可以让其安享晚年不为生计发愁。君主在重大庆典中也会对致仕的官员进行赏赐。

对于致仕的官员如果身体不方便的人,在回乡时给予公乘,后来致仕的官员公乘回乡便成为了一项惯例。对于退休的官员如果无法照顾自己,家中如有子弟在朝为官要求其停官回家侍奉父母,否则便会被免去官职。对于停官的人会发放一半的俸禄。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允许官员带官侍奉父母,父母前往子女的所在驻地的官所侍奉。有时皇帝还会授予大臣家乡的官职,让其返回家乡以这种方式养老。

唐朝养老丨平民养老有保障,官员退休照拿钱,区别对待鳏寡孤老者

结语

巍巍大唐,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成就非凡,对于养老方面也十分到位,不但给予老人一定的物质基础,保证其生活,还免除了他们的租税、徭役,法律也明确的规定子女必须赡养老人,否则便是不孝的罪名。

高龄的老人也会有特殊的待遇,按照其年龄配给侍丁。官员养老和庶民养老有所不同,在取得退休资格后享受政府的给予的待遇,但是如果官员没有致仕资格便和庶民养老一样。


参考文献:

《旧唐书》

《唐会要》

《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