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思維」周航:從小米學到的思維方式

本文首發平臺︱公眾號:真知灼見2019;

歡迎關注海哥的公眾號平臺:真知灼見2019;

周航是一位連續創業者,他在2010年創立了易到用車,在此之前周航也成功創辦了一個音響品牌。


在網約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易到雖然是最早進入的參與者,但在滴滴、快的和優步的競爭下,卻逐漸落後。


2017年,周航受雷軍邀請,加入了投資機構順為資本,成為一名投資人,順為資本是一家 “小米系”的投資機構,雷軍也參與創建。


談到為什麼要加入順為,周航說自己的初衷是想近距離地學習一下小米。


易到和小米都是2010年創建的,當時也都拿到了同一個投資方的投資,小米和易到在發展過程中都遇到了很大的坎坷,但是現在,小米卻在香港成功上市。


7月20日,在津津樂道讀書會的活動上,周航分享了他近距離學習小米後,得到的三個思維。


通常人們都會去關注那些大公司和熱點公司,而周航在思考,有多少成功的商業是可以學習的呢?


他看過很多公司史、商業史,得出的結論很悲觀,就是他認為絕大多數公司是不可學習的。


在周航看來,一個企業的成功首先是時代的產物,有了電力之後福特汽車才能有流水線,有了電腦之後才會有蘋果和微軟這樣的巨頭。


而小米和易到也都是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不是每個企業都能是時代的產物,成功的企業本質上是大勢所趨、應運而生、順勢而為的產物。


一個成功者,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甚至是運氣的結合產生的。


他也曾經和阿里巴巴合夥人之一彭蕾交流過,彭蕾就告訴他:“你想知道阿里的任何事情,我都可以告訴你,但是千萬別學阿里,否則死得很快。”


周航後來想明白了,阿里的做法是做生態的做法,做生態這件事只屬於少數人,全世界只有少數的公司做基礎設施,所以它的做法,它的文化、組織、戰略都跟它的定位有關,如果不是幹這個的,確實越學死得越快。


而小米,對普通商業組織來說,卻有普世意義上的可學性。


周航獲得的第一個啟發是做好產品,而不是就營銷想營銷


周航回憶說, 幾年前,傳統行業的人看小米,特別容易首先提到小米的營銷,說小米的成功是營銷上的成功。


然後這些傳統企業就不做傳統品牌廣告了,要跟用戶做朋友,要有自己的粉絲,做自己的社區等。


周航認為,很多行業陷入了一種思維陷阱,就是總想把一個一般的產品通過一個點石為金的營銷,就賣得特別好。


在淘寶上,任何一個品類,比如充電寶、皮鞋,一搜索就會出現很多商家,大家都是高度同質化,用戶很難選擇,商家只能去競價排名。


而營銷上的其他新招比如社群、話題、抖音等等,很快也會變成成本。


所以,周航認為,要把產品賣得更好,不要就營銷想營銷,而是應該老老實實回去把產品做好。在各個品類裡,好產品都是鳳毛麟角。


周航獲得的第二個思維是“朋友價”


平時我們買東西也會找朋友要個折扣,但不會讓對方虧本賣,對方用接近成本的價格賣給你,這就是“朋友價”。


小米就採用了這樣的做法,在定價上也把很多傳統的商業觀念顛覆了。


小米在好產品的基礎上,貼著成本定價,用戶對產品產生了信任,之後也對價格產生了信任。


在傳統的零售經營中,有一個概念叫品類管理,就是有一些品類產品是流量型產品,比如超市裡賣可口可樂,可能不賺錢,但是消費者被可樂吸引來了可能會買些別的商品。


小米也通過品類組合來謀求整體利益。用戶對它放心、信賴,需要買的時候拿著就走,不考慮價格,因為價格肯定是低的,就算看同類商品其他商家,不低一定有它不低的道理。


很多傳統行業的商品定價高,一方面是因為受到利益上的誘惑,另一方面的挑戰是成本。


小米能夠定低價的條件是它是基於規模化來定價,能降低成本


打個比方,通常的廠家開一個模具是花三千、五千、一萬這樣做,但小米是按照一千萬來定價,開一套最好的磨具,每個產品攤上十塊錢。


那些不知道能賣多少所以不敢用好模具的廠商都是先找一個一般的,賣好了再用更好的。但這樣很難進入正循環。


而小米則有這樣的勇氣按照規模化定價。全球手機80%的市場集中在五大品牌上,所有手機型號可能不超過五十款。平均一部手機銷量至少一千萬,當然可以花十億去研發,算下來一部手機才攤一百塊錢研發成本。


周航獲得的第三個思維是產品渠道一體化


過去產品和渠道是分開的,做產品的會擔心渠道盤剝,代理商、國代、省代,再到渠道終端,還得有賬期,賣不掉還得退貨,因為自己沒有用戶,都掌握在渠道手裡。


渠道要求生產商壓低價格,就得壓低價格,生產商只能壓低成本、偷工減料,這就是過去的循環。


那能不能不接受渠道盤剝呢?其實渠道也很怕大品牌,渠道代理的品類中如果沒有大品牌來,也不行。


本質上是誰強勢誰就掌握話語權。如果能產品和渠道一體化,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在小米之前,宜家也實現過,宜家是購物中心,但宜家也是傢俱品牌,它就實現了產品和渠道一體化。


有一種看法認為:“小米會毀滅很多行業,小米把產品做得便宜,大家很難做出差異化,小米也在毀掉創新。”


但周航認為,相反,小米確立了行業底線,包括質量、價格、設計等等。


將來小米和學習小米的人,一定會重構各行各業的底線,這個底線就是產品足夠好,價格通過規模化的定價,做到了足夠低,又有基本的好設計。


未來如果產品做不好,想通過營銷噱頭去生存,那幾乎沒有這樣的可能性了。


未來只有超越小米這樣的底線,才有生存機會,只有創新才能超越。小米的哲學決定了它通過規模化定低價,它不往上做,這也為其他人的創新留出了巨大空間。


以上就是周航從小米身上學到的三個思維,希望對你有啟發。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飯盒財經”

講述:顧一菲

本文轉載:得到App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處理!(公益分享)


「創業思維」周航:從小米學到的思維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