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述要義|再說放鬆

編者按:

羅建軍從16年10月29日開始習練水浪拳,一直勤學苦練,善於觀察,認真總結。每次拳課後所寫小記,細緻入微,不但給自己找出不足之處,還給眾多同學帶來幫助。19年3月23日拳課小記,讓人眼睛一亮。肖力行老師閱後,認為建軍對拳理的認識、對拳的感悟非比尋常,睹跡明心,言及要義。尤其對他看懂了自己所寫的“一羽不能加,一羽不能減”倍感欣慰。此句出自肖師所寫《葉大密老師》一文,能真正看懂此文言下之意的人屈指可數。肖師遂於當日宣佈建軍獲得滿師資格。建軍武拳文練成果顯著,憑學拳小記獲得肖師首肯而得滿師,為淩氏團隊所罕見!

水浪拳第二次整體訓練進入到最後幾個路徑了,老師的講解也逐漸深入,結合路徑同時也在傳授拳理知識

拳述要義|再說放鬆

肖力行老師指導羅建軍教練水浪拳

勁往一處使

由風動浮萍轉向氣升崑崙時,左手虎口貼扶住右小臂側面,兩手一起向右,右手翻轉,向前伸。左手貼扶住右手意為勁往一處使,用法是右手臂與敵右手臂相交,左手與右手合勁撥開(這個詞可能沒用對)敵右手臂,則敵露出空門,右手前伸,右腳向前,手腳齊到。我感覺這裡有點像踏雪探梅的簡化版

托住丹田之氣

氣升崑崙定式時,左手掌心內含,置於丹田之下,意為托住丹田之氣,兩手上下前後相應。我猜測結合後面的動作,達到一定的境界後應該是需要丹田帶動。

回到原點

收勢這裡,老師強調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裡是收勢也是起勢,是結束也是開始。放鬆先從小指開始,依次至大拇指,至腕,肘,肩。那麼反過來講,我們起勢時意念的順序是不是沿著相反的方向--肩,肘,腕,手指,然後以中指為中心轉動手臂呢?

再說放鬆

老師再一次的談論起放鬆,我的理解,放鬆或者松這一個詞至少有兩個含義,其一是作為名詞,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在老老師和小凌老師討論放鬆時提到,一羽不能加,一羽不能減,若荷葉承露,有傾即瀉(移)。這讓我想起宋玉的一篇文章裡面形容一個人外形的完美也有類似的詞語,一切都恰恰好,不能增減一絲一毫。那麼打拳時,我覺得應該是指均衡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處處沒有一絲多餘的力。

形於手指,以意導氣

在指導我五雲捧日時,針對我下手無意識的在動,老師講這是因為我的手形打對了,氣到達手指,刺激那裡的神經,所以手指在動,我需要用一點意識控制它。然後老師特別強調,形於手指是很重要的,外形正確才能帶動內因。我想外形正確,觸動內因,同時用意識進行控制引導,這大概就是以意導氣吧。因為外因可以帶動內因,所以初級的以意導氣,就是用意識控制外形,觸動內因。內因帶動外因,功力高深後,再由意識控制內因。

燕子抄水時,老師糾正了我左手的手形。我想這一階段老師對我的指導,主要是動作外形的正確,讓我體會外因觸動內因,從而初步達到以意導氣的境界。

羅建軍 2019年4月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