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書單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餘秋雨《借我一生》等

1.《海邊的卡夫卡》

村上春樹 / 2018 / 上海譯文出版社


今年閱讀的第三本村上的書(前兩本是《挪威的森林》、《1Q84》,更推薦後者!)。這本是早有耳聞的作品,但一直不知道內容是講什麼,雖然這回讀完了,仍是有些模稜兩可。


書裡以兩條平行線索敘事,一是十五歲少年田村卡夫卡,二是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中田。田村卡夫卡不堪揹負父親的詛咒(殺死父親,與母親、姐姐交合)離家出走,卻還是無法阻擋命運;而老實憨厚靠政府救濟過著普通日子的老年人中田,居然在冥冥中受到召喚以一種魔幻的形式替田村完成了弒父的詛咒。


我最喜歡的是中田和卡車司機星野那條故事線,別看到前面說殺人了就覺得很血腥,其實是憨厚溫柔的小老頭和熱心腸的司機,連目的地都不確定忽然就一路“私奔”了,是十分溫柔的故事。


書中有大量魔幻現實主義的描寫,例如15歲少年俄狄浦斯式的命運,不會認字的中田能通貓語、令天降異物,以及神秘的入口石,少女佐伯,還有森林深處與世隔絕的村莊……皆是隱喻,但究竟在表達什麼呢?


有人讀出了孤獨,有人是宿命。


五月書單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餘秋雨《借我一生》等

書裡星野阿爺說的一句話


2.《借我一生》

餘秋雨 / 2004年8月 / 作家出版社


沒有怎麼讀過餘秋雨的書,查詢後才得知餘老師著述頗豐,我只單讀了這一本,但作為對中國文化界的告別之作,本書記錄了作者的半生往事,想來由此來認識他也是很合適的。


這本書很長,初讀前半部關於童年的鄉下生活和其家族人物的故事很輕鬆也很有意思,後半部尤其是從文化大批判以後,則有很多作者關於中國文化界的思考、關於自己一些著述的緣起,以及為多年不斷的誹謗辯白的內容。內容沉重起來讀著難免枯燥,但我仍建議你不妨繼續閱讀。


這本書在豆瓣上的評價可以說是譭譽參半,可能是作者在其他什麼事上得罪了一些人,也可能是因為在書中提及自己的幾部作品時言語間的驕傲,初讀會讓人覺得似乎不夠謙虛。一些人詬病為自誇和自我美化。但我覺得文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小驕傲,若確實是實實在在的成績,也值得驕傲。因此痛批其自誇自大也未免太苛刻了,特別是那些書都沒讀完就一句“這人太自大”直接轉身離去的。


還有關於對誹謗的辯白,那些事發生的年代我還只是個小學生,知道的不多,但就我從百度上查閱的資料所知,餘曾經歷多次誹謗(是有官方澄清的誹謗),除了忍無可忍的給個別典型打了幾場官司,大都一笑了之沒太追究。介於後來依舊誹謗不斷,才在自己的著述裡一一澄清事實,我以為沒什麼不妥。


當然,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這裡我不是挺誰只是讀書,對於有爭議的部分,各自體會就是。

五月書單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餘秋雨《借我一生》等

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一句話,也是自白吧


3.《燦爛千陽》

卡勒德·胡賽尼 / 2007年9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一次接觸到胡塞尼的作品應該是在大學,隨手取了本新華書店裡推薦的暢銷書——《放風箏的人》,翻了兩頁便被深深吸引,一鼓作氣讀完,隨後又看了同名改編的電影。


關於那本書的記憶至今仍停留在,電影裡黃色調老城區的鳥瞰遠景,哈桑跟著斷線的風箏衝進小巷,角落裡的阿米爾少爺害怕的扭頭跑開……


那時,為哈桑的命運心痛的要命。


比起前者《燦爛千陽》是胡塞尼更出色、更揪人心的作品,這是一部關於戰亂、親情、友情,也關於阿富汗女性主題的作品。記得讀完第一章是在失眠的凌晨三點,當讀到瑪麗雅姆失望地對父親扎裡勒說“我過去很崇拜你”,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倏地下落,那時還沒意識到以後會讀到更多苦澀,更多想要落淚的時刻,關於這個永遠沒有等到苦盡甘來的女人。


五月書單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餘秋雨《借我一生》等

電影裡的喀布爾

阿富汗是和新疆接壤的8個國家之一,因為相似的宗教文化和城市面貌,《放風箏的人》電影裡的喀布爾就取景自新疆喀什。


飽受戰亂困擾的阿富汗今生應該是不可能有機會去了,那麼下次再去喀什,除了新疆風情遊,應該也會去找一找哈桑那個“為你千千萬萬遍”,瑪麗雅姆十五歲嫁入後再也沒能離開的城市的影子吧。

五月書單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餘秋雨《借我一生》等

全書最大的感受是因戰爭帶來的苦難


4.《黃小廚的美好日常》

黃磊 / 2016年4月 /湖南文藝出版社


也是在看了《爸爸去哪兒》和《嚮往的生活》後得知黃老師的廚藝不凡,這次偶然看到了書,細細讀了一部分,正如黃老師在熒幕上帶給大家的感覺一樣,文字間透著溫吞的幸福感。


書裡記錄了很多家常菜譜,但又不單單是一本簡單的菜譜。黃老師用散文似的隨筆,將每一道菜都以往事連接,很多內容都太貼近你我生活,太容易將人由食物引入回憶的長河。


比如下面這段關於製作西紅柿醬的內容,是我家保留至今的傳統。

五月書單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餘秋雨《借我一生》等

關於傳統自制西紅柿醬的做法

今年冬天在家仍然吃到了媽媽在去年夏日裡製作的西紅柿醬,不過我最近的一次跟著製作已經是大四畢業後在家待業的那個夏天了。


點滴瓶早已由水果罐頭瓶和豆瓣醬瓶代替,因為有自己的菜園,家裡的西紅柿總是多到吃不完,每年都是一桶桶地去摘,只挑熟透了的、最好的去做醬。


啊~又是夏天了,真想回家!


五月書單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餘秋雨《借我一生》等

5.《我們為何結婚,又為何不忠》

副標題: 性、婚姻和外遇的自然史

海倫·費舍爾 / 2020年2月 / 中信出版社


今年的新書,不得不說現在社科類的書可讀性也很強,沒那麼枯燥學術了。內容更如副標題,從生物學、心理學或者說社會學的角度抒寫人類的愛情和婚姻自然史。


乍一看似乎非常的正經嚴肅,其實內容還是非常通俗好讀的。文風可以參考紀錄片的畫外音,真是讀著讀著腦海裡就會莫名出現人類進化史紀錄片《突變》的畫面,哈哈。

五月書單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餘秋雨《借我一生》等

部分章節目錄的截圖

關於婚姻的最初形成,從書裡總結到一句話,男人是為了擴散遺傳因子,而女性則是為了得到供養以養育保護後代。在一些不太發達、女性地位低下的地方,這句話依然會有非常強烈的現實感受。


如果我們的祖先進化時選擇無性繁殖或者單性繁殖,婚姻就不會存在了。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待人的這種親密關係,是不是有點無趣——婚姻更像是生物延續的本能產物,愛情不過是個意外收穫。

五月書單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餘秋雨《借我一生》等

而至於人的出軌離婚,更是一種難以抵抗的本性驅使。文中提到婚姻關係中的“三年至四年之癢”(比常言的七年之癢更具有普遍意義),也正是追溯到狩獵-採集的社會里,人類兩次分娩之間間隔年的時限,繁育後代的任務一完成,人類之間的親密關係就會傾向於分崩離析。


哪怕經歷億萬年的演變,人類親密關係的形成還是擺脫不了生物的本能。想來,如果不是道德文明的束縛,現在的離婚率怕不是一般的高了。


君の五月書單-END


你最近讀了什麼書?留言區分享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