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食品忽然的臨時性貸款

三全食品賬面現金充裕,理財金額不低,同時短期借款激增,創下公司上市以來銀行貸款最高紀錄,主要受疫情期間臨時性借款增加所致。與之類似的,業績大漲、現金流優異卻又大規模增加貸款的上市公司,還有一些。

本刊特約作者 詩與星空/文

8月19日晚間,三全食品(002216.SZ)發佈了2020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收37.3億元,淨利潤4.5億元。淨利潤不僅遠超上年同期,甚至約等於2015年至2019年淨利潤之和。

半年報顯示,公司幾大核心產品中,湯圓、麵點銷售額變化不大,但速凍餃子銷量大增,從上年同期的7.56億元增加到2020年上半年的11.88億元。

疫情期間,廣大消費者對冷凍水餃的需求非常大,價格也不斷攀升,帶動公司毛利提高。在公司的產品供不應求的時候,現金流也非常可觀。但是筆者卻在公司的半年報裡發現了一點異常:疑似存貸雙高。

優異現金流背後的困惑

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2020年上半年考驗企業的不完全是淨利潤,而是現金流。利潤表只會顯示公司賺了多少錢,而現金流量表則會顯示公司還能不能經營的下去。以至於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很多著名的餐飲行業老總在公開場合稱,現金流快撐不住了。

三全食品的現金流量表顯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高達6.76億元,為史上最佳。公司的應收賬款、存貨週轉率都較前期有了較大的改善,因為資金充裕,應付款項也下降了1億多元。

公司賬面現金超過1.34億元、理財高達8億元的情況下,卻新增了近5億元的銀行貸款。半年報短期借款餘額為5.6億元,創下公司上市以來銀行貸款最高紀錄。

作為家喻戶曉的快消品上市公司,三全食品一直是輕資產運營模式,資產規模不大。一般來說,貸款異常增加,要麼是公司擴大生產規模,要麼核心業務發生了變化。但是,從資產負債表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現金流量表的投資性現金流項目看,公司並沒有大興土木新增生產線。

那麼,公司借錢莫非要分紅?然而年報裡的分紅已經分完了,只支出幾千萬元,半年報則顯示,不分紅。

莫非公司真的是存貸雙高?

近年來,幾家知名企業都出現了存貸雙高的現象,具體體現為銀行存款較高的同時,長短期借款也比較高。這樣的資產負債構成,不符合正常的企業經營邏輯。

很多企業都有存貸雙高的跡象,不過鑑定真正的存貸雙高,需要關注公司的融資成本,主要是利息支出。當公司的融資成本超出淨利潤的30%甚至更高的時候,就可以認定其貸款不正常。

三全食品是不是這樣?報表顯示,公司的利息支出雖然略有增加,增加到了520萬元,但和淨利潤相比,幾乎可以忽略。

在半年報裡,筆者終於找到了解釋短期借款激增的原因:主要是疫情期間的臨時性貸款增加所致,目前已償還。

問題來了,公司上半年的經營形勢這麼好,為什麼會有大額臨時性貸款?

原來,為了經濟復甦,各地推出了各種惠農貸款,在一些地區,最低的貸款利率只有正常情況下的50%。但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申請這種貸款,從各地發佈的優惠政策看,大部分惠農貸款都對企業盈利情況有要求,比如營收下降、虧損等企業才有資格,如此一來,上半年賺到盆滿缽滿的三全食品是如何拿到這類貸款的?

再仔細看,三全食品旗下有60多家參控子公司,雖然公司整體盈利,但部分子公司虧損,就符合優惠條件了。

拿到這些優惠貸款後,公司去做什麼了?

如上文所述,從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現金流量表的投資性現金流項目看,既沒有擴大生產線規模,也沒有發生較大的併購等投資情況。再結合現金流量表,理財產品金額增加。

保守策略並無錯

隨著金融市場的繁榮,從2016年前後開始,A股公司開始普遍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當時上市公司購買理財也引起了很多投資者的質疑,閒置資金投入再生產或者進行併購難道不比買理財好?

事實證明,購買理財是處於平穩發展期的上市公司最佳的投資渠道,既能有一定的收益,又能維持充裕的現金防範不可控的風險。

雖然2019年銀保監會出臺了銀行理財產品不得再保本的規定,大量公司依然選擇了購買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

最為典型的莫過於方大炭素(600516.SH),鋼鐵行業的供給側改革給公司帶來了業績暴漲。但公司對市場形勢定位精準,頂住壓力,並沒有急於擴大生產線,而是將收到的現金悉數買了理財,用於漲工資、分紅。

方大炭素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收規模不及上年同期的一半,但賬面現金和理財產品高達115億元,沒有後顧之憂。

2020年上半年速凍食品的經營情況,和當時的方大炭素非常像。如果盲目擴產,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未來消費市場很難支撐起更大的銷量。從這個角度看,多購買理財的確是三全食品最好的選擇。

從上市公司半年報看,業績大漲、現金流優異卻又大規模增加貸款的,三全食品並不是個例。

尤其是和農業相關的行業,幾家業績暴漲的上市公司,都存在這種現象。其中,業績增加和貸款增加,都沒什麼問題,可以理解為公司為了生產規模擴大進行貸款,但同時理財也有增加的,則說明公司有可能通過各種手段使用低息貸款從事非實體業務。

同樣的例子是中糧糖業(600737.SH),由於糖價和番茄醬價格增長,公司業績華麗,同時賬面現金較上年同期增加14億元,購買了5.28億元的理財產品,但卻增加了10多億元的短期借款。

發放優惠貸款的初衷,是為了幫助困境裡的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並不是為了普惠。在疫情期間,只要不弄虛作假,企業去爭取可能的優惠貸款,金融機構也沒有理由阻礙,符合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類似三全食品這種“財大氣粗”的企業,只要確實符合條件,能夠申請到這種貸款,也無可厚非。

但從金融政策的實施效果來看,有違公平。尤其是,這對於真正缺錢的中小企業似乎不太公平。

從預收款項到合同負債

在閱讀2020年半年報的時候,很多投資者對突然出現的“合同負債”和突然消失的“預收款項”表現出了困惑,合同負債是新會計準則實施後的項目。

根據財政部要求,海外上市公司在兩年前就開始啟用合同負債項目了,其餘的A股上市公司則在2020年全面啟用。按照新收入準則的規定,絕大多數預收款項需要計入合同負債,所以大致可以將合同負債和往年的預收款項進行對比。

三全食品半年報的合同負債為4.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8億元預收款項增幅明顯。合同負債均來自經銷商的定金,這意味著公司不僅上半年經營良好,下半年的訂單也非常充足,2020年全年業績比較樂觀。

換個視角考慮,餐飲行業逐步恢復正常後,公司2021年的業績壓力就會很大,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公司的速凍水餃業務不會像2020年上半年這麼旺銷。這對於投資者來說也是一個提醒。

突發疫情導致的財報數據鉅變,掩蓋了公司部分業務的良好表現。一是以火鍋等餐飲領域為主的速凍食品在二季度表現搶眼,二是正在和“711”合作的鮮食業務正在有序推進。這兩部分業務將是公司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增長點,只不過要到2022年疫情對財務數據的影響消除後,才有可能嶄露頭角。

經營思路的悄然轉變

三全食品的前三大股東分別是陳南、陳希、陳澤民,各持股9.9%左右。1943年出生的陳澤民逐漸退出企業管理,逐漸把大權交給陳南、陳希。

Wind顯示,陳澤民在2020年7月質押了手頭持有的27%的股權。雖然比例不算高,但考慮到他的年齡,這是一個趨勢,大股東有通過各種手段套現股權的可能。不僅如此,他手裡的股票數也從2015年的8243萬股悄悄降到了7768萬股。

新老交替的三全食品,未來有了一些變數。從公司資本層面的變化中也能發現,公司的經營理念悄然變化。

2019年10月,公司將鄭州全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全生農牧”)轉讓給子公司成都全益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1月,成都全益食品有限公司轉手將全生農牧賣給了新希望。

據天眼查,全生農牧成立於2013年,核心業務是種豬繁育及銷售、畜禽養殖及銷售。是三全食品把觸角伸向上游產業鏈的一次嘗試。出售該子公司,也標誌著三全食品的多元化轉型之路告一段落。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聲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