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发脾气,脾气暴躁?别再讲道理了,这样做最见效!

01


今天,一位妈妈在答疑群里向羊羊爸爸求助:

孩子总是发脾气,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喜欢发脾气,脾气暴躁?别再讲道理了,这样做最见效!

孩子情绪坏、乱发脾气的场景,几乎每一天在每个家庭都要上演。

不买玩具,孩子崩溃大哭;

阻止孩子长时间玩游戏,孩子不高兴哭闹;

让孩子收拾玩具才睡觉,孩子不乐意也哭;

批评孩子打其他小朋友,孩子又哭;


上次我在买面包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女孩,外表特别文静,她跟妈妈说要买以一个瑞士卷,妈妈因为在跟营业员说话没听到,孩子马上就开始吼:“我说我要这个你听不见吗?!”

妈妈和她道歉说刚才没听到,马上给她买,结果小女孩竟然用脚狠狠的踢了妈妈一脚,脸上满是恶狠狠的表情。

孩子喜欢发脾气,脾气暴躁?别再讲道理了,这样做最见效!

前阵子,看过一个新闻:

广州的一个小女孩,不顾妈妈的劝阻,跑到大马路上,被一辆大货车碾压致死。妈妈也因为拉着她,导致脚部被碾压,面临截肢风险。

孩子喜欢发脾气,脾气暴躁?别再讲道理了,这样做最见效!

后来孩子的父亲,向警察还原了当时的事发过程:

周末他带着妻子和3岁的小女儿逛街的时候,小孩突然发脾气跑出马路。“小朋友发脾气了,在路边不让牵着,看到大货车来了,我老婆就去拉小孩,小孩看到就往外面跑,结果就被压着了。

至于发脾气的原因,孩子的父亲不记得了,其实无非就是一些小事。仅仅因为孩子发脾气不让拉着,却导致这样严重的后果。


02


有太多的父母因为孩子的脾气问题而感到挠头了,但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所以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在我过往咨询的案例中,遇到过很多孩子喜欢乱发脾气的问题,作为爸妈,第一件事,我们要去分析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从外部环境来说,一般有3种原因:

第一种情况 家里经常有大人吵架的情况,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有样学样,也会学着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二种情况 父母双方中,有一方比较强势,孩子在小的时候,很什么事情都是爸妈规定安排好的,没有自己的主见,出现了问题,父母也是用强势的方式去影响孩子。比如小时候孩子可能喜欢咬手,爸妈就很强势的告诉她,不准咬,马上停止!

用这样的方式去影响孩子,孩子的内心就容易产生情绪的波动。

第三种情况 爸爸妈妈工作忙,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的,老人带孩子,会特别的溺爱,很多规矩也没有帮孩子建好。当孩子慢慢进入学校、自己的小社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这时候孩子就容易发脾气。

孩子喜欢发脾气,脾气暴躁?别再讲道理了,这样做最见效!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会发脾气呢?

举个例子,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发脾气,咒骂作业怎么这么多,可能孩子内心真实的表达可能是,“我很沮丧,这些题对我来说有点难”,“我很可能做不到,但是我不想因为这个显得自己很蠢”。

孩子在发脾气时,对着你大喊“我讨厌你”、“我恨你”、“你滚开”。可能孩子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对深爱的人的愤怒情绪;

孩子的坏脾气背后,很有可能藏着挫败感、无力感、自卑感、孤独感等等各种不良的情绪,愤怒是他内心脆弱的表达。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不要再简单粗暴地认为,孩子就是在犯浑。

透过孩子发脾气的表面行为,准确地翻译出孩子发脾气背后真正的语言和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03


孩子哭闹、崩溃、倒地撒泼时,爷爷奶奶可能都会选择顺着孩子,因为害怕小家伙会闹个没玩。

也有佛系的家长,每当孩子惹恼自己的时候,就再默默地心疼一下自己,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娃!

更常见的情况是,爸爸妈妈可能会对孩子吼:“你怎么总是乱发脾气?”,“你怎么总是大喊大叫?”,“你能不能消停一下?气死了!”,“你为什么又在发脾气?”……这些是常见的父母的第一反应:以“你”开头的指责。

这么做,不仅不能让孩子的坏脾气结束,还可能激惹孩子更强烈的情绪反应。

孩子喜欢发脾气,脾气暴躁?别再讲道理了,这样做最见效!

孩子脾气暴躁是个大问题,小时候不好好引导,大了就容易成为暴躁型人格

引导孩子坏脾气,这样做最见效

父母在引导孩子坏情绪的时候,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询问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而不是第一反应指责孩子,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引导孩子理性思考的动作。

在孩子对事情的不合理看法中,父母给予同理心和共情,常常会让孩子更好地打开心扉;最终能帮助孩子对自己的坏脾气和坏行为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

具体地父母们可以按照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1、询问孩子为啥乱发脾气,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孩子能重新回顾自己乱发脾气的过程,已经是给自己的情绪注入理智思考的过程。父母不仅表达了倾听,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

2、帮助孩子分析情绪,接纳情绪

无论孩子发脾气对还是错,父母表示理解和同情总不会有错。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了,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错误。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只有从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真正去理解孩子,才能平复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相比之下,如果父母第一反应或一开口便是对孩子情绪的否定,往往会引起孩子下意识的反抗。

3、教会孩子驾驭情绪

坏情绪被父母理解后,孩子便会顺心了许多。接下来父母便要启发孩子思考,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应该如何去解决,而非一味的发脾气。

坏情绪常常是有破坏力的,不仅会让孩子的心理处于糟糕的境地,阻碍了孩子做事情的动力,还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父母需要观察、理解孩子,找到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逐步让孩子学会合适地表达情绪。

请耐心点,再耐心点,那个爱发脾气的孩子,在等待你用爱和智慧来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