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山東,是我的錯?

出生在山東,就是你的錯,這是原罪。"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時,談到山東學生從小到大經歷的各種考試,我說以後可能還要考回去,言語中透露些許無奈和自嘲。一位來自西南的朋友對我說了上面一句話。


聽到他這樣的評價,我第一時間沒有反駁,一是因為這是他無心且直白的看法,二是因為他說的,太真實了。

他隨後解釋了他的觀點,他認為山東人很多,人情社會,從政之風,故土眷戀,都是典型的北方文化。山東人從小就開始考試,開始比較:從小升初、中考、高考,再到成年之後的考研、考公、靠編,山東人每次參與的考試都是競爭最激烈的,而且都是跟自己人競爭。山東人習慣了競爭。


"現在你還要考回去,累不累呀。壓力還不大嗎。"

累,當然累。我對山東教育的印象有高考: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二點上床,每節課間睡倒一片,醒後試卷堆成小山;有考研:每天等到宿舍開門立馬奔向圖書館,搶不到座位的就站著背書,沒有人約束,沒有人關注。但通宵達旦的自習室見證了一屆又一屆人的努力。

新生代的孩子學習更不輕鬆,在學校上課,同時參加各種活動,要去獲獎;回到家還有父母的安排,老師的線上作業;放了假更是輔導班連軸轉,書包很沉很沉;即使能玩到手機電腦,也處在家庭的"監控"之下。山東的學生被教育去做"別人家的孩子",畢竟教育家孔子,是山東人。


那麼為什麼我還要回去?首先,山東是故鄉,山東本土的親族間血脈的聯繫與扶持,是80後90後、乃至新生代群體感受、體驗並深深印在記憶中的。家鄉情懷、故土思念、榮歸故里...這些念頭,是山東人在本地成長的營養,在外發展的念想。提及故鄉,暖人心窩,這就夠了。

其次,山東教育的利弊。競爭大是一方面,但它帶給學生的影響和發展是長期的:熱情、好學、開放、真誠、創新、自信、頑強。大多數山東學子在朝著"別人家的孩子"努力的過程中獲得了這些優秀的品質,使他們在日後的生活中無往不利,即使在和其他地區同齡人的比較中,山東人自信會不落下風。

還有,山東的考試升學競爭大,其他地區的就不大了嗎?也許,我的這位西南同學不知道的是,在湖北、在江蘇、在河北、在河南,學習壓力一點也沒有比山東學生小多少。這是個發展的時代,競爭雖有一時之痛,但給人絕對是長久的利好。

最後,山東人給人的印象如何?我所聽到的一些評價:樸實、熱情、勤勞,不一而足,人們還是樂意和山東人交朋友的。有"一山一水一聖人"的文化滋養,山東的優良傳統、優良品格,會代代相沿。


又是一年團圓日,思鄉情切,不遜以往。

各位讀者,或許與我,有同樣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