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你最近的十個人,決定了你十年後的樣子

俗語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與人之間,本質上是一場互相吸引,也是一種彼此影響,一個人十年後的樣子,大多與身邊的十個人密切相關。


歌德曾說:


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麼,不管他幹什麼,他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


合群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與合拍的人交朋友,抱團成長,永遠是人際交往的黃金定律。


離你最近的十個人,決定了你十年後的樣子

與你最近的十個人,就是你的圈子


我曾通過跑步認識一個朋友佳佳,加了微信。


在她的朋友圈裡,今天跟某老總一起去談業務,這一單又要成了,配圖是美麗優雅的自拍照。


隔幾天,和王哥準備投資一個項目,加上紅酒、牛排的精心搭配,足以羨煞旁人。


直到有一天,我們又在跑步中相遇了,她向我推銷一種產品。


我直接點明我的疑惑,她卻說,那些都是她跟著另一個朋友去拉關係的。


最近,她跟朋友有點矛盾,結果那些老闆全都不理她了。


一個人認識的人再多,交往最頻繁的也不過十個。


除去至親好友,真正能互相幫助和影響的,都是那些與你有著密切關聯的人。


人生一輩子,雖然朋友總在不停更換。


可不管怎麼換,最關鍵的那段時間,彼此間相互的影響,決定了你十年後的樣子。


離你最近的十個人,決定了你十年後的樣子


前幾天,河北大學新聞專業的6個姐妹,全部拿到了心儀大學的研究生Offer。


從大一開始,她們就決定要一起努力學習,上課都坐第一排,早去的就幫忙給另外幾個人佔位,誰要是哪裡不懂,就分享筆記,一起探討。


長期互相鼓勵、監督,6個人的成績各有千秋,差不多輪換著拿學校的獎學金。


後來,她們各自選擇了保研或是考研,面對的壓力都很大,但幾個人一起努力,彼此加油,就沒那麼孤單了。


現在,每個人都有了更好的未來,她們十年後的樣子幾乎清晰可見。


決定一個人未來十年的關鍵因素,是今天的你到底做了什麼。


你今天跟別人一起栽樹,十年後才能乘涼;


你若今天什麼也不做,十年後一定兩手空空。


而今天的我們具體會做什麼,會受我們身邊十個人的影響。


離你最近的十個人,決定了你十年後的樣子


正如荀子說: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人的本能會隨著身邊人的行動而跟著行動,所以,如果你無法做到自律,最好找一個適合你的圈子。


離你最近的十個人,決定了你十年後的樣子

圈子,決定一個人的資源


曾看過一句話,擁有資源不一定成功,善用資源就一定能成功。


換言之,如果你善用身邊的信息積累與交換,就能看見自己越來越厲害。


記者謝夢遙筆下記錄過一個女孩的故事。


她家境、學校和個人條件都很普通。


本以為,她的人生大抵就這樣平凡一輩子了。


可她天生是個不服輸的人,喜歡跟人講笑話,算是人群裡的開心果。


所以,進了大學裡的小品表演團隊,認識了做即興表演的外教老師,跟著學習。



離你最近的十個人,決定了你十年後的樣子


那種即興表演其實很難,所有人都沒有劇本,一組人在臺上表演20多分鐘全靠自己發揮,她悟性不錯,進步很快,慢慢找到了表演的感覺。


經常跟著老師一起排練,跑演出,有時沒演好還會被罵,但不管怎樣,她沒想過要離開這個舞臺。


在她心中,這個舞臺讓她發現了自己另一方面的特長,帶來了很大的信心,所以,她努力練習,哪怕被罵也不放棄。


人生就是這樣,當你真的投入做一件事,找到自信和快樂,那必定是對的選擇。


之後,很多人都離開了,她不想放棄,又認識了另一個團隊,她知道自己更適合這裡,果斷加入進來。


在這裡,團隊擅長把藝術跟商業相結合,大家不僅有了收入,還能有各種資源。


隨著資源一步步多起來,她終於下定決心專門做即興表演。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跟幾個夥伴上了《今夜百樂門》,就這樣火了起來。


她就是女孩金靖。



成就一個人的,不僅僅是天賦和努力,資源和機遇同樣不可或缺,而圈子,恰好就提供了這些信息。


馬雲創建一個湖畔大學,各路大佬蜂擁而至,人們為什麼想進去,原因不言自明。


人唯有在圈子裡,才更容易找到自己所擅長的。


一旦紮根進去,圈子裡的所有資源和信息都是成長最好的利器。
正如叔本華說:“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


過了三十歲就會知道,一個人單打獨鬥,遠不如在群體中一起努力。


離你最近的十個人,決定了你十年後的樣子

人的潛力,離不開圈子的影響


《開講啦》曾請到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他告訴學生說:


不要猶豫,儘早認準大方向。


消滅選擇,義無反顧,認準長遠,認定自己,然後想方設法找到你要奮鬥的那個圈子,你會跟著這個圈子不斷地往上走。



真正聰明的人,沒有機會,就自己創造機會,努力找到想要的圈子。


沈從文21歲時,懷揣著文學夢來到北京。


但只有小學學歷的他不能報考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


他租了一個靠近北大的小房子,每天很早去北大旁聽,晚上回到這個小房子裡,拼命讀書。


沒有經濟來源,日子自然困頓不堪。


有一年冬天,北京的天氣異常寒冷,沈從文不僅沒有可以烤火的東西,還餓著肚子寫作。


此時,收到他寫信的郁達夫來了,帶他到飯館裡吃完飯,郁達夫把剩下的3塊多錢塞給了沈從文。


拿著錢,沈從文哭了。


那會兒,他跟幾位要好的作家寫信訴說自己的窘況,卻只有郁達夫來幫助了他。


郁達夫鼓勵他要好好寫下去。


於是,沈從文拼命寫作,然而,一個沒有絲毫名氣的青年人,他的投稿大部分都石沉大海。


更讓他難過的是,聽別人說,他投寄的數十篇稿子都被人當笑話一樣點評。


郁達夫得知這個情況,非常難過,寫下《給一個文學青年的公開狀》,並把沈從文介紹給當時著名的《晨報副刊》的主編。


這家報刊很快刊發了沈從文的散文和詩歌。


離你最近的十個人,決定了你十年後的樣子


優秀的圈子,是滋養才華的最好地方。


之後,郁達夫又介紹徐志摩與他相識,徐志摩非常賞識沈從文,《晨報副刊》接連發表了他的多篇文章。


當然,沈從文也沒愧對友人的幫助,他努力寫作,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蜜桔》,大受好評。



真正的朋友,一定是願意真心幫助你的人,也許不一定離你很近,但你要想辦法去靠近。


有了良師益友的陪伴和鼓勵,人的潛力往往能更快更好地發揮,這種被他人肯定的信任感,能激發出一個人內心的動力,幫助他拽著自己往上走。


莎士比亞說:“凡是經過考驗的朋友,就應該把他們緊緊地團結在你的周圍。”


人生一輩子,一定要記得留住那些一起經受過考驗朋友。


離你最近的十個人,決定了你十年後的樣子

要有更好的圈子,先成為更好的人


朗達·拜恩在《秘密》這本書中說:


“一個人身邊的一切,都是由他內心的想法和特質吸引而來。”


想要有什麼樣的朋友圈,就得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真正優秀的圈子,一定是一個充滿活力,且有著共同目標的團隊,這是需要門檻的。


你只有先努力去做,才能讓人知道你有這份渴望。


如果你非常刻苦,且微露鋒芒,自然能吸引欣賞你的人。


大多數時候,一個人十年後的樣子往往與目前沒有太多區別。


所以,唯有不斷改變當前的你,讓自己越來越優秀,十年後才不會是老樣子。


今天你若目標明確,朝著正確的方向走,一路上必定能吸引更優秀的人。


今天你若努力成長,找到好的圈子,十年足夠一個人蛻變。


為了十年後的自己比今天更好,從現在開始,你的不斷改變和努力就是最好的路。


共勉。


本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