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誤,家長要怎麼“罰”才有效?

每個人都會犯錯,可以說孩子的成長就是由大大小小的錯誤所構成,但是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懲罰他呢?怎樣才能讓孩子在錯誤中得到學習和成長呢?

最近,我連續收到兩個家長的提問,在這兩個案例中,孩子都犯了錯,家長很困惑,到底我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犯錯誤,家長要怎麼“罰”才有效?

案例二:五歲的孩子在家裡打翻了碟子,爸爸很生氣,罵了孩子一通,孩子生氣了,與爸爸對罵。爸爸越來越生氣,最後打了孩子一頓。

孩子犯錯誤,家長要怎麼“罰”才有效?

當家長提問完,我問家長:“責罵和懲罰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家長是想要怎樣的結果呢?”

我想,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大家都是很負責任的,絕不是因為洩憤、心情不好就懲罰孩子。家長們的責罵,懲罰,無非是希望能夠對孩子的行為起到積極作用,希望通過罵和懲罰,讓孩子在日後能夠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可問題是,責罵和懲罰有沒有用呢?

孩子犯錯誤,家長要怎麼“罰”才有效?

試想一下,作為成人的我們如果在工作中犯了錯誤,上司很生氣地罵你一通,還表示要扣你的獎金以示懲戒。這時候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可能你唯一的感受便是,上司太過分了,公司太不人性化了,而全然忘記檢討自己的錯誤會造成的後果,以及如何在日後的工作中規避同樣類型的錯誤。

同理,當我們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責罵和懲罰對待孩子時,孩子的身體裡只是深深印刻了那個不開心的感覺,而完全忽視了自己對於錯誤的反省。即使下一次不再犯錯,往往也是因為害怕懲罰和痛苦,而不是真正地明白規則是什麼。

要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就是讓他們明白到錯在哪裡,為什麼說錯了,錯了有什麼後果,才會打心底裡避免再次發生同樣的行為。打和罵能起到這樣的效果嗎?明顯是不能的。

孩子犯錯誤,家長要怎麼“罰”才有效?

我們可以有這三種招式協助孩子的成長:

1、 觀察孩子的能力

如果我們要求一個兩歲的孩子,要寫出一手漂亮的字體,顯然是不合理的。同樣,期望三歲的孩子每時每刻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一個不符合實際的願望。即使是成人,也有因為一點小事兒情緒崩潰的時候。因此,我們要考慮孩子所犯的過錯,是不是因為孩子某方面的能力還沒有達到某個水平,才會出現呢?如果是這樣,我們還對孩子給與懲罰和責備,孩子只會覺得很委屈,長此以往甚至回關上與父母溝通的大門。

孩子犯錯誤,家長要怎麼“罰”才有效?

所以,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瞭解孩子的能力情況,當孩子犯錯誤是因為能力跟不上,或者是缺乏認知時,我們需要給與孩子恰當的共情,體會他當時的那種挫敗感。比如我的孩子一歲的時候,就曾經試過在吃飯的時候把麵條丟進魚池,當時我告訴他,小魚兒不能吃麵條,吃了會肚子痛。孩子馬上顯出一副很擔心又有點內疚的樣子,眼睛總是忍不住瞟進魚池裡。這時,我身邊的一位社工朋友馬上補充:是不是你很擔心小魚兒的健康呀?孩子馬上感覺被共情,點點頭,小聲說了一句:“對不起。”我相信經過這次之後,孩子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

孩子犯錯誤,家長要怎麼“罰”才有效?

2、 承擔自然後果

所謂自然後果,是指孩子犯錯後自然而然地出現的後果,而不是強加的結果。比如,孩子打翻了碟子,把東西弄得到處都是,這是一個自然後果,而爸爸很生氣罵了孩子一通,這就是一個附加的,外在的結果了。

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是需要溫和、堅定和一點點技巧。首先,我們需要評估,自然後果的出現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比如孩子打翻了一些危險品,你讓孩子去清理,顯然就不太合適。而如果打翻的只是水,我們就可以讓孩子去進行清理。家長有時候需要邀請孩子一同參與,自己也要行動起來以身作則,而不是用命令式的語氣讓孩子去做。

孩子犯錯誤,家長要怎麼“罰”才有效?

我家小兒子(2歲),曾經試過拿蠟筆在凳子上和桌子上畫了一個大花臉,說實在當時我挺生氣的,但我還是很平靜地拿了一塊布,溼了水讓孩子把蠟筆擦乾淨(當然,還是有很多需要大人幫忙才能擦掉,還有一些根本擦不掉),在擦的過程中,告訴孩子只能畫在紙上,不能畫在其他地方,現在孩子已經改過來,蠟筆基本都是畫在紙上,極少有畫在桌子上椅子上的時候了。

孩子犯錯誤,家長要怎麼“罰”才有效?

3、批評的三個原則

那麼是不是說,孩子犯錯了,我們就不能批評。不是的,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同樣也是需要批評,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是在批評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原則:

原則一:儘量控制情緒。語氣要溫和而堅定,不能讓暴怒的情緒將你吞沒。如果你真的憤怒,建議你可以暫時離開,或者由你的伴侶代為教育。當我們以高漲的情緒批評孩子時,孩子能夠接收到的都是你的情緒,而不是你的內容。

孩子犯錯誤,家長要怎麼“罰”才有效?

原則二:要批評具體的行為。很多時候,我們的家長最愛的口頭禪就是你不乖,你不聽話,但是問問爸爸媽媽,你們能說清楚什麼叫乖和聽話嗎?如果連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孩子又怎會清楚什麼叫乖和聽話呢?所以我們在批評的時候,要具體批評具體的行為,特別是要準確的行為描述,千萬不要用聽話、乖這些模糊的字眼代替。

孩子犯錯誤,家長要怎麼“罰”才有效?

原則三:告訴孩子,你仍然愛他。我的孩子小時候經常在被別人批評時來一句:媽媽不喜歡我了。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分不清批評行為和批評他的區別,他會簡單地把這些批評歸納為爸爸媽媽不愛他了。所以,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仍然愛你,只是你剛才的某某行為不對,所以爸爸媽媽必須要告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