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前孩子很少和自己在一起,如今一起生活,卻對他愛不起來了


現在很多父母為了出門賺錢,孩子生下來沒多久就丟給外公外婆或者爺爺奶奶照顧了。有一位媽媽問我們:7歲前孩子很少與我們在一起,如今在一起生活後發現對孩子愛不起來了,我該怎麼辦?

雖然把孩子放在老人家中成長的做法有些不負責任,可是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就必須要解決問題。下面就以文章開頭作為示例,好好跟大家說說:如何對待接到身邊的“留守兒童”。

7歲前孩子很少和自己在一起,如今一起生活,卻對他愛不起來了

首先,不要盲目責怪孩子態度不好

綜藝《奇葩說》中選手顏如晶說過一段話:孩子的人生是一部連續劇,從第一集到第二十集,他會慢慢變的。你不看,你問我孩子現在演到哪裡了,我怎麼告訴你演到哪了,誰能告訴你?

基於這種情況,孩子已經演到第七集了,前六集你都沒看,那麼想要做到無縫銜接幾乎是不可能的。在你面前是個“冷血”的孩子,在他面前你也是個“陌生”的父母。

所以孩子什麼事都不願跟你們說,可能是因為他早就習慣了把苦水往肚子裡咽。也不要責罵孩子不跟自己親近,就像養了一個陌生人,因為他可能喜歡獨處,最大的心願就是一個人住。

7歲前孩子很少和自己在一起,如今一起生活,卻對他愛不起來了

其次,不要告訴自己、孩子以及他人“我不愛孩子”

不是讓大家自欺欺人,這裡的“告訴”是指不要在言語、行動上表現出“不愛孩子”。但你們將他帶到這個世界上,就需要對他負責任,對他負責到底,至少堅持到18歲。

既然這件事情是堅決要做下去的,那麼為什麼不快樂地進行呢?心理學家馬爾茲認為: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悅的事,它會做出喜悅的反應;看到憂愁的事,它會做出憂愁的反應。

7歲前孩子很少和自己在一起,如今一起生活,卻對他愛不起來了

所以不要刻意去想或者反覆琢磨“我對孩子愛不起來了”這件事,在為孩子做事情的時候要多跟自己說“我是愛他的”,跟孩子相處時多表露出愉悅的情緒,長此以往,你就會慢慢淡忘“不愛他”,甚至會質疑當初這個愚蠢的念頭。

最後,多與孩子進行互動,哪怕是你不喜歡的事

任何一段感情、關係都是需要一定時間來建立和維護的,既然父母在孩子的世界中有七年的時間是空缺的,這7年的時光確實是補不回來了,但你可以用陪伴來“彌補”,其中就包括這幾年你們的“消失”帶給孩子的傷害。

7歲前孩子很少和自己在一起,如今一起生活,卻對他愛不起來了

因此這個時候,你要捨得多花時間陪孩子,增加和孩子相處的機會。去圖書館、遊樂園、各種博物館、逛商場……只要你足夠細心,準能從孩子的眼中看出他喜歡什麼,然後以此鋪展開來和孩子聯繫感情。

你要相信,一個七歲的孩子,他需要愛,有能力感受愛,在收到別人的愛意之後也會輔射愛。但孩子有時(或者一段時間)會像蚌殼一樣緊緊關閉,雖然外殼堅硬,裡面卻是脆弱柔軟的。

各位父母,你對留守兒童怎麼看?有哪些辦法可以彌補父母的缺失?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真實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