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廣告牌》為什麼會獲得國際大獎

我們先說說《三塊廣告牌》得到的讚譽:

爛番茄上擁有93%的新鮮度。

IMDB上得到8.3分。

豆瓣評分8.7分。

同時《三塊廣告牌》獲得金球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電影類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四項大獎。

我們再來具體說說《三塊廣告牌》,本片改編自真實事件。

《三塊廣告牌》為什麼會獲得國際大獎

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喬治亞,和阿拉巴馬州交界的地方,路邊樹著兩塊奇怪的廣告牌,廣告牌上幾行大字分別是:強姦致死

兇手依然逍遙法外?

怎麼回事,威洛比警長?

而電影講述的便是,一個單身母親在女兒被姦殺以後,以“三塊廣告牌”為武器,奮力為女兒討回公道的故事。

一般來說,隨著一部電影的劇情推進發展,處於上帝視角的我們或多或少的也會被劇情影響而產生主觀情緒,併為電影中的主角命運的轉折起伏或喜悅,或哀傷,或憤恨,或遺憾,甚至自己帶入到角色中,期盼著角色命運像自己希望的那樣。以此,許多電影導演會考慮到觀眾的感受而改動或者直接改寫角色命運,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電影會有兩個不同版本的結局。

最明顯的例子當屬2016年火遍全網的《釜山行》,原本劇本的結局是所有的“好人”都會死掉變成喪屍,而電影中最大的“壞人”金常務以其奸詐狡猾而成功脫逃成為最後一個倖存的人類。只不過這個結局太過陰沉,抑鬱黑暗,導致眾多影迷的強烈抗議,因此最後呈現出的結局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三塊廣告牌》為什麼會獲得國際大獎

《三塊廣告牌》為什麼會獲得國際大獎

而《三塊廣告牌》則以超乎尋常的客觀視角展現出影片中每個角色的瞬間,展現出每一個真正的“人”,每個角色行為動機的好與壞,每個角色善惡交織的感情糾葛。

就像是拍攝了一部現實生活的紀錄片,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案件發生後,被害人母親,當地警察,小鎮鄰居之間“情感糾葛”,單身母親米爾德里德因兇手逍遙法外而變得絕望,無助,憤恨,被逼無奈,將小鎮外路上的三塊廣告牌印上了那幾行大字,因抓不到兇手,才將氣撒到了警長威洛比身上,從“受害者”變成了“施害者”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

而一直忠於職守,兢兢業業,辛苦辦案的警長威洛比又因為抓不到兇手這個事實,無奈接受著米爾德里德的刁難與藐視,即使自己身患絕症,也不得不滿懷愧疚的默默忍受,最後自殺身亡。

《三塊廣告牌》為什麼會獲得國際大獎

而性格暴烈的迪克森警員因為無法忍受米爾德里德的挑釁與刁難,多次與其發生衝突,作為事件的旁觀者小鎮鄰居也對米爾德里德的做法極為不滿。

《三塊廣告牌》為什麼會獲得國際大獎

但是隨著劇情推進,慢慢地觀眾也會走進米爾德里德的內心,米爾德里德也只是一個“強撐”的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夠儘早抓到殺害女兒的兇手,而無奈的選擇。

而一直以來簡單粗暴,獨斷專行的有著強烈種族歧視的警員迪克森也會為了保護兇殺案的資料奮不顧身的衝進大火裡,也會為了獲得“未確定是否真兇”的DNA寧願遭受一頓毒打。

但是就在觀眾也充滿希望的時候,發現DNA並非來自真正的兇手時,一向敵對的倆人反而互相安慰,迪克森對米爾德里德說道:“很抱歉讓你有了希望。”米爾德里德回覆道:“沒關係,我擁有了整整一天的希望。”

影片中單身母親的扮演者是弗朗西斯麥克多夢德。可以這麼說,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對於其演技已經“無話可說”,正是由於弗朗西斯麥克多夢德的精彩演繹使得這部電影有了靈魂,正是這種單身母親對於不公命運的挑戰與堅持才使得電影的故事更加可信真實,更加震撼人心。

比如,米爾德里德將躺在廣告公司窗臺上無法翻身的甲蟲扶起來,是否也希望能夠有人能夠幫自己一把。

《三塊廣告牌》為什麼會獲得國際大獎

比如,米爾德里德住進女兒的臥室裡穿上女兒的拖鞋,演起木偶戲。米爾德里德也只有在四下無人時,才會痛苦無比地狠狠想念著自己的女兒。

《三塊廣告牌》為什麼會獲得國際大獎

又比如,一相情願地相信在廣告牌附近溜達的麋鹿是自己女兒的轉世,她相信女兒離開現實世界後,不會有痛苦,會快樂無憂地生活下去。這都是作為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內心情緒的外在表現。

《三塊廣告牌》為什麼會獲得國際大獎

與此同時,米爾德里德作為一個單身母親,不得不佯裝自己的強悍,紮起頭髮,一身工裝,滿口髒言,去充當一位父親的強悍並屢次挑釁警察局。

《三塊廣告牌》為什麼會獲得國際大獎

此時此刻米爾德里德內心是母親,外在是父親,二者完美的融合,沒有一絲痕跡。

只是偽裝的再逼真,也還是假的,米爾德里德到底只是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是一位希望儘快抓住殺害自己女兒兇手的單身母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抱著無比的希望。

《三塊廣告牌》為什麼會獲得國際大獎

故事進行到最後,電影給了我們一個開放式的結局,真正的兇手是誰?最後有沒有被伏法?電影都沒有給我們答案。

生活從來不是鋪天蓋地的歌舞昇平,也會有我們聽之不可思議,觸目驚心,不用細思也極其恐怖的以為只會發生在電影裡的“孫小果案”“操場埋屍案”等等等等。

有希望,有失望,有絕望,有憤怒,有慶幸,什麼最能夠打動人心,什麼最能夠震撼人心,不是那些刻意為之的爆點,不是那些刻意營造的戲劇衝突。

而是最最尋常的油鹽醬醋茶,是我們再普通不過的生活,是我們生活裡的小確幸。

電影結局的開放式也許就是讓我們帶著希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