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馬超在潼關之戰中失敗的幾個原因。

關中諸侯在關中縱橫了幾十年,身經百戰,也算是久戰沙場,無論是戰鬥力還是總兵力,表面實力還是比較強大,然而面對曹操的時候,依然不敵,最終慘敗收場,那麼有哪些原因限制了關中諸侯,讓他們面對曹操的時候不能夠取勝呢?反而讓馬超在潼關之戰中失敗呢?

仔細分析一下,對比曹操和馬超等人,發現關中聯軍的弱點還是比較多,甚至許多弱點非常致命。

試談馬超在潼關之戰中失敗的幾個原因。

首先,從天時來看。

曹操選擇了一個很好的時間來對付馬超,這個時間就是三月份。《資治通鑑》提到的三月份通常是指農曆,也就是陽曆四月份的樣子。陽曆四月對於大部分中國老百姓來說就是農忙的時節。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春季是否忙碌決定了一年的收成。

然而曹操反其道而行之,他決定在陽曆四月份逼反關中諸侯,讓他們起兵造反,而曹操大軍則真正起兵的時間是農曆8月,也就是陽曆九月,差不多就是夏收秋播結束的時間。

從陽曆四月份開始,馬超的聯軍就開始積聚在潼關,春耕已經誤了農時,上半年已經沒有收成了;情況持續到農曆八月,也就是陽曆九月才看到曹操大軍來臨,秋播也沒有了,算起來,一整年的收入就抹除。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聯軍此刻食用的還是去年的糧草,今年收成幾乎全無,那麼戰爭勝負已經確定了。對於馬超來說,不管是贏還是輸,最終不得不四處流浪找吃的,關中已經呆不下去了。

反而對於曹操來說,由於很早就採取了軍屯和民屯的政策,極大的保證了糧草能夠獲得穩定的供應,因此無論何時開戰,對於曹操來說無需顧慮,完全是全天候的作戰。

因此在天時上,曹操佔據著極大的便利,這點是馬超無法比擬的。

試談馬超在潼關之戰中失敗的幾個原因。

其次,軍事素養上也是有代差的。

雖說關中諸侯們群毆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他們大多數都在關中內部互相爭鬥,能夠出來學習先進經驗的機會也比較少。類似張濟張秀這樣的諸侯,最後也是歸於中原,沒有辦法回去傳授經驗,因此這些諸侯們的經驗多半比較同質化,大家差不多。

曹操南征北戰,打過悍將呂布,敗過張繡,也擊敗了驕橫一時袁紹集團,更是殲滅過烏桓騎兵,無論是哪種對手,都最終敗在他手下,作戰經驗在整個三國幾乎無人能及,戰略戰術也是出類拔萃。

在面對馬超為首的關中聯軍,曹操擁有極大的信心。正如有人說道:“關中聯軍都是長矛兵,我們是不是也要精選精銳士卒來對他們?”曹操灑然一笑,非常有自信的說道:“敵人的長矛雖然銳利,但是打還不打在於我,不在他們,即使他們長矛很長,也刺不到我們。”

對於自身的戰鬥力,曹操還是非常有信心,況且對於對方的優點和缺點也是瞭如指掌。在後來對峙和戰鬥過程中,曹操熟練使用戰術來應對關中聯軍,化主動為被動,全局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手裡,達到了玩弄敵人於手掌之中。

試談馬超在潼關之戰中失敗的幾個原因。

第一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馬超和其他諸侯統領大軍駐守潼關抵抗曹操,而曹操則裝模作樣和他們對峙,實際上暗地派徐晃和朱靈帥四千人馬從距離潼關幾百公里的浦阪津渡口渡過黃河。

從背後包圍潼關,從而讓曹操數萬大軍從容渡過了黃河和渭河。

此次行動成功的調動了對手,從戰略被動變為主動。如果說屯兵潼關之下的時候,曹操非常著急,那麼當主動權轉移到曹操手裡後,開始輪到馬超著急了,急不可耐的屢次挑戰,甚至多次要求割地求和。

可見,這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曹操也是非常成功的,獲得了戰略主動權,為後續擊敗聯軍打下了基礎。

試談馬超在潼關之戰中失敗的幾個原因。

第二次,略施離間計。

秦國略施小計就除掉了李牧這個心腹大患,從而導致趙國滅國。曹操同樣使用離間計,讓原本脆弱的關中聯軍的關係變得支離破碎,離心離德。

曹操先是通過和韓遂在陣前談話,讓大家疑神疑鬼的,然後派人寫書信給韓遂,還把書信重要的內容塗塗抹抹,讓大家感覺到韓遂私底下似乎在和曹操做交易,從而成功的將馬超和韓遂之間的關係離間開來,

最終變得互相不信任,導致戰場上不能夠互相支援,戰力合一,從而慘遭失敗。

試談馬超在潼關之戰中失敗的幾個原因。

第三次,陣法熟練,隨機應變。

曹操對於戰場時機的把握非常到位,能夠應付自如,這需要數十年浸染才能夠達到這個程度。這個能力對於馬超等人來說完全是相去甚遠,因此面對曹操熟練的陣法,完全無所適從。

馬超屢次尋求和曹操決戰,可是一旦決戰來臨,面臨曹操輕兵迎戰引誘馬超大部分兵力,再輔以虎豹騎側翼突破、合圍、追擊,這樣爐火純青的的戰術讓關中聯軍無所適從,最終一敗塗地,喪失了馬超在關中的主動權。

因此,馬超等人和曹操在軍事素養方面上不是在一個等級上,完全是代差級別的差距。即使馬超等人在兵力和地理環境佔據先天優勢的情況,依然無法抗衡曹操強大的攻勢。

試談馬超在潼關之戰中失敗的幾個原因。

最後,馬超人和不足。

談到人和不足的問題,馬超這點更是遠遠不如曹操。曹操討伐馬超代表著大漢朝廷,是以漢丞相的名義征討叛軍,而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聯軍則是以叛軍的名義對抗曹操,即使他們對自己的行動無論怎麼美化,但是在大義上,他們的行動並不合法。

當曹操統領著朝廷大軍進入關中後,對於那些關中士卒的心理震撼也是不可忽視的。當他們面對威武雄壯的曹操大軍,在氣勢上,聯軍已經是少了不少,因此在決戰之中,一戰而潰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人和上,曹操佔據著大義的制高點,而對於馬超來說不僅在外部大義不合,在內部上尤其顯得不夠團結。

常說一個人是頭虎,十人在一起的就不是十頭猛虎,反而是十頭綿羊,這個比如對於關中聯軍來說比較恰當。

當前方戰報說關中聯軍在增兵,又有諸侯加入聯軍的時候,曹操不是擔憂反而很是高興,甚至一直等候著他們增兵,直到增無可增為止,那麼曹操為何這麼興高采烈呢?

曹操是這樣暢談眾人的疑惑的,他感嘆說道:“關中地區非常大,險關也非常多,如果讓這些人恪守險關,讓我們一一征討,即使花費幾年的時間也是很難攻克。現在他們倒好,積聚在一起,而且他們人數雖多,又互不統屬,全軍沒有主帥,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舉消滅。”

曹操對於馬超為首的關中聯軍理解遠遠超過了馬超對於他們自己的理解,從而能夠熟練各種戰略戰術來狂虐對手。

因此,馬超人和不足同樣是關中聯軍失敗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試談馬超在潼關之戰中失敗的幾個原因。

總而言之,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聯軍失敗確實不冤的,不僅涉及到天時和人和方面不足,同樣還涉及到自身素質低下,整體實力不如曹操上。

潼關之敗為曹操收復舊都洛陽打下了基礎,也為逐出馬超,安定亂了數十年的關中奠定了基礎。

關中穩定之後,即便三國鼎立,蜀漢屢次出壠右企圖佔領關中也變得不可能,這就需要歸功於曹操對於關中諸侯的掃蕩。如果不是曹操對於關中勢力徹底清除,就不會有後來關中平靜,也為魏國和蜀漢之爭一直佔據上風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