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看了很多中医,喝了很多中药,身体时好时坏,该怎么办?

这些年看了很多中医,喝了很多中药,身体时好时坏,该怎么办?

图片来自网络


常常有人因为我分享的一些“神奇”内容来询问, 比如“我这里跳动了,那里看见光了,是什么情况啊?”我想,你或多或少在暗暗期待着“神力”的发生。

聊着聊着,你可能又会问:“我身上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神力”是不是对这些问题有帮助啊?”

再聊下去,你终于从”神力”回归到体力,坦诚自己的身体很虚弱,气血两虚。已经看了不少中医,喝下不少中药,边喝边在担心:会不会把脾胃给喝坏了啊。

最后,你叹气道:你并不完全信任医生,觉得好中医真是太少了,遇不见。

这样的情况多了,我想把我的回答的内容分享出来,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先来说个故事

几年前有个患者,曾经喝了一年多的中药调理身体。医生也是熟人介绍,很有名。每次看完病,配上一大包鼓鼓的草药。不久,家里升起浓浓的中药味,她的身体也渐渐有了些起色。但心情一低落,坠入底谷,药就失效了。

几次这样反复,医生终于无奈地说道:“我已经尽力了。”她默默无语。她知道,自己的心一直在流血。至亲过世后,想死的念头无数次升起。她整宿整宿的失眠,头发一把把的掉落,牙齿一下子坏了四颗。那是她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光。

时间仿佛凝滞,她深陷哀愁……

终于,第三个年头的春天,光秃秃的柳枝吐出了新芽,她突然感到有一种生命力从体内渐渐升起,冰冷的身体开始回暖。随着阳气的升发,她终于活了过来。

再后来,原来的中医生病,机缘巧合,她找到我调理身体,又上了修行的课程,也进行过心理咨询……渐渐地,她从积郁中开始释怀,打开不心结,再加上平时多多锻炼,她的状况终于渐渐稳固下来,掉落的头发长了出来,惨白的脸上有了光泽,睡眠也越来越踏实。

这些年看了很多中医,喝了很多中药,身体时好时坏,该怎么办?

图片来自网络i


这个从寒冬走向初春的故事,是很多人的人生缩影。总有些事,总有些人让你心如死灰。


但真正困扰你的,不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而是你对那件事的想法。你是你自身疾病的创造者,而生病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得到疗愈。万物皆有裂痕,但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真正的疗愈,最终需要回归修心。外在世界的不顺往往源自我们内心的冲突,很多人的病因,虽然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归根结底,病根只有一个,就是你的“心”受伤了。疾病的反反复复,恰恰就说明“心”伤得太重,心结难解,就算是神医,也无可奈何。曾经有位名医,发现自己治好的病人,没多久就又回来了,他们的状况时好时坏。所以最终这位名医走上了讲《道德经》的道路,他知道,医病还是要医心。

心态平和,真的很重要。古时候的中医,是一帖一贴的开药,一般最多开到七帖就结束。现在的人却常常成了药罐子,经年累月的喝药。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现代人病情的复杂,或者说欲望过多。古时候的人,其实是有信仰的,他们相信“命”的存在,“命”只是科学证明不出来。但是因为这份相信,他们接受了人生的春夏秋冬,比如今年庄稼收成好些,明年收成差些的,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人生自有它的契机,他们的心态也就坦然很多。而现代的人,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未来,于是陷入越努力、越焦虑的怪圈。

抛去外在的追求,向内自我探索,你才会发现,我们的人生课题、这一世投身为人的任务,都藏在苦难中。许多人崇拜苏东坡,他一生在宦海中沉浮,越贬越远。而他最为人欣赏的,除了他的诗词,就是他那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九百多年前,苏东坡在弥留之际,好友维琳方丈在他的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意思是说,你这会儿还不赶紧想着西方极乐世界,你想着你就到那儿了。然而苏东坡的回答,却很让人意外。在苏东坡看来,西方极乐世界和我的现在不是分离的。

如果我曾经用心的过了每一天,那西方极乐世界就存在于我生命的每一天。不存在我生命结束了,要往生到一个独立的西方极乐去。苏东坡在磨难中,觉醒心灵。在了悟中,驾鹤西去。

这些年看了很多中医,喝了很多中药,身体时好时坏,该怎么办?

图片来自网络


当你深陷泥潭,要想转变心念并不容易。但是你可以先从身体入手

,因为身体是承载心灵的容器,也就是给心灵提供能量来源的充电器。如果能量不足,比如一个觉得自己哪哪都是病的人,内心是很难快乐起来的,也没有能量来改变自己。

人体的痊愈,最终靠的是自己的自愈力。举个例子,人患了感冒,吃了感冒药,照样要经过1-2周的时间,才会痊愈。吃药只是缓解了感冒的症状,它并不能阻止感冒的发生,也不能加速感冒的康复。

提升自己的自愈力,除了在心态上的调整,不给自己添堵,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元气,也就是通过站桩、打坐等最简单有效的补气方法。修行练功最简单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健康,通畅经络,旺盛气血,身体的各种疾病自然会得到改善。当你元气满满,能量足的时候,你的心态才会得到稳固。然后,你可以追求更高的修行层次。没有健康,觉悟也是病态的觉悟。

除了靠自己,你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所以找一个能让你信任的医生。信任与否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当你生病时,看见医生,你会感觉好多了,再吃一片药,似乎完全没事儿了。所以如果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愿意配合治疗,你的身体就会恢复的快。但如果你不信任医生,你的潜意识就在暗示这肯定不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也许你会说,我无法识别医生。那你需要具备一些医学常识, 这样才能和医生沟通。清代《红楼梦》里的宝玉,小小年纪却对医理略知一二。他见庸医给病中的丫鬟琴雯开了“虎狼药”,当下就另请大夫,又细看了药方,才赞道:“这才是女孩儿家的药。”所以,学一点医学知识,全家都受益。

当然,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它们的方法都是直接针对人的身体,间接会涉及人的心灵。你还需要借助一些非传统的疗愈方法,比如心理咨询、教练技术等,或者拥有信仰,它们都可以帮你调整心态,改变固化的思维模式,重建信念系统,最终走向与自我和解的道路。

这些年看了很多中医,喝了很多中药,身体时好时坏,该怎么办?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你的心态的改善,身体的好转,你整个人的精神会渐渐有起色,但是人不可能完全免于疾病。成年人在一生的五十年中,平均每人会罹患一次危机生命的重病、二十次严重的病和大约两百次中等程度的病。我们一生的过程原本就会越来越容易受疾病影响,最终走向结束。说到底,疾病的背后就是因果法则,疾病完全消失,功课也就做完了。所以,我们应该摆脱可以避免或消灭疾病的错觉。

当然,在调理的过程,也要合理期望值。在《精神焦虑症的自救》一书里说,“症状消失不叫治愈,症状变得不再重要才叫治愈。”人到了一定年纪,经年累月的使用身体,鲜少爱惜保养,或者身体禀赋本身略有欠缺。我们要学会和疾病相处,但不要放大疾病的问题。调理健康,目的是保养身体,延长使用。而不是完全康复,重返青春。

所以,准备好打一场持久战,调理是漫长的过程。有些人怀孩子困难,期待调理后马上怀上。但她的身体底子弱,负担不起孕育孩子的重任,这样养出来的孩子也未必健康。可有的人坚持怀孕,结果养完孩子,掏空身体,气血大亏,自己很快也病了。所以调理宜慢不宜快,坚持很重要。好好保养,到了晚年都能健健康康,才是人生福气。

每个磨难都是来渡你的,每个疾病也是来渡你的,而每个医生也是来渡你的。真正能拯救你的人,正是你自己。


人的一生,是念头的一生,

从这个念头到那个念头。

止念清明,转念花开

混水照不见明月,心安才能生出智慧。


这些年看了很多中医,喝了很多中药,身体时好时坏,该怎么办?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