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风控问题怎么解决?

夜晚吹冷风


互联网消费金融因其虚拟性,主要风险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欺诈风险,一是信用风险。

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核心的风险评估流程就是反欺诈和信用评估。对于反欺诈来说,信息核实、高危人群拦截和批量识别是其核心风控手段。而对于信用风险的评估,说到底还是对其收入进行认定,也就是衡量其偿还能力。

互联网消费金融风控在流程上与传统风控一样,可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但又有差异,因为业务的特点就是线上实时审批,也称之为“秒批”;贷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准入和授信两个环节,通俗地说就是贷前实时反欺诈和实时信用评估;贷中主要关注的是贷中异常的监控和贷中运营,比如好的客户我们要不断的进行调额;贷后主要关注的是催收,因为催收做得好,很多信用风险问题都可以解决。

大数据在风控中如何运用?

1、完善客户画像

客户画像就是对用户打标签,以表示不同属性的用户。例如打上性别标签、年龄标签、消费偏好标签。这点在电商行业已被广泛运用。

客户画像的原理是,通过样本数据学习不同标签用户的行为特征,再根据学习到的知识来将未知标签的用户进行分类。客户画像的应用面非常广泛。

该点可用于快速识别白名单和黑名单,给予其余中间层客户的详细评级分类;利用大数据提高自动核准率,在电商中常用于大幅提升运营效率,也用于精准营销。在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上则可用于征信评级,反欺诈风险控制以及动态调整级别和监控(增收和降低坏账率)、快速放贷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2、促进快速放贷

目前银行的放贷速度很慢,其主要时间是浪费在信用审核和人力上。因此一个完善的用户信用模型在这里至关重要。

银行主要是在申请环节和中间环节进行监控。申请环节的审核包括入学年限审核、是否有稳定工作、身份证+电话+居住地是否一致,民事诉讼公开列表是否出现申请人姓名等。比如你是经常用3G还是wifi,电话打得多还是上网流量用的多,旅游去向,机票航班;党派身份,家庭成员等。孩子在两岁以下风险较高,五岁~20岁风险度降低, 20岁以上、30岁以上风险再次增高,且需尤其注意是否用父母身份证申办信用卡。

网上购物比较多的信用评级在B/C/D之间,网上支付少转账多尤为注意(可能为变相套现)这种都是D-。依赖4G网络评级在CD,电话>上网评级在BC,党派身份评级:民主党>共产党>无党派

其实对于传统银行抑或互联网金融,还有一个非常无奈的痛点,就是数据同步的问题。各个平台都拿着自己的数据,数据不互通,是导致用户画像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打通行内外数据,就可以有效甄别优劣质客户,在行业联防联控抵制老赖的基础上,有效分析发现优质客户,实现超短期放贷。打通数据孤岛,建立更加完善的征信体系。

3、反欺诈功能

风险管理的核心应用在反欺诈上,金融行业的反欺诈验证,主要有以下三点:

(1)网络申请信用卡收入过分或故意夸大

(2)网络申请信用卡姓名,手机号码和身份证的一致性的校验

(3)是否存在交易欺诈或逾期记录

第一点: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社保数据、运营商数据、网络行为数据(职业、收入等预测画像…)来进行规避。

第二点和第三点:实时分析数据进而监测潜在风险并预警,实时监控系统内的各类数据。

简言之,大数据反欺诈功能就是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找出欺诈者留下的蛛丝马迹,从而预防欺诈行为的发生。其现实意义在于提升坏人的欺诈成本,在欺诈行为发生之前就将其制止,进而净化诚信体系。

事实上,之于消费金融领域而言,大数据风控也扮演着一个助推者的角色。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的成熟,加之国内消费群体消费意识的转变觉醒,才最终推动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全面爆发。未来,消费金融平台,将更加倚重于对于风险的控制,只有做好平台风控,消费金融才能良性发展。


海保探险


风控模型是在良好的建立风控体系、风控评定方式、评分机制等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及评分体系,就是建立常用的风控模型方式。目前来看,国内的消费金融搭建风控模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搭建,二是直接使用三方供应商。比如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广泛使用的杭州同盾的风控产品和服务。当然,更多的消费金融公司都会选择将两者结合起来,优化模型,提升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