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國:一名志願者與新冠病毒“親密接觸”的76個晝夜

“核酸檢測陰性!”

經過了兩個月的治療,結束了出院後第一個14天的居家隔離,謝俊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雖然經歷過核酸檢測“復陽”,但這一次,謝俊覺得病毒沒那麼可怕了。

2013年入職武漢中山艦博物館的謝俊是一名退伍軍人。“我年輕身體好,免疫力強,讓我來!”疫情初期,他衝鋒在前。然而,在志願服務期間,謝俊不幸感染,核酸檢測呈陽性,從此開始了近兩個月的治療生活——在醫院、在方艙,他依然閒不下來,幫助醫生協調秩序、打掃方艙醫院、幫助病友打飯送藥……

病癒,謝俊回到家中時發現,近70歲的老母親也走上抗擊疫情的戰場,用行動同他一起接力——她也成了一名志願者。


講述人:謝俊

(湖北武漢中山艦博物館保衛幹事、退伍軍人)


文旅中國:一名志願者與新冠病毒“親密接觸”的76個晝夜

謝俊在志願者崗位上工作

文旅中國:一名志願者與新冠病毒“親密接觸”的76個晝夜

謝俊在志願者崗位上工作


“我年輕,我身體好,我免疫力強”

我的志願者故事要從2月11日說起。此前我曾報名參加抗疫志願者的申請,這天通知下來了,我的任務是去定點隔離酒店——江夏區維也納酒店服務新冠肺炎病人勤務保障。

收到通知後,我在30分鐘內就到達了集結地。我們志願者兩人一組,每天值班12個小時,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負責8樓隔離人員的警戒監控、送餐、處理生活垃圾、解決病人們的其他生活所需等工作。

說實在的,第一次上崗時,我有些懵。當時我們所在的隔離點防護物資不太夠用,對病毒的認識也不夠,所做的志願服務非常繁雜又耗精力。第一次送完餐後,防護服包裹著的護目鏡裡已經霧濛濛一片,什麼也看不見。我深一腳淺一腳地摸索著下電梯,心裡非常慌,手僵直著不敢動,下樓後,隊友幫我全身消完毒,才把護目鏡拿下來。

隔離人員中,有人患糖尿病、有人患高血壓,還有人帶著很小的孩子……我們要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搭配食物。剛開始,常常會記錯,後來為了不弄錯,我做了一本臺賬,把哪個房間住多少人,是否有老人和小孩,是否有特殊需求都清清楚楚地註明。

結束一天的志願服務,回到房間後,我脫下防護服,發現裡面的衣服全部溼透了,黏膩膩很不舒服。第二天我想了一個辦法,把酒店的白毛巾當隔汗巾墊在背後,毛巾吸汗能力強,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全身溼透的狀況。

不斷遇到的一個個問題促使我不斷摸索與總結,工作漸漸順暢起來。


不幸感染,還能做點什麼?

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我一直是小心謹慎,但還是不幸中招了。

2月18日,志願者的體檢結果出來了,我的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我當時都無法相信,因為我一直認為自己身體狀況很好、防護也到位,怎麼會被感染?我懷疑是不是因為勞動量大,抵抗力下降,感冒了?但檢測結果如此,我又不得不信。

2月19日晚,我們隔離點確診的14個人,被送到了江岸區第一人民醫院。到了醫院才知道,院方並不瞭解我們的情況,我們也拿不出書面證明表明我們是確診過來的。所以按照院方規定,我們還需要到發熱門診掛號拍片檢查。

當時的醫院門診部人滿為患,病人、醫生亂作一團,看到這種情況,我也慌了。但很快我冷靜下來,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大家都已經被感染,長時間耗著肯定會影響病情進展,所以我站出來,把大家組織在一起,安撫他們的情緒,集體去跟醫生協商,最後院方核實後弄清楚了情況,給我們辦理了入院手續。

我把所有人都安頓好,記下他們所在的床位號和聯繫方式後,回到自己的病房時,已經是次日凌晨2點。

住院期間,我們幾個年輕人組建了一個微信群,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和事時,通過這個群喊一聲,我們一起就近為大家提供幫助。

與我們同住27層的病房中有一位媽媽,她10歲的女兒也感染了,住在23樓兒童區。入院倉促,她沒有給孩子準備通訊工具,加上每一個樓層都是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醫療援助隊,相互無法聯繫。雖然同在一棟大樓裡,媽媽卻始終不知道孩子的情況。我們把情況反映給接管我們樓層的江蘇醫療援助隊。

一位名叫王志棟的男護士,幾經周折,通過給孩子送東西打探孩子情況,最後把孩子的照片傳送過來給媽媽看。看到孩子媽媽見到孩子照片後的激動神情,王志棟這個一米八的壯漢居然哽咽得說不出話,他說他很想自己3歲的女兒。戴著口罩,他顫抖的聲音讓在場的人觸景生情。感動與思念迸發,融進了一片抽泣聲中。那一刻,我也想我的孩子。

文旅中國:一名志願者與新冠病毒“親密接觸”的76個晝夜

病友給她10歲的女兒的囑咐


2月21日,我的核酸檢測顯示為陰性了,但仍須度過醫學觀察期才能出院。2月29日,作為輕症患者,我從江岸醫院轉到了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


閒不住,成為“三好艙友”

初入方艙醫院,心裡很沒底。對病情的未知讓我陷入深深的不安。所以我總在尋找身邊有什麼事可做,希望通過忙起來充實自己、遺忘恐懼。

一開始,我看到病區的熱水器區域總是漏水,地上積水很容易讓人滑倒,我就主動去拖地,並用水桶接著漏水,快滿時趕緊拎到外面池子裡倒掉。

後來我看到醫護人員幫100多人拿飯分餐的辛苦,很是心疼。我深知穿著防護服、戴著面罩和護目鏡做這些工作對體力的消耗,於是我就開始組織病友們,協助醫護拿飯送餐。

漸漸地,江夏區方艙醫院史鎖芳院長(江蘇省援鄂醫療隊隊員,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注意到我們所做的事情,於是幫我們申請了志願者袖章,併成立了一個12人的志願者組,6男6女,我被大家推選為組長。

之後的服務中,我們男同志負責餐點和搬運中藥和日常用品等物資,女同志則在護士站協助護士維持秩序、幫忙拆包裝、分發物品。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負責每天兩次的整體衛生打掃和全面消毒,幫醫護人員傳達通知,充當本地老人與醫護人員的方言“翻譯”等。

對我來說,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能緩解自己的不安,我從不覺得這需要獎勵和表彰。但有一天,醫院突然給我頒發了一個“三好艙友”證書,我看著上面寫著的“入院期間,努力學習,積極配合治療,熱心參加志願服務活動,被評為‘三好艙友’”字樣,感覺受寵若驚,也很榮幸。我想,這是我得到醫護人員和病友認可的見證吧。

文旅中國:一名志願者與新冠病毒“親密接觸”的76個晝夜

“三好艙友”證書


百封感謝信和大合唱獻給醫護

3月4日,意外發生,我的核酸檢測結果顯示覆陽了。我意識到這個病毒會隱藏自己,呈陰性並不代表痊癒!幸運的是,3月7日,核酸檢測結果再次顯示陰性。

3月8日婦女節,一場感謝醫護人員的大合唱在方艙醫院內上演。

為了表示對醫護人員的感謝,我們病區志願者和患者聯合醫護人員,共同組織了一場特別的“婦女節”活動,獨唱、合唱曲目交替進行,好不熱鬧。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生命的源泉……”一首醫患大合唱的《愛的奉獻》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唱著唱著,病友們將一封封感謝信交到了醫護人員手裡。

正值午飯時間,在一片熱鬧中,我和隊友走出方艙去拿午餐,聽著飄出來的歌聲,有那麼一瞬間,我忘記了這是醫院、忘記了我是病人,我們像一群學生,在一堂音樂課上,一首接一首地唱著好聽的歌曲。

當我把午餐拿回來時,活動已經接近尾聲,醫護人員與患者集聚在心願牆前,他們將那100多封感謝信貼在牆上。看著滿滿一牆的信箋,看著那一字一句,我心裡也肅然起敬。疫情期間,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前赴後繼“逆行”來到武漢,搶救患者生命、關心患者生活,舍小家為大家,在武漢度過了兩個多月的艱難時光,他們的付出有目共睹。對他們的感謝,我想,任何語言都不足以表達我們心中的感謝和感動。



方艙醫院裡的醫患大合唱

好戰友,我們互敬軍禮


文旅中國:一名志願者與新冠病毒“親密接觸”的76個晝夜

在醫院,謝俊邂逅戰友,互敬軍禮


3月10日,武漢所有方艙醫院休艙,大部分病友都出院了。還在醫學觀察期內的我,轉到了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分院。

說實話,我心裡五味雜陳,當初瞞著家人做了志願者,如今過了這麼久還不能回家,我沒敢將這個消息告訴家人。

但奇妙的是,我所在病區的支援隊正好來自蘭州,還有的醫護人員來自我曾經所在部隊的駐地醫院。其中有一位叫宋曉軍的值班醫生非常關心我的情況,每次他值班時都會特意過來了解我的恢復情況,還會第一時間告訴我檢查結果。

我出院的頭天晚上,宋醫生正值夜班,次日6點下班。3月26日上午10點,他專程來病區送我出院。

按規定我們不能有身體接觸,所以我們以互敬軍禮的方式來告別。那一刻,我想起在部隊的日子。軍禮之於軍人,是尊重、是愛戴、是崇敬,但這一次對我來說,是感謝。禮畢,我熱淚盈眶,濃濃的戰友情湧上心頭,我突然覺得轉院到這裡,經歷這一切,值!

4月7日,宋醫生通過微信告訴我,他們結束援助任務要返回蘭州休整了。我們相約明年他來武漢,我陪他吃熱乾麵、啃周黑鴨,漫步武漢長江大橋;我重回蘭州,他陪我吃蘭州拉麵、大盤雞,踢正步走蘭州黃河大橋。


“媽媽,您讓我驕傲”

3月31日,我結束集中隔離回到家,這已是我離開家的第50天。

50天來,我沒刮過鬍子,每次跟愛人和孩子視頻時,我都是戴著口罩的。回家後,我摘下口罩跟孩子視頻,他竟然不認識我了。因為我的鬍子很長,衣服穿了很久,邋遢得像個流浪漢。

愛人還沒復工,所以我們決定,她和孩子繼續待在岳父母家。曾經病毒復陽的經歷讓我心裡多少有障礙,不知道自己是否徹底好了。孩子那麼小,我們不敢冒險。

回家見到父母時,我真的好想擁抱一下他們,但我剋制住了,看到他們都很好,我就放下心了。突然,我看到了媽媽袖子上紅彤彤的志願者袖章,我心頭一顫:媽媽接下了我的志願服務接力棒!那一瞬間思緒萬千,想到自己就是在做志願者的時候被感染的,而且經證實還有許多像我這樣的無症狀感染者,所以很擔心。

我問媽媽為什麼參與志願者服務,她回答得很簡單:“你們都在忙,我也不能閒著,能做多少是多少吧。”

文旅中國:一名志願者與新冠病毒“親密接觸”的76個晝夜

謝俊說:“突然覺得媽媽很高大,於是我記錄下她那一刻的樣子。”

我熱心腸的基因,是隨了媽媽。看來,志願服務的接力棒不是我遞給媽媽的,而是媽媽傳承給我的。也許正是受媽媽的影響,耳濡目染才成就了今天的我!媽媽知道我做志願者被感染,還毅然選擇到社區門口值守,與我懵懵懂懂走上志願者之路相比,媽媽比我更勇敢,我為她感到驕傲!

如今,武漢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繁華,我進入了居家隔離的第二個14天。經過長時間的“流浪”,我對回到工作崗位、回到日常生活充滿著期待。這感覺就像涅槃重生,當我再一次走進中山艦博物館時,我想,作為一個曾經的軍人和博物館的服務人員,我將更有底氣為觀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記者手記

76天“暫停”的生活,謝俊一個人獨自體味。4月8日,武漢“解封”,彼時窗外閃爍的燈光讓謝俊百感交集,他說:“好激動,武漢活過來了。要感謝為這個城市拼過命的所有英雄,是他們讓武漢迎來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其實,這個勝利中,也有謝俊的功勞。作為先後入住江夏區人民醫院、江夏區大花方艙醫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接受治療的患者,當醫護人員來給他看診打針時,他是患者,打完針站起來,他便是志願者。

記者問他,後悔申請做志願者嗎?他的回答很堅定:“不後悔。我們幾個志願者由戰友變成了朋友,我們約定:志願者服務精神不光在方艙內、不止在疫情期間,出院以後還要將志願精神傳遞下去,把這種精神在社會上發揚光大。”從在做志願者的過程中被感染,到看見母親袖子上的志願者袖章,這場戰疫中經歷的一點一滴讓他堅信:“一切困難都能克服,一切險境都能戰勝!”

謝俊身上有文旅人的熱心和擔當,展示出退伍軍人的性格和覺悟。我們為擁有這樣的同行而驕傲,為有這樣的戰友而自豪!不久的將來,謝俊會再次現身中山艦博物館,回到那個看上去平凡卻重要的保衛崗,在那裡繼續奉獻一顆非凡火熱的心。

這就是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這就是武漢人民,一群英勇無畏的的壯士。當陽光普照,江城甦醒,你們讓美麗的城市充滿幸福和榮光。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視頻剪輯:劉海紅

編輯:馬逸珂

責編:李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