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曾經人才輩出,孫繼海和范志毅,都是那一批球員中的精英

中國也曾經有過足球明星,在世紀之交,楊晨,孫繼海,范志毅,李鐵,李瑋峰,謝暉,邵佳一,李金羽,都是那一批球員中的留洋精英,而在那之後,也有年輕球員出國試訓甚至簽約。所以中國足球不是沒有榜樣,也不是沒出過能人,然而本應藉著留洋榜樣+進軍世界盃的完美契機大幹一場的國足,依然沒能成功翻身,這其中的緣由就值得反思了,當然我們反思沒有什麼用。足球顯然在中國是有價值的,俱樂部虧損和運動本身有沒有價值沒有半毛錢關係。中超版權收入超過中國其他所有運動版權收入的總和,這叫沒有價值。

國足曾經人才輩出,孫繼海和范志毅,都是那一批球員中的精英

非洲和歐洲足球青訓結合得很緊密的,而且非洲足球的人大部分在歐洲俱樂部青訓和踢職業聯賽。本來就該是市場化國家只負責監管和引導的行業啊,只有市場化了才能提升影響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回到官辦足球的話,想出成績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那巨大的投入都要國家出的話,我作為球迷都覺得不可能。

國足曾經人才輩出,孫繼海和范志毅,都是那一批球員中的精英

國家對有成績的運動員待遇是不差,可球員從哪來。沒了市場,離了資本, 小球員的家長憑什麼捨得送自己孩子去練球。職業球員基本7歲到10歲就要開始接受專業訓練了,離了市場和資本,誰來幹這活。是不是又要回到96年生的國少只有34個註冊球員的地步,說白了還是急功近利,之前的假黑對國內職業足球生態和基礎的破壞是巨大的,11年開始反賭掃黑,然後從恆大的金元足球開始做熱球市到現在才多少年。

國足曾經人才輩出,孫繼海和范志毅,都是那一批球員中的精英

現在的球員包括被拉去集訓那些,都是中國足球最黑暗時期培養出來的,這幾年球市火爆對足球發展造成的的好處,估計要十年後才能體現,好苗子基本7、8歲開始訓練,從恆大拿亞冠帶熱中超開始到現在才幾年,有些人就等不及想要成績了。外援是應該控制一下,但一來控制外援需要合理的方法,二來還是要爭取吸收優秀的外援,而中國的運作模式根本就是對外援十分不友好。歸根結底,聯賽運作模式不好就要改,把老大拍板朝令夕改的臭毛病去掉了,把商業運作模式推廣起來,而不是上頭天天吵著向球隊要錢。

國足曾經人才輩出,孫繼海和范志毅,都是那一批球員中的精英

中國籃球基礎也不行,只是參與度相對足球還是好很多,畢竟場地要求小很多。參與熱度高,除了nba和姚明,灌籃高手等因素,還因為很多家長相信打籃球不僅鍛鍊身體還長高,而對足球的態度是又貴又髒還可能斷腿受傷。另外,在關於為什麼足球是第一運動籃球做不到的討論中,個人覺得最關鍵的在於,籃球在競技角度是一項適普性不夠高的運動,高和快,尤其是高,是bug的天賦加成。中國籃球大概十幾名的水平,不算弱了,整體上黃種人的籃球天賦就比不上黑白,而黑人更離譜幾乎壟斷性統治世界最頂級賽事nb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