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殘酷的誅九族,是指哪九族,出嫁的女兒在九族範圍內嗎?

先說答案:已出嫁的女兒在九族打擊範圍內,女婿不在。

秦商鞅變法,定了夷三族的法律,後代帝王變本加厲,覺得夷三族還起不到威懾作用,於是便有了誅五、七、九族這種慘無人道的法律,當然,歷史上真被誅三族、九族的並不多,也有超越九族被誅十族的例子。

那麼,這些錯綜複雜的族到底該如何算呢?

古代殘酷的誅九族,是指哪九族,出嫁的女兒在九族範圍內嗎?

九族

所謂九族,就是指親屬,但到底是哪些親屬,說法並不統一。下面舉兩個常見的說法。

1、同血緣的九代親屬

就是從自身算起,往上四代:父親、祖父、曾祖、高祖;往下四代: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加上自身,剛好九代人。

為什麼是這九族呢,古人認為,一個家族中,如果九族和睦,都是有才有德的俊賢,那麼國家也就太平了,百姓也就安居了: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制,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尚書·虞書·堯典》

用反邏輯來推這句話,如果家族中出了一個敗類,那肯定是九族不積德,族內敗壞,所以乾脆全給你殺掉,以免後患。

這就是典型的強盜邏輯,真正的聖明天子是不會做出這種糊塗事兒的。

古代殘酷的誅九族,是指哪九族,出嫁的女兒在九族範圍內嗎?

2、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自己同族的人,包括父母兄弟及兒子;自己的姊妹及其子女;自己的姑姑及其子女;自己的女兒及其子女。

母族三:母親的父親一族;母親的母親一族;從母一族。

妻族二:妻子的父親一族;妻子的母親一族。

這一說法出自《春秋左傳正義》:

​“九族謂外祖父、外祖母、從母子及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子之子、並已之同族,皆外親有服而異族者也”

注意,無論是《尚書》還是《春秋左傳正義》,對九族的解釋,用現在話來說都是科普,後被帝王用於連坐,跟書本身沒關係,書是好書,糊塗的是人。因此,不能因為“誅九族”這種慘絕人寰的法律,就說經典書籍是糟粕。

古代殘酷的誅九族,是指哪九族,出嫁的女兒在九族範圍內嗎?

女兒女婿

有人說,按照古人的觀念,女兒嫁人之後,就屬於夫家的人了,所以不會被誅。這是不對的,因為誅九族針對的是“血親”,你嫁非洲去,也屬於父系的血親,該死還是得死。

這就非常雙標,一邊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邊出了事又要人承擔責任。​

這裡有個宗族的概念,女兒跟這個家族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是屬於這個家族的宗族,所以按照“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的說法,女兒的兒子也要被誅,因為他也具有這個家族的血脈,至於女婿,沒有血緣、不屬於宗族,跟女兒結合之後,說透了也就是個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戚,自然就不會被誅了。

古代殘酷的誅九族,是指哪九族,出嫁的女兒在九族範圍內嗎?

小結

說到底,誅九族這一殘酷刑罰,主要還是起到個震懾作用,在昏庸糊塗的君王,也不至於把殺人全族當樂子隨意使用,你開心了,天下人不開心,這也不行。當皇帝真不能為所欲為,你看最近熱播的《清平樂》,仁宗皇帝還不是處處被牽制,真正能為所欲為的,還是有錢人,手動狗頭。

所以縱觀幾千年封建歷史,真正被誅九族的案例屈指可數。

捎帶一提,古代男人三妻四妾,真正遇上誅九族的事情,按道理妻子是逃不掉的,但是妾不在射擊範圍內,因為妾沒有名分,不屬於家人,甚至不是人,只是個工具罷了。

古代殘酷的誅九族,是指哪九族,出嫁的女兒在九族範圍內嗎?



古代殘酷的誅九族,是指哪九族,出嫁的女兒在九族範圍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