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森工雙豐林業局公司推進改革重組釋放發展活力

本報訊(記者 白寶俊)去年以來,伊春森工雙豐林業局公司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伊春森工集團的各項工作部署,率先在全市進行改革重組試點,穩步推動林區產業轉型發展,實現穩增長、擴就業、提收入、增效益,不斷釋放出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

去年4月30日,伊春森工雙豐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就召開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按照《公司法》要求,初步確定了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法人治理結構,選舉出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及兩名外部董事,完善和優化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等不同治理主體決策權限劃分、程序銜接等共性問題,建立保障林業局公司依法依規、高效順暢運轉的各類體制機制,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良好工作局面。

林業局公司按照集團公司的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對公司各部門科室進行重新組合,同時定崗定編,形成層級簡化、運轉高效的公司架構。對原林業局45個機關部門和33個基層單位進行整合精簡,在公司管理層設立了17個部門,將原有10個林場所改製為10個公益類分公司,並不斷探索市場化經營新機制,按照“五不變一拓展”(即:機構名稱不變、部門職能職責不變、職務職級不變、身份待遇不變、資金支持渠道不變、對現有工作進行拓展)原則,分流物資公司、貯木廠、林產工業科、建築公司、傢俱服務中心等部門109名工作人員,有效整合利用了人力資源。根據企業發展實際和市場化需求,成立8個商業類公司,來增加公司收入。

加快剝離辦行政及社會職能。將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權移交鐵力市,資產人員一併移交。撤銷雙豐林業地區基層法院和檢察院,人員編制由伊春市中級法院和伊春市檢察院統一調配。將林業公安移交伊春市公安局管理。將司法、民宗、工信、商務、科技等職能移交鐵力市政府。

林業局公司把森林管護經營工作始終列為現代林業建設的重點任務來抓,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長為組長,財務部、生態建設部、戰略發展部、人力資源保障部等戰線部門成為的森林管護經營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協調組織森林管護經營的相關工作,使森林管護經營工作系統實施。通過對公益林建設、森林管護、中幼林撫育等營林措施的有效落實,森林蓄積和森林覆被率持續增長,森林覆蓋率由上一經理期的77.3%,提高到現在的82.35%,有林地面積由上一經理期的102032.1公頃,增加到現在的108676.1公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林業局公司黨委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論”理念,加快了生態旅遊的步伐,對林企公路縱深50公里的區域進行了全方位謀劃,著力打造旅遊品類聚焦的雙豐農林生態谷,重點打造燕安紅松康養小鎮項目。該項目已通過黑龍江省工程諮詢評審中心專家評審,錄入黑龍江省重點項目庫。2018年5月榮獲首批“中國森林生態產業示範基地”試點命名和授牌。現已投入1.1億元,完成鎮內通往燕安林企公路升級改造。引進香港俊山礦業公司直接投資836萬元開發燕安森林溫泉項目,實施溫泉鑽井2706米,出水溫度45℃;經國土資源部哈爾濱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鑑定,溫泉水PH值9.6,富含硒、鍶等多種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不斷優化農業結構,旱改水面積增加到6.78萬畝。採取“先實驗後推廣”“先綠色後有機”的方式,重點打造“薌禾”森林生態有機農業品牌。與瀋陽瑞德投資公司合作,投資8600萬元,完成薌禾米業大米加工廠建設,計劃發展6.5萬畝的森林生態有機水稻基地。大力發展大榛子種植項目,投資2400萬元,高標準建設大榛子種植基地1萬畝。產業化發展食用菌栽培產業,投資1230萬元,在保林河林場、農科所建設木耳大棚200棟,帶動食用菌產業發展。規模化經營北藥業,投入1790萬元,改造寒地山楂、五味子、赤芍等北藥種植面積3678畝。積極對接農業農村廳,爭取資金2160萬元,建設2.7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

林產品產的好,還必須賣的好,在現有電商物流業基礎上,成立電商物流公司,促動雙豐地區電商物流產業全域化統籌推進。伴隨著雙豐公司白樺林影視基地投入使用,抖音、快手等現代自媒體迅猛發展,充分利用新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容、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產業模式。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全力推進利用農作物和林下剩餘物燃燒發電、供熱的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3.45億元,建設2×15兆瓦生物質發電廠一座。目前已投資1.6億元,完成了綜合辦公樓、主廠房基礎、廠區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三大主機”招標工作,正在進行主廠房土建施工。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伊春森工雙豐林業局公司將繼續以“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為統領,以改革的精神、靠改革的勇氣、用改革的方法,堅定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轉型發展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