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館孩子溺水事件再發,家長沒注意只因手裡拿著它!

01

最近看了《少年說》,有個叫葉子健的小學生一上臺就向爸媽質問:

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


游泳館孩子溺水事件再發,家長沒注意只因手裡拿著它!

我們總對孩子說愛,可孩子卻感到的是忽視和傷害。

游泳館孩子溺水事件再發,家長沒注意只因手裡拿著它!

“為了圖清淨,把手機塞到我的手裡。等我沉迷於手機,你們又覺得是手機耽誤的我,可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誰?”

聲聲討伐,句句扎心。父母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時間陪伴,孩子心裡最清楚。


游泳館孩子溺水事件再發,家長沒注意只因手裡拿著它!

“你們不陪我,只有手機能陪著我。不是我不願意陪著你,而是你的實際行動告訴我你的陪伴並不真心。”

你以為在陪孩子,孩子卻發現手機搶了他們的爸爸媽媽!

別以為你一邊看手機,一邊坐在孩子邊上就是陪孩子了;也不要以為你開著電腦玩遊戲,嘴上隨便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

陪伴,是你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陪伴,是你返老還童般的參與他的世界。

家庭教育指導師劉稱蓮曾在《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裡說:

很多人會認為對孩子的“陪伴”不那麼重要。總認為逛街、聚餐、娛樂、休息比陪孩子更重要。對孩子的愛不是給他攢了多少錢、花了多少錢、買了多少禮物、為他洗了多少件衣服、給他報了多少補習班,而是體現在我們是不是能真正靜下心來,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在陪伴中傾聽孩子、理解孩子,成為孩子的心靈港灣。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人生藍圖中最重要的底色。


02 離不開手機的家長讓孩子情感飢餓

鄰居家的小樹爸爸是個大忙人,昨天在接到上司的電話後,他又把七喜放在我家“寄存”了一天。

七喜看著爸爸離開後氣嘟嘟地坐到了沙發上,帶著哭腔跟我說:

“我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每次說帶我出去玩都有事,就算出去了也一直在講電話。”

“他之前說過下一次、下一次的,根本都不算數。”

“我討厭爸爸。”

看著難過的七喜,我心裡也不是滋味,卻也只能讓女兒和他玩來分散他的注意力。

心理學上將缺少大人陪伴與溝通的孩子發出的動作稱為“情感飢餓”。 “情感飢餓”的孩子跟別的小孩不同,他們喜歡撒嬌、任性,偶爾還會做出一些古怪的行為,而且做什麼事情都喜歡用眼睛看著別人。

其實,孩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大人對他的注意,讓大家覺得他很重要。

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這些行為以後,千萬不能張口就罵,而是應該自我反思一下,看自己是否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否應該合理安排,擠出些時間多陪陪自己的孩子,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愛與重視。

奇葩說有一期節目就採訪了幾個孩子,先讓孩子們挑選他們最愛的玩具,然後問他們如果在可以領走這個玩具和父母陪你玩一天之中選一個,要選哪個?

結果孩子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家長陪自己玩一天。


游泳館孩子溺水事件再發,家長沒注意只因手裡拿著它!


游泳館孩子溺水事件再發,家長沒注意只因手裡拿著它!


游泳館孩子溺水事件再發,家長沒注意只因手裡拿著它!

更有暖心的小朋友說:“我選爸爸和玩具,因為爸爸愛踢球,這個玩具也是踢足球的。

孩子們永遠都是那個小棉襖,而有的家長卻因為一時的溫差想把它脫下來。

其實無論家長工作有多忙,都應該抽出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陪伴他們成長。這不僅僅是一種享受,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你是在意他的,不要讓孩子情感飢餓。

03沉迷手機的家長容易造成悲劇

前段時間一段“寶寶在游泳館溺水”的監控讓網友看後心痛不已。

吳媽媽帶著兩個寶寶到嬰幼兒館游泳,在孩子入水後就立刻看起了手機。隨後小女兒溺水不斷掙扎。一旁的男童嘗試用泳圈施救未取得成功。

男童第一次向媽媽求救,吳媽媽甩開了男童的手繼續看手機。

第二次、第三次,吳媽媽依舊不理不睬。

直到第四次,吳媽媽才發現小女兒溺水,慌張地跑過去將女兒救起。

游泳館孩子溺水事件再發,家長沒注意只因手裡拿著它!

有的網友評論:“真是太氣憤了,大寶三番四次地求助,你竟然還在玩手機!”

還有網友說:“手機有那麼好看嗎?帶孩子就要時刻看著孩子,不要讓他離開自己視線。”

血濃於水的親情竟然抵不過一部手機。

就算孩子脫險了,大寶將留下怎樣的陰影?而女童也很可能因為大腦發育期的缺氧引起腦損傷,智力、身體協調都可能出現問題。手機沒那麼好看,既然選了陪伴,就要對孩子負責,不要讓她離開自己兩米的可視範圍。

無獨有偶,最近在朋友圈裡又刷到了一個令人汗毛豎起來的視頻。

游泳館孩子溺水事件再發,家長沒注意只因手裡拿著它!

視頻中,小女孩獨自走在路上,後面的媽媽眼睛緊緊盯著手機。

這時,小女孩在未被轎車司機發覺的情況下跑到了正要開動的轎車前面。隨後小女孩被當場碾死。

這一幕幕發生的悲劇告訴我們:陪孩子的時候注意力不要在手機上。

被手機毀掉的爸爸媽媽們,不要再毀了下一代!無論何時,家長要評估好安全係數和周圍環境能否會對孩子產生傷害。把陪伴留給孩子,讓手機成為業餘!


04 放下手機還要做到高質量陪伴

最近,一個叫《陪伴一小時是最好的禮物》的視頻扎到了我的心。

視頻裡的幾組父子、父女準備在閒暇之餘出去玩。

突然,爸爸們接到了公司的電話... ...

視頻鏈接:https://v.qq.com/x/page/q0386djeg84.html?ptag=2_6.4.8.17785_copy

“工作上的事情沒弄好,今天就不帶你出去玩了好不好?”爸爸們找到藉口後按照節目的流程走到了攝像機後,看著自己兒女的反應。

“爸爸走了,我就換一個。”

“爸爸不陪我玩!”

“因為爸爸都沒陪我太久...”

“我想去找他。”

在看到孩子的反應後,爸爸們表示:“真的是工作太忙了,忽略了她最基本的感受,現在只想衝過去立馬抱住她。”

視頻最後字幕打出: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那麼怎樣的陪伴才是高質量的呢?

其實,高質量的陪伴每天只需要15分鐘。親子關係的建立,沒有一蹴而就,只有點點滴滴的積累。

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需要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互動。不能想著房子車子票子,更不能想著美女帥哥和今天誰穿的好看。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堆樂高,你可以給孩子讀睡前故事,你可以給孩子聽寫漢語。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在聆聽的過程中發出配合的聲音、在陪伴的時候多一些身體接觸。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一顆全心全意陪伴的心。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一場陪伴就進入了倒計時。他們小時候纏著我們,我們總覺得不耐煩。可是這個小人兒,總有一天會長大。也總一天,我們會像我們父母那樣總是回憶過去。人生總是一場又一場的離別,就算血脈相連的紐帶,也逃不過宿命。

與其以後陷入回憶,不如當下陪伴得努力。

把手機放下,多看看我們的孩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