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該和孩子講道理?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答案

為何不該和孩子講道理?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答案

文/叮噹派

叮噹派,專注兒童語文學習的趣味精讀導師與時間管理教練;持續推送教育熱點、時間管理技巧、好習慣養成攻略等豐富內容,與您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歡迎轉發、收藏本文

前天正值清明假期,叮噹好習慣小編和朋友去超市購物,走出超市大門的時候,看到一位媽媽正在大聲批評她約7歲的女兒。原來她的女兒不小心將剛買的煎餅摔在地上,沒法吃了,她就不停地指責孩子。

“你這孩子這點事情都做不好!早就說了,疫情還沒有結束,東西要拿回去吃,你偏要吃,看!出事了吧?”

孩子一臉委屈地看著媽媽,在此期間,孩子的爸爸跑過來勸說。

可媽媽卻還是不依不饒,非要孩子承認是自己不小心,並保證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為何不該和孩子講道理?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答案

哭泣的孩子(圖片來源:搜狐網)

大庭廣眾之下,小女孩顯得很無助,可是媽媽絲毫沒能意識到有什麼不妥。

直到孩子哭著承認是自己不對,媽媽才停止了指責。

這樣的場景,讓旁邊的人看後都紛紛搖頭,和小編一起外出逛街的好友,輕聲對我說:

“這位媽媽,典型的屬於情商不高,她以為她的教育方式就是對的,可是她不知道,她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傷害了孩子弱小的心。”

那天我看到那孩子在被母親指責的過程中都顯得非常的鬱悶,而她的媽媽卻絲毫沒有察覺。

不要試圖給孩子講道理

教育家盧梭認為,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為什麼和孩子講道理沒用呢?

這得從我們人類的大腦構造說起!

我們每個人都有左腦和右腦。

左腦是掌管推理、抽象、語言、邏輯、計算等的,是理性的、具有邏輯的。

而右腦則是掌管直覺、知覺、圖形、情感、形象記憶和靈感的,是感性並且直觀的。

當左右腦成為好搭檔“攜手並進”,人的生命活動才會非常和諧。

但是孩子先天發育的特點是右腦發育靠前,左腦發育靠後。

為何不該和孩子講道理?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答案

圖片來源:鳳凰網

科學研究表明,大腦的完全發育成熟,已經是25歲以後的事情了。

也就是說,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大多都是因為他們右腦激發的情緒在起作用,而掌管理性的左腦還處於發育當中。

所以,我們家長逼迫孩子聽話,跟他們講關於一些事是否錯了的道理,他們是聽不明白的。這樣做的後果,反而將孩子推到了我們的對立面。

對孩子一次次的苛刻,就等於讓孩子一次次地自我否定,那種孤獨無肋,只會加深孩子的痛苦,讓孩子認為,自己做什麼都不行。

與其和孩子講道理,還不如讓孩子切實體驗生活

父母講道理,是從成人的角度去給孩子強加道理。

父母帶著孩子去看到道理、體會道理,才能讓孩子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道理,進而形成他的世界觀。

2018年刷遍網絡的泰國媽媽,也是通過一場撿垃圾的體驗,讓孩子懂得生活不易,應該珍惜上學機會的道理。

為何不該和孩子講道理?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答案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天早上,她5歲的兒子起床後突然說“媽媽,我不想去上學”。

這位媽媽沒有動怒,沒有批評孩子,竟然微笑著同意了孩子不去上課的想法。

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如果在街上撿垃圾,並賺很多錢,就可以放假一天。

她告訴兒子,如果不想上學,就要從小學會賺錢,但因為現在很小什麼都不會,所以只能依靠垃圾賺錢。

為何不該和孩子講道理?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答案

“不用上學,還可以賺零花錢?”,小男孩一聽,便興高采烈地和媽媽出門撿垃圾了。

去過東南亞旅遊過的朋友應該都有印象,那邊一年四季幾乎都是酷暑難耐。

在烈日炎炎下,總共3.5公里的路程,小男孩共撿了2公斤的可回收垃圾,換了2泰銖,約0.4元人民幣。

為何不該和孩子講道理?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答案

一天漫長的路程下來,孩子已經精疲力盡,問媽媽:

“媽媽,我們可以坐公交車回家嗎?”

“你有足夠的錢嗎?搭公交需要10泰銖。”

媽媽一句話讓他啞口無言,只能默默跟著一起往回走。當路過冰淇淋店時,又熱又渴的他想吃冰淇淋,於是說:

“媽媽,我想吃冰淇淋。”

“冰淇淋要5泰銖,我們錢夠嗎?”

失望的小男孩說:“不夠,我不想吃了。”

和媽媽撿垃圾的整個過程,小男孩體驗到了工作的艱辛。

最後媽媽問小男孩:“你想工作還是上學?”

男孩回答:“我想上學。”

整個過程,這位泰國媽媽沒講一句道理,卻讓孩子打心底明白了道理。

我們回到開頭的案例。孩子不小心把媽媽剛買的食物丟在地上,我們家長可以說:“你把乾淨的地面弄髒了,給超市的保潔阿姨添麻煩了,所以你需要自己清理乾淨”。

這時候家長可以遞給孩子幾張紙巾,讓孩子自己把煎餅撿起來丟到垃圾桶,並把地板的汙漬擦乾淨。

之後在帶孩子回家的路上接著說:“你不小心掉到地上的煎餅價值5塊錢,是用媽媽通過辛苦工作賺的的工資買的,所以呢你需要用勞動來補償媽媽的損失,這樣吧,今晚幫媽媽洗一次碗,就能得到5塊錢的工資”

這樣,我們家長不需動怒,孩子也能馬上明白:自己的一個錯誤可能會影響到周邊的人,需要承擔責任,所以下次要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

教育從來不是一個講道理的過程,而是一個讓孩子體會的過程。

孩子通過親身實踐體會了,理解了,就內化成他自己的道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