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店把竟自助存取款廳變客人吃飯的“包間”?銀行迴應了

4月14日,有網友反映,自己經過西安市長安區富力城航開路上的中國農業銀行存取款大廳時,發現有食客正在裡面聚餐。網友稱,當天不少想使用存取款服務的人,都選擇調頭走開了,“不清楚是銀行自己的員工還是旁邊的餐館,但銀行怎麼會讓人聚餐呢?”

烤肉店把竟自助存取款廳變客人吃飯的“包間”?銀行回應了

4月16日,記者聯繫到該銀行一名工作人員,對方稱,並不清楚有這麼一件事。

白天取錢晚上聚餐

銀行自助服務廳變“餐館包廂”?

從4月13日開始,家住西安長安區富力城航開路附近的居民發現,航開路上的中國農業銀行ATM自助存取款廳內,到了晚上就會變身“餐館包廂”,原本就不太寬闊的存取款大廳廳,擺放了餐桌,不少人坐在存取款機前面吃喝,有說有笑。

從網友拍攝的圖片中,記者看到,在該銀行存取款機器面前,擺著一張小桌,七八名食客正在聊天吃飯。

“是銀行職員還是旁邊餐館的人哦?怎麼可以在這兒聚餐呢?”知情人士稱,這家銀行旁邊是一家烤肉店,目前已經處於復工復產狀態,每到晚上,餐館的生意都很好。

銀行:我們不知情

已告知商家禁止擺桌營業

4月16日,記者以辦理業務為由,聯繫上中國農業銀行西安長安區航開路分行,工作人員告知,對於上述在ATM取款機前面聚餐的行為,目前並不知情,如果需要辦理業務,可以在工作時間段早上9:00至5:00到銀行辦理。

而據西部網·陝西頭條報道,該銀行曾答覆稱,市民反映的情況確實存在,他們已經有所瞭解,是隔壁叄寶烤肉店的顧客在銀行裡吃烤肉,目前銀行已與烤肉店取得聯繫,要求立即停止在銀行裡擺餐桌的行為,店家已經做出承諾。

記者聯繫上該烤肉店,工作人員稱,他們營業時間至凌晨三點,10人左右的食客可上樓上大桌,“外面不讓擺。”

延伸閱讀:

過半受訪者覺得最近聚會聚餐現象增多了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也在逐步有序地恢復。但對於疫情,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加強疫情防控必須慎終如始。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509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3.6%的受訪者覺得最近聚會聚餐現象增多,52.4%的受訪者感覺非工作需要頻繁外出現象增多。74.0%的受訪者認為人們要保持信心和耐心,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73.9%的受訪者建議持續做好自我防護,保持高度警惕。

53.6%受訪者覺得最近聚會聚餐現象增多

“最近我出門,好幾次都看到有人聚在一起聊天。”某事業單位員工楊晴(化名)說,她家隔音效果不好,最近她有兩次都聽到鄰居家有聚會,“我們小區管理還是挺嚴的,進出都要出示出入證,鄰居家的聚會應該是小區鄰居互相串門”。

北京一家國企的職員劉宛(化名)說,上週末天氣晴好,她和家人在附近公園散步,“正是花開時節,人已經不少了。可以看到不少年輕人在一起聊天、打牌、拍照等。雖然都戴著口罩,但間距不遠,還是挺替他們擔心的”。

調查顯示,53.6%的受訪者覺得最近聚會聚餐現象增多,52.4%的受訪者感覺非工作需要頻繁外出現象增多。其他最近變多的現象還有:出門不戴口罩(47.2%),扎堆逛景點(46.0%),不重視個人和居家消毒(32.9%)等。

疫情形勢嚴峻的時候,楊晴出門主要是買菜、買日用品,最近隨著疫情防控不斷取得成效,她出門的次數增加了。“除了採購,我每隔一兩天就會戴著口罩下樓轉轉,在人少的地方也不會摘下口罩”。

劉宛已經恢復線下辦公,她最近去公司附近一家餐館吃過兩次飯,“餐館裡每桌不超過兩個客人,客滿的話就要在門外等。進門前都會測量體溫,並進行登記,管理還是比較規範的”。

調查顯示,63.4%的受訪者最近天天出門,43.4%的受訪者坦言自己除了工作需要,已經開始會客見友了。隨著餐飲業逐漸恢復,40.8%的受訪者最近去過餐館吃飯。

河北邯鄲市民徐源(化名)出門會戴口罩,他還會專門放一隻備用口罩在衣服口袋裡。最近,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到了人少的地方,他會摘下口罩透透氣,“偶爾也會碰見有人不戴口罩”。

調查顯示,外出時,83.5%的受訪者會一直佩戴口罩,13.9%的受訪者戴一會兒就會摘掉,2.6%的受訪者不戴口罩。

受訪者最近都因為什麼外出?調查顯示,買菜、買日用品(68.0%)和工作上班(62.3%)是主要原因,55.6%的受訪者是有事要辦,其他原因還有:散步、散心(40.2%),運動鍛鍊(34.4%)等。

針對最近出現的一些防疫鬆懈現象,華東交通大學心理素質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舒曼認為,這是一種心理反彈現象,人一旦壓抑久了,就要釋放。“人具有社會性,在家隔離久了,就疏離了社會。復工復產期間,人們自然就想走出去進行社會交往”。

但他也提到,扎堆聚會的人會給其他人“現在疫情沒那麼嚴重”的心理暗示,這對防疫極為不利。“從社會心理學上講,防疫鬆懈的行為具有一定普遍性時,即使這樣做不合理,也會導致更多人放鬆警惕”。

74.0%受訪者認為人們需要保持信心和耐心,全力配合疫情防控

楊晴說,疫情形勢嚴峻時,她出門會非常小心,辦完事就趕緊回家。現在心理上放鬆了不少,“不過,我仍然會做好防護,畢竟疫情還沒解除。扎堆聚會的行為是對自己不負責、對他人不負責、對社會不負責”。

“企業在逐步復產復工,人們日常生活也在逐漸恢復,有的人就覺得沒事了,防疫心理開始鬆懈,出門不戴口罩,回家不注意消毒,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徐源說。

面對疫情,人們當下的心態如何?53.2%的受訪者仍然保持警惕,其中24.2%的受訪者更加警惕了。也有46.8%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有些放鬆了。交互分析發現,90後受訪者放鬆警惕的比例最高(49.8%),其次為00後(48.2%),60後更加警惕的比例最高。

舒曼認為,疫情雖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需要大家努力堅守,防疫心態過緊和過鬆都不利於抗疫的最後勝利。“健康向上的心態是戰勝疫情的強大‘免疫力’”。

“在這場對抗疫情的鬥爭中,我們舉全國之力,才得到了今天的成果,實屬不易。現在不能因為一些人的不注意而出現反覆,這樣代價太大了。”楊晴希望,媒體能持續做好宣傳報道,告誡人們關鍵時期防疫心態不容鬆動,“個人也要及時關注疫情有關信息,配合單位、社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徐源認為,人們仍要做好日常防疫措施,有始有終,不能大意。“我們要一鼓作氣,心中防疫的這根弦不到最後不能松”。

“有一次,我看到小區裡一個老奶奶沒戴口罩,就把包裡富餘的口罩給她了。”劉宛認為,防控疫情需要大家互相幫助、互相監督,看到不注意防護的行為要提醒對方,“我經常在家人群裡發有關疫情的消息,提醒大家多注意防護”。

面對疫情,普通人目前可以怎樣做?74.0%的受訪者認為人們需要保持信心和耐心,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73.9%的受訪者建議持續做好自我防護,保持高度警惕,60.5%的受訪者提醒要及時跟進了解疫情防控信息和進度,45.4%的受訪者建議看到妨礙疫情防控的行為要及時制止,41.4%的受訪者認為要勸說身邊防護鬆懈的人保持警惕,41.1%的受訪者認為要不信謠、不傳謠。

要避免一些人出現防疫心理鬆懈,舒曼建議,一方面,可以宣傳防疫的重要性和科學的防疫方法,同時向人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安心及靜心的自我調適方法;另一方面,要針對一般公眾進行心理疏導,評估疫情對公眾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影響,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受訪者中,00後佔7.7%,90後佔36.2%,80後佔41.3%,70後佔11.5%,60後佔3.0%。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受訪者佔28.9%,二線城市的佔42.0%,三四線城市的佔19.7%,城鎮或縣城的佔6.9%,農村的佔2.5%。

鍾南山與外籍人士座談:戴口罩不是“有病”是“防病”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5日與來自十多個國家的19名外籍人士座談,以英文介紹了中國抗疫的過程和對全球防疫的觀點。其間,他多次強調戴口罩的重要性,並在互動環節回應稱:在一些國家,戴口罩往往被認為“有病”;在中國,戴口罩是保護自己免受(病毒)感染,而“‘群體免疫’不是一個好方法。”

來自澳大利亞的Hazza(小哈)向鍾院士提出一個很能反映中外差異的現實問題:“我在中國充分了解病毒傳播的風險,專門買了500只口罩寄回給在澳大利亞的父母,無奈的是,我爸爸就不願意戴,怎樣說服爸爸戴口罩?”

對此,鍾南山表示,中外對戴口罩有兩種觀點,在美國等一些國家,戴口罩會被看不起、被認為“有病”;但在中國,戴口罩是預防被傳染(病毒),因為新冠肺炎主要通過飛沫傳播,特別在電梯等空間狹小封閉、人員密集的場所,戴口罩是防禦病毒的有效措施。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封面新聞 中青在線 中新網

流程編輯:TF0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