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柬之80歲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後來下場如何?

大唐宰相張柬之在民間的知名度並不高,但他卻做過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便是以八十歲高齡推翻武則天的統治,恢復大唐江山。這件事的傳奇性,簡直堪比姜太公八十歲輔佐武王興周伐紂。

那麼,張柬之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何能以八十歲高齡推翻武則天的統治?

不得不說,如果沒有狄仁傑,張柬之不可能成為恢復李唐江山的大功臣,恰恰相反,他很可能在底層掙扎一生,然後默默無聞地離開這個世界。

張柬之,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人,進士出身。在唐朝,科舉分為進士科和明經科,進士科難度很大,而明經科相對容易,所以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也就是說,五十歲考中進士都不算晚。

而張柬之是何時考中進士的呢?二十出頭的年紀。由此可見,張柬之是個頭腦非常聰明,才華十分出眾的人。

當張柬之考中進士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已經踏入遠大前程,封侯拜相指日可待。時任國子祭酒的令狐德棻也是如此認為,所以,他每次和張柬之見面,都把他當作帝王輔臣接待。

張柬之80歲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後來下場如何?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高中進士的張柬之第一份工作,居然只是清源縣丞,也就是縣令的助手,這就是一個八品芝麻官。

不過,張柬之並沒有自暴自棄,畢竟沒有誰一入仕便是高官厚祿,即使考中狀元,不也得先下基層歷練嗎?何況他只是一個進士。張柬之滿心期待,只要在清源縣丞的崗位上努力工作,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當上縣令,然後成為刺史,再然後做京官,最後成為宰相,實現自己的宏圖偉略。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張柬之萬萬沒想到,清源縣丞這份工作,他幹了十年後,還是原地踏步。但張柬之仍然沒有氣餒,接下來,他又在清源縣丞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做了十年,可結果呢?

結果還是原地踏步。這時,張柬之已經四十多歲,這個年齡,在唐朝已經可以自稱老臣。一個四十多歲的老臣,卻還只是個八品縣丞,連個正處級也沒混上,這輩子還有何指望?

但張柬之還是沒有氣餒,又在清源縣丞的崗位上做了十年。結果,張柬之依然原地踏步。這一年,張柬之已經50多歲,幾乎所有人的認為,張柬之已經沒有前途可言,將會在縣丞的級別上終老。

然而,就在64歲那年,張柬之突然時來運轉。

永昌元年(689年),朝廷以賢良科目召試,張柬之不顧年邁,毅然參試,結果在一千餘考生中脫穎而出,名列第一。這使得張柬之迅速由地方芝麻官飛昇入朝,擔任京官,被提拔為正五品的鳳閣舍人。

張柬之80歲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後來下場如何?

張柬之能走到這步,可以說非常不易,試問,有誰能在縣丞的崗位上打磨了四十年,卻還能夠保持雄心壯志?

張柬之原本以為,自己坐了四十年的冷板凳,現在終於擔任負責處理朝廷要務的鳳閣舍人,這意味著否極泰來,從此將會一帆風順。但他始料未及,剛當上鳳閣舍人沒多久,他便因勸諫武則天,而被貶為荊州都督府長史。

年過六旬的張柬之又做回了地方官。這一次貶職,對張柬之的打擊不可謂不大,一個六十多歲且毫無根基的老臣一旦被貶職,就意味著仕途已經終止。誰還會記得一個六十多歲的鳳閣舍人呢?

果然,張柬之在荊州都督府長史做了十年也沒有動靜,他的領導倒是換了好幾批。張柬之以為,朝廷已經把他遺忘了。

這一年,張柬之已經七十多歲。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大唐,大多數人都活不到這個年紀,張柬之不知自己還能活多久。連明天都無法預料,何況遙不可及的前途呢?我們有理由相信,此時的張柬之,往日的雄心正在熄滅。

然而,正當張柬之將要放棄理想時,狄仁傑的一席話,又將他從遙遠的地方請回朝廷,重新擔任要職。

長安年間,武則天向狄仁傑求賢,狄仁傑先後兩次向武則天力薦張柬之,他說:“荊州長史張柬之雖然年老,卻是宰相之才。用他,他必定為國家盡心盡力。”

武則天欣然從之,將張柬之提拔為秋官侍郎(刑部侍郎)。

狄仁傑是張柬之的第一個貴人。直到此時,張柬之才真正時來運轉,不久,他又遇到了第二個貴人。

此人便是一代名相姚崇。武則天向姚崇諮詢宰相人選,姚崇堅決向武則天推薦張柬之,他表示:“張柬之深沉穩重有謀略,能決斷大事,他已年老,要趕快任用。”

由於張柬之已擔任較長一段時間秋官侍郎,表現出色,見姚崇極力推薦,武則天又欣然從之,授官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晉升鳳閣侍郎,使張柬之位居宰相行列。

張柬之80歲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後來下場如何?

這一年,張柬之已經年近八旬,距他擔任清源縣丞那一年,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誰能想到,一個在縣丞崗位上做了四十年,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縣丞,擱今天早已退休,居然還能做到宰相?

按說,做了宰相後,張柬之實現了出人頭地的理想,加之年事已高,可以躺在權位上安度晚年了。一個年近八旬的老頭,還有什麼奮鬥的意義?然而,張柬之老當益壯,宰相的任命極大地刺激了他往日的雄心,他決定幹一番大事。

這件大事,史稱神龍政變,張柬之聯合宰相崔玄暐與中臺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範以及相王府司馬袁恕己,以武力逼迫女皇武則天讓位,迎唐中宗李顯復位,恢復大唐江山。

張柬之這樣做,是出自對李唐的忠誠,然而,有人卻懷疑張柬之的動機。要知道,當時武則天已經年老,而李顯也已經被冊封為太子,也就是說,武則天早已打算還位於李唐,只要武則天一死,李唐江山便可自動恢復。既然如此,張柬之何必發動政變?

所以有人認為,張柬之發動政變,不是忠於李唐,而是為自己謀利。因為如果等武則天駕崩,李唐江山自動恢復,那麼,這一切都是出於武則天的聖明,與張柬之他們毫無關係;而如果發動政變,從武則天手中奪回李唐江山,那麼,張柬之等人就會成為大唐功臣。

不過,史書上並未記載張柬之發動政變是出於私心。如果張柬之發動政變的動機真是謀私,李唐皇室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在政變成功後重賞張柬之,甚至讓他配享唐中宗廟。那麼,張柬之究竟為何要發動神龍政變呢?

其實,張柬之發動政變的初衷,只是想除掉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這倆小白臉仗著武女皇的寵愛,陷害忠良,無惡不作。尤其是武則天晚年,倆小白臉自知武女皇一旦駕崩,他們便會遭到大臣們清算,更是肆無忌憚地打壓異己。他們希望,趁武女皇還活著,將異己全部清除,如此一來,即使武女皇駕崩,他們也不必再擔心遭到大臣們的清算了。

毋庸置疑,這種肆無忌憚地打壓異己,對朝廷的政治生態構成了極大的破壞,而且還威脅到李顯的地位。關鍵還在於,誰也不敢保證,倆小白臉會不會在武則天面前吹枕邊風,煽動武則天改變主意,將皇位讓給武氏族人。

為了捍衛朝綱,為了確保李顯順利即位,大唐江山得以恢復,張柬之等人決定誅殺張昌宗和張易之。然而,張昌宗和張易之畢竟是武則天的男寵,一旦殺了這倆小白臉,武則天當做何想?會不會因此猜忌李顯?所以,張柬之只能一做到底,逼迫武則天退位,讓李顯提前復位。

神龍政變成功後,復位的唐中宗李顯對張柬之甚是感激,提拔他為天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封漢陽郡王。

張柬之80歲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後來下場如何?

可沒過半年,李顯突然變臉,讓張柬之以漢陽郡王加“特進”銜,免除治理政事,也就是褫奪了張柬之的朝政大權。

但李顯褫奪張柬之的朝政大權,並不是對張柬之有何不滿,而是受韋皇后和武三思的忽悠。韋皇后和武三思想掌權,昏庸的李顯向來對他們言聽計從,使得張柬之被排擠出局,武三思等人成功接位。

不久,武三思又汙衊張柬之誣陷韋皇后,導致張柬之被貶為襄州刺史。出人意料的是,張柬之啟程赴任時,李顯竟親自為他賦詩祭路神,還下詔群臣到定鼎門外給他餞行(既然還如此尊敬張柬之,為何又要將他貶官)。

被貶為襄州刺史沒多久,張柬之再度遭貶,被流放到瀧州(今廣東羅定)。張柬之氣憤不已,不幸染病,於706年撒手人寰,享年82歲。

張柬之去世4年後,當時唐中宗李顯已經遇害,唐睿宗李旦即位,下詔追贈張柬之為中書令,諡號文貞。

張柬之去世12年後,開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感念張柬之興復李唐之功,下詔配享中宗廟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