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害死了大將軍曹爽,篡奪了曹氏政權?這事兒可不能全怨司馬懿

在《三國演義》裡,把曹氏宗親大將軍曹爽,刻畫成為愚昧不堪的蠢才!在與老奸巨滑的司馬懿爭權奪利時,曹爽先勝後敗。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曹爽又誤信司馬懿的甜言誘騙,主動放棄反戈一擊的機會,交出兵權自投羅網,終於以身死家破而收場,而魏國政權也隨之落入司馬家族之手!那麼,是誰害死了大將軍曹爽?這事兒可不能全怨司馬懿。

01、曹爽年少知謹重,大權在手變張狂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青年時代的曹爽既不囂張也不跋扈:“爽字昭伯,少以宗室謹重,明帝在東宮,甚親愛之。及即位,為散騎侍郎,累遷至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武衛將軍,寵待有殊。”由此可見,曹爽也曾經很有自知之明,他並不是一個不識輕重不知進退之人。可是,為什麼後來就變了呢?

是誰害死了大將軍曹爽,篡奪了曹氏政權?這事兒可不能全怨司馬懿

(曹爽)

這都是權力惹的禍啊!權力是柄雙刃劍,它既可以讓人在轉瞬間飛黃騰達,同時也可以讓人變得利令智昏!曹爽的人生走向正是如此。當初,魏明帝曹睿在駕崩之前,因為擔憂太子年幼會主少國疑,所以便託孤於宗室貴胄曹爽和功高望重的司馬懿。希望他們二人能夠精誠團結,共同承擔輔佐幼主曹芳之責。魏明帝曹睿,對曹爽可是寄予了極大期望的!

可是,曹爽的所作所為卻讓曹睿失望了!曾經以“少以宗室謹重”而聞名的曹爽一旦重權在手,便立刻將其“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本性暴露無遺!而且在曹爽身邊還圍繞著一批同樣利令智昏的庸才,包括喜歡空談不務實際的何晏、鄧颺、李勝、丁謐之輩!想當初,魏明帝曹睿在世之時,就曾因對這班人誇誇其談的厭惡,而將其免官罷職逐出朝堂,以免讓他們敗壞了朝廷風氣!

可是,曹爽卻偏偏非常欣賞何晏、李勝等人的“才華”。竟然在擔負輔佐幼主的重任後,又把這班人召回朝中引為己用!這班利令智昏之徒一旦受到重用,必然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為了幫助曹爽增強權勢鞏固地位,他們極力慫恿曹爽討伐蜀國!儘管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極力勸阻曹爽,指出不能在尚不具備滅蜀時機的情況下貿然興兵!可是一心想要揚名立威的曹爽,又哪裡聽得進司馬懿的良言相勸?曹爽的恣意妄為,當然不會有好結果,儘管魏國耗師靡餉但卻徒勞無功!曹爽的領導能力因伐蜀失利,受到魏國朝野的質疑。

伐蜀失利,已經讓曹爽灰頭土臉,其威望也一落千丈。此時,如果曹爽頭腦清醒,就應該疏遠鄧颺、李勝等務虛之徒!不能再讓他們指手劃腳,以免受其干擾,再做出錯誤判斷。然而,曹爽並沒有醒悟!他還是把鄧颺等人留在自己身邊,照樣對他們言聽計從!

是誰害死了大將軍曹爽,篡奪了曹氏政權?這事兒可不能全怨司馬懿

(桓範)

02、曹爽為獨攬大權打壓司馬懿,司馬懿以退為進隱忍待機

俗語稱: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曹爽整天被這樣一班人圍繞蠱惑,難免會因私慾膨脹而利令智昏,進而一錯再錯!果不其然,曹爽與司馬懿之間原本相安無事,可是在這班人的聒噪下,很快便產生了矛盾!是什麼矛盾呢?奪權!當初,曹爽在接受魏明帝曹睿的託孤重任後,深知干係重大馬虎不得!所以,每逢大事還不敢獨斷專行,而是必與功高望重的司馬懿商議之後,才會共同做出決斷!如若他二人能夠始終如一,共同輔佐幼主曹芳,就不會出現司馬懿與曹爽之間的爭鬥,更不會因此而斷送掉曹氏家族的統治!

然而,曹爽在此輩的慫恿下產生了排斥司馬懿,獨攬魏國大權之心。於是,便借用魏主曹芳的名義,採取明升暗降的手段,以司馬懿年高望重為藉口,將其提升為太傅,變相奪了他的兵權!司馬懿自知曹爽的勢力,正如日中天,自己還不具備與之相抗衡的實力。便索性借年老體弱為名,向朝廷請假休養。採用以退為進的手法既麻痺了曹爽,又可以在暗中扶植自己的力量!

而曹爽一見司馬懿肯主動示弱,不禁因此而志得意滿!遂立即著手在朝廷的各個要害部門安插親信,完全掌握了魏國朝政大權。從此之後,曹爽成了魏國不戴皇冠的皇帝!重權皆入其手,羽翼遍佈天下,朝野之間無不對其俯首貼耳!然而,曹爽雖有專權獨斷的野心,卻沒有魏武帝曹操本領!就連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也遠遠不及!因此,曹爽的擅權專斷恣意妄,猶如置其身於火爐之上炙烤!必將引發嫉妒者的怨恨,而且還會因其德不配位而遭殃。

曹爽果然幹出了許多出格之事!他竟敢私分洛陽、野王典農中郎將,管理的數百傾桑田,公然破壞朝廷法度!又將皇族公子的封地瓜分為私產,激起了曹氏宗親對他的憤恨!還向各州郡官員公然索取賄賂,敗壞了官場風氣!曹爽的飲食、車馬、衣飾幾乎與皇帝無異,明顯有僭越之舉。為了享樂,竟強佔將吏、工匠和吹鼓手,為己所用。又將良民百姓子女多人用做歌樂伶人!還膽敢偽造皇帝詔書,擅自調用57名宮女去鄴城受訓,待其學成之後,便將其作為歌女徵入府邸。曹爽還曾擅取太樂署的樂器以及武庫的兵器!這樁樁件件的不公不法,不尷不尬之事,皆是曹爽在權欲薰天之下,幹出的授人以柄的蠢事!

那麼,難道曹爽身邊就沒有明白人了嗎?當然也不是!曹爽之弟曹羲就很明智,曹羲發覺了曹爽潛伏在“赫赫然,如烈火烹油之勢,隱隱然,有凌架帝王之尊”之下的危險!為了避免家族走向物極必反的厄運,免遭高樓失足,江心舟覆之禍,曹羲流著眼淚勸告曹爽,勿做授人以柄之事,以避變幻不測之禍!怎奈何,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曹爽對曹羲的勸告是充耳不聞,照樣還是我行我素!曹爽既已驕縱至極,而且在朝野之間宗室之內也已構怨多般,其敗亡之時已經為期不遠!

是誰害死了大將軍曹爽,篡奪了曹氏政權?這事兒可不能全怨司馬懿

(司馬懿)

03、司馬懿突然發難搞政變,曹爽怯懦無能墜入羅網

經過曹爽這般折騰,不僅讓曹氏宗親與之離心,也讓朝廷大臣與之離心,更讓地方官員與之離心!曹爽被孤立後,蟄伏已久的司馬懿的機會就到了!於是,“十年正月,車駕朝高平陵,爽兄弟皆從。宣王部勒兵馬,先據武庫,遂出屯洛水浮橋。”——司馬懿突然發難政變了!這場政變應該是得到了部份朝廷大臣的支持或者是默許!否則以司馬懿手中區區3000私兵,又怎麼可能完全控制住整個洛陽城呢?

而此時,曹爽驚聞洛陽政變的消息後,不禁目瞪口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李勝曾經彙報說司馬懿病得快要死了,已經沒有能力威脅曹爽了!沒想到,這個“要死”的司馬懿竟然突然發動了政變!曹爽被司馬懿打得措手不及!曹爽害怕司馬懿嗎?害怕!以諸葛亮的智謀,都沒能打敗司馬懿奪取甘涼,最終“秋風五丈原”抱憾而亡!而今的魏國,還有誰能鬥得過與諸葛亮齊名的司馬懿呢?況且,還有那遼東公孫氏國破家亡和上庸孟達身死族滅的教訓擺在眼前,曹爽這種紈絝子弟又怎能不害怕,不驚慌呢?司馬懿老謀深算,手段狠辣,令魏國朝野聞風喪膽!曹爽又豈敢與之相抗?

因此,儘管從洛陽城中僥倖逃脫的大司農桓範,極力勸說曹爽挾執皇帝去許昌,然後再召喚天下之兵勤王討逆,司馬懿發動的政變自然會被平定下去!桓範的建議很正確,也很及時。此時司馬懿剛剛發動政變,朝野之心未定!如若曹爽肯挾持皇帝前往許昌,借天子之名向各地發佈勤王討逆之詔,再利用身居大將軍之職,魏國軍政大權鹹歸其手的優勢,召集黨羽共同討逆。因為其名正言順,所以有很大的獲勝機率!而司馬懿發動的政變,將會因其名不正言不順,沒有十足的勝算!

然而,曹爽做出的最終決定,卻讓司馬懿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位尊爵顯又膽小如鼠,畏懼司馬懿如虎,而又目光短淺的大將軍曹爽,居然主動放棄了絕地反擊的機會!在司馬懿甜言蜜話的欺騙下,曹爽自甘墜入司馬懿佈下的羅網。夢想著用交出兵權,保全自己的榮華富貴!曹爽希望通過承認自己的失敗,換來司馬懿的“寬大為懷”!豈知,此時的司馬懿已經勢如騎虎,自其發動政變之時起,便與曹爽集團勢如水火,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司馬懿絕對不會給曹爽苟且偷安的機會,只會採取斬草除根之狠辣手段徹底消除隱患!

果不其然,當曹爽放棄抵抗,乖乖地走入了司馬懿的圈套後,便立刻被司馬懿控制起來!之後,待司馬懿初步穩定了局勢後,便利用曹爽昔日的黨羽張當,檢舉揭發曹爽欲於當年三月謀反之事!當然,曹爽是否真要謀反,我們是不得而知的!而且《三國志》又成書於晉朝,自然就免不了為司馬家族塗脂抹粉了!不過,既然有人揭發曹爽要謀反,那司馬懿當然會採取“寧可信之有,不可信之無”的態度了!於是,司馬懿便立刻下令逮捕曹爽及其黨羽。將曹羲、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桓範,包括張當在判處謀反罪以後,一併處死並夷滅三族!從此之後,魏國政權在名義上雖然仍是曹家坐天下,而實際上軍政大權已經轉入了司馬家族之手!

是誰害死了大將軍曹爽,篡奪了曹氏政權?這事兒可不能全怨司馬懿

(曹芳)

結束語:曹爽的敗亡,從表面上看是由於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造成的,但實則為曹爽咎由自取之故!曹爽敗亡的原因有三個。其一,曹爽因大權在手,便忘記了謙虛謹慎,樹敵過多;其二,曹爽因私慾膨脹而忘乎所以,積怨過多;其三,曹爽羽翼非人,不僅不能匡正曹爽的過失,反而加重了曹爽的過錯!因此,雖說是司馬懿殺了曹爽,但曹爽自己所犯的嚴重過錯,也足以導致其敗亡!

參考資料:《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