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外衣包裹着冰冷的心,当孩子失去爱的能力,是父母最大的失策

导读:前天发表了一篇关于寄宿的文章,只是借助于寄宿这个现象来说明孩子对于心理情感的需求,由此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多数人认为寄宿会使孩子内心冷漠,不利于成长,其实

寄宿不是原罪,而是父母的教养行为。借助这篇文章详细阐述一下原生家庭对于父母教养行为、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

友情提示:建议仔细阅读,这可能会是打开"家族进化"大锁的钥匙。


文/百变爸妈


提起进化这个词,我们一般想到的是人类几千万年来的进化,是一种遥远而又长时间的适应自然的变化,但是我想说,从你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始反思时,你已经按下了家族进化的开始按钮。

热情外衣包裹着冰冷的心,当孩子失去爱的能力,是父母最大的失策

原生家庭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豆瓣上曾有对于原生家庭的"讨伐",对此我持反对意见。父辈可能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但他们已经竭尽所能。在父辈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吃饱穿暖,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是最主要的需求,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绝大多数时间忙碌于解决生存以及更好的生存的问题。

热情外衣包裹着冰冷的心,当孩子失去爱的能力,是父母最大的失策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最底层的需求就是生存需求,如果这个基本需求不能满足,也就不会发展出高层次需求。所以,我们的父辈,不会考虑到心理层面的需求。

其次,在父母所生活的年代,他们也缺乏对于育儿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来自于上一代的言传身教和同辈之间的建议。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对我们造成一些影响,也有一部分人没有影响,这取决于个体的差异,以及需求点不同。

热情外衣包裹着冰冷的心,当孩子失去爱的能力,是父母最大的失策

父母与我们之间的互动模式会内化为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模式,进而变成与我们的孩子之间的互动、沟通模式。例如:从小,我们没有得到被精心的照料,与亲人间感情疏离,自然我们的内心中家庭观念也不会太强。因为我们已有的家庭经验就是如此,吃饱穿暖即可,缺乏感情沟通的意愿和能力。

基于原生家庭和当下时代的因素,会有一些父母感觉:现在养孩子越来越麻烦。为什么会这样呢?

育儿难度系数不断提高

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文化、经济水平、信息传媒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当代社会育儿难度的系数确实在不断提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低层次需求获得满足,人们就会发展出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说,现在物质丰富,孩子们开始追求更高的心理、情感需求。

热情外衣包裹着冰冷的心,当孩子失去爱的能力,是父母最大的失策

第一,物质高度发达,使孩子发展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二,父母因为原生家庭和自己育儿知识、技能双重因素的限制,感受到了育儿压力。

第三,现代父母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物质比较广泛存在,这导致育儿时间减少,尤其是有效育儿时间的减少。

家族进化从我开始

其实,家族进化这个词并不是我提出来的,而是讲授萨提亚课程的魏老师提出来的。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浑身像触电一样,我意识到,我在3年前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读心理学的研究生。在我上课时,老师也曾说过:"心理学是一门可以让人幸福的学科",由此看来,从你点击这篇文章开始,你已经按下了家族进化的开始按钮。

热情外衣包裹着冰冷的心,当孩子失去爱的能力,是父母最大的失策

第一,育儿过程中孩子们是如何被满足的

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被满足的需求:

婴儿期(1岁前):我饿了马上给我吃;我渴了马上给我喝;我无聊了,马上出现笑脸陪我玩。父母能及时发现,并准确判断出我的需求,及时且态度和蔼的满足。

幼儿期(1-3):随着孩子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也开始增加,父母能接纳我的探索欲,并愿意陪我一起发现生活中我所陌生而又感兴趣的事物。

学前期(3-6):我不再局限于探索,还迫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父母能及时满足我的求知欲,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问题。

学龄期(6-12):父母能够帮助我获得更多学习上的成功,我不仅需要你指点,也需要你的帮助,但不需要你的指责、辱骂和嘲讽,因为我需要建立自信,为未来的学习道路打下基础。

青春期(12-18):请你给我空间,我想证明我自己已经长大,我需要你认可、接纳、赞同我,以此获得我长大的证据。我已不需要你喋喋不休地唠叨,甚至不厌其烦地说教大道理,这会令我反感。但我依然需要你的帮助,帮我指点人生方向,我需要在这个阶段完成我对于未来人生的规划和设想,并坚定不移地追求。

热情外衣包裹着冰冷的心,当孩子失去爱的能力,是父母最大的失策

孩子的满足感包括两方面:物质和心理,而这两方面又是互相交织的,在物质满足的同时也有心理的满足。例如:出门逛街,妈妈允许我购买了一个我喜欢的玩具、零食,或是在生日时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是爸爸为我制作的成长相册集。看上去,是孩子得到了具体的东西,是物质满足,实际上也有心理满足:我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我是值得的。

第二,育儿过程中如何做才能满足孩子

这个问题说起非常简单,就是两个字"尊重",当你能充分地尊重孩子,孩子是可以感知到的。麻烦的是,在我们的早年经历中,父辈多是强权式的教养,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另外,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标准,会不经意间用我们的标准衡量孩子的行为表现,加之缺乏经验,所以容易产生不尊重孩子的行为、语言,导致孩子未被满足。

热情外衣包裹着冰冷的心,当孩子失去爱的能力,是父母最大的失策

要做到尊重,需要注意两点:

1、不做评价

即放下自己已有的价值标准,不去衡量孩子的表现,更不去作比较,当你不再作比较时,才能真正地接纳孩子,才能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举个例子:你看到孩子写作业慢、拖拉,你认为不应该这样,那么孩子的这种行为就被贴上了"不好"的标签,有谁愿意接受一件不好的事情呢?那么你可曾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现?

2、允许孩子有选择权、话语权

尊重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日常表现应该允许孩子有选择权、话语权。例如:孩子不喜欢吃某种食物,父母一定要逼着孩子吃。这种行为,一方面是自己的价值判断,认为孩子挑食是不对的,另一方面是没有给到孩子选择权,就是我认为不对的事情,你必须听我的。这样做,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和话语权。

热情外衣包裹着冰冷的心,当孩子失去爱的能力,是父母最大的失策

第三,常常觉察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觉察",我的理解是: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动机。父母为什么需要觉察?我们的学习过程一般是这样的顺序:学习---内化---觉察---行为改变。也就是说,当我们看书、购买课程等多种途径获取到知识后,还需要通过理解变成自己的知识,而后是觉察自己曾经有过的行为,最后是自身行为的改变。

其中,觉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没有觉察就没有反思和内省, 对于做过的事情,不去思考对错得失以及可改进的方面,还是局限在原来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无法跳脱,行为自然不会发生变化。只有利用新知识进行反思、觉察,才能使新知识转变为行动,而觉察就是我们的练习和巩固新知识的过程。

热情外衣包裹着冰冷的心,当孩子失去爱的能力,是父母最大的失策

举个例子:父母看到孩子写作业拖拉,生气、发怒,是为什么?是担心孩子写不完被老师训斥?耽误了睡觉时间?还是怕叫家长丢了自己的面子?这就是觉察,反思自己的行为动机。那么无论是以上哪种原因,发怒、指责都是不具备建设性的行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4、爱要无条件

爱,是人类的高级情感需求,也是链接亲子关系的纽带,一旦爱变得有条件,那么就如同货物一样可以被交换。例如:你成绩好,我就开心,反之就不开心;你表现好,我就高兴,反之就不高兴……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变化,孩子会认为,是因为我这样做,表现好,才值得被爱。那么爱在孩子心中,就变成了一种可以用具体价值衡量的交换物。

热情外衣包裹着冰冷的心,当孩子失去爱的能力,是父母最大的失策

当孩子产生了这样的信念,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多方面都有巨大影响。表现出的状态是:

1、外热内冷,和人保持着一定距离,既不会过于亲近也不过分疏远。因为获得的关爱持续性不够,所以采用保持距离的方式来提醒自己,不要轻易接受爱,以此保护自己不会受伤。

2、没有被爱的能力,对于来自于他人的关爱,持怀疑态度,质疑对方关爱行为的目的性是有所求,常以物质化的标准衡量关系的远近。

3、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就好像一个没有吃饱的人,又怎会分享出自己的食物?

4、讨好,刻意地迎合他人,而完全忽略自己的感受,即使自己受到了委屈,也要装作一副心甘情愿的样子。

5、低自我价值感,我是没有价值的,是不值得人爱的,只有等我有了价值,才值得别人的关爱。这类孩子长大后,常常是完美主义,不断追求完美,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与他人交换爱的资本。根本需求是被关注、被支持、被认可、被接纳。

无论是哪一种表现状态,他们都很难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没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常常处在焦虑、愧疚、自责的情绪中。

结语:育儿是一条单行道,而且不可逆,这是令我们小心翼翼的原因。清楚地觉察到原生家庭,当代环境对于父母育儿行为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教养自己的孩子。清楚地觉察到原生家庭,当代环境对于父母育儿行为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教养自己的孩子。其实,掰着手指算算,我们能陪孩子的不过十几年,珍惜当下,感受孩子的每一步成长,当我们垂垂老矣时,那将是最珍贵的回忆。

邀请你发表自己的观点:觉察一下你当下对于孩子的付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心理层面?

@百变爸妈 从事儿童教育工作15年,心理所在职研究生,专注婚姻与亲子。你有育儿问题,我有 教子方法,如果恰巧你也喜欢我的内容,这是遇见的缘分,别错过,点个关注再走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