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主动,什么都要妈妈吼!是三能力有问题

一个妈妈的心声:「每天都在告诉自己,我今天一定不要再吼小孩,但似乎总是事与愿违;好好说,孩子好像就是听不见。不念孩子,好像就不会去做。搞得老公觉得我神经质,每天都在吼吼吼,长辈觉得我就是黑脸,常常跟孩子说”妈妈会骂呀!”」

好想告诉全世界,你们以为我喜欢这样碎念吼骂呀!但不这样,小孩就是不动呀!每天做的要死,还是被嫌的要死,重点是小孩还一副『妈妈,你管太多了』,我真的觉得好累好无力……

孩子不主动,什么都要妈妈吼!是三能力有问题

研究:三岁后帮孩子做太多,孩子生活顺序能力降低

「手还没洗,就急着跑去拿东西吃」、「玩具还没收,就急着穿鞋要出门」、「回家东西都还没摆到定位,就急着开电视」这些生活中的顺序,不是没教好,而是帮孩子做太多,他就会一直忘记。

日本研究发现,三岁后,还什么都帮孩子做得好好的,不让孩子动手做家事,最后,孩子分辨优先级的能力,就会比别的孩子差。

这是多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孩子每天要做的事,前后的顺序分不清楚,也难怪妳每天在孩子面前吼个不停;也难怪现在的小学生,生活秩序混乱,一旦没有大人的安排,自己就不知道怎么规划时间。原来,这跟学龄前我们帮太多,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不主动,是这三个能力没发展好

真的太多家长在问孩子动作慢吞吞、什么都要人家念,其实很有可能是气质及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在作祟喔!一般来说,感官的处理能力不佳,跟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处理有很大相关。

1.视觉集成能力不好

这类的孩子找东西或整理东西会很慢,一双鞋明明就在眼前,怎么看就是看不到,那怎么可能快得起来?视觉集成能力不好,也会影响到学习,需要用眼睛去学习模仿等学科,也会进一步受到影响,如美劳、大班习字、仿画、仿画及拼图,最后上了小学后的写字,都渐渐受到影响,那怎么快得起来?

2.听觉集成能力不好

这些孩子听指令的能力会很弱,左耳进右耳出,变得要三催四请,而且明明讲了三件事,最后只听到一件事情,除了学龄前团体的复杂指令跟从会受到影响,学龄后更会影响到听写的能力,怎么会不慢吞吞?

3.前庭平衡觉集成能力不好

这类的孩子整天的警醒程度总是很差,常常没有清醒来,无法与环境交互是最大的问题。

这些孩子容易有起床气之外,有时候还容易发呆恍神,专注力不够,学习的焦点不能集中,或团体都已经进到下一个步骤了,他还没跳脱上一件事,难怪会表现的动作慢吞吞。

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因为手眼协调能力差,影响到大肢体动作的发展,不要说体育课跟不上,连排队的步调都跟不上!

3步骤,孩子更自动自发

培养孩子独立自律时,父母难免会存在一些担心,担心孩子一开始做不好,但我觉得相信孩子能力,是很重要的第一步!你可以担心孩子,但你必须要放手让他去试。

1.设置孩子可以完成的目标

我们经常希望爸妈在孩子0~5岁时,逐渐的训练孩子「饮食的独立」、「如厕的独立」、「盥洗的独立」等日常生活的自理。提早养成这些独立的习惯,自信心及成就感相对较高,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处理新的学习。

4岁以下的孩子在父母眼中仍需悉心呵护,因此,在训练各方面能力时,大多会以食、衣、住、行、育乐为主要管道,无论吃饭、洗澡、刷牙或者收拾与整理的能力,对未来的自我负责和自律有很大的帮忙:「想要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避免过度保护,并适时放手,让孩子得以进行该年龄能做到的行为技巧。」

孩子不主动,什么都要妈妈吼!是三能力有问题

举例来说,1岁多的孩子其实透过平时观察,已能知道「要出门」必须「先穿鞋子」,因此,爸比妈咪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相关训练,例如:从鞋柜里拿取自己的鞋子、鞋子脱下后收回鞋柜等。

2.指令明确具体

看到很多妈妈问:「孩子为何听老师的,不听爸妈的?」我想分享一点蛮大的差异,就是如何下规定。

妈妈:「去把房间收干净!」,这对幼儿园孩子来说,是不太清楚的指令。

老师:「去把玩具区玩具收到柜子,书包排好,再来找老师!」,这是明确的指令。

3.创建孩子信心,培养「自我肯定」

当孩子完成一件事之后,一定要适时、适当且具体鼓励,让孩子有感。一般的鼓励是:「你很棒!都有做到喔!」而我会比较倾向,所谓具体鼓励不是给零食、送玩具,而是告诉孩子:「你刚刚在一小时内写完3份功课,还有帮忙妈妈做家事,妈妈觉得你很贴心,也很厉害呢!」这样的鼓励,会让孩子知道做什么事是好的,以及你都有看到他做的努力,孩子就会从中汲取正向经验及自我肯定的信心。

在教养上我们不得不提醒现在家庭,当孩子有需求时,千万不要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父母就立马给回馈,问问孩子为什么,多训练孩子利用语言表达情绪、感觉、想法等,一定会让他的学校生活更顺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