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品讀-第22篇-出道即巔峰的鄧禹

漢紀三十一-三十二(公元23年-公元26年)

西漢與東漢交替的亂世,這一段亂世沒有秦末天下逐鹿的跌宕起伏,沒有東漢末年三國之爭的戲劇性,也沒有南北朝、五代十國的混亂與奢血。

如果要對照的話,這一段亂世和元末明初有些接近。劉秀與朱元璋一樣,在幾次決定性的戰役後,幾乎是一家獨大,早早鎖定了皇位寶座。

然而,東漢開國元勳中,除了幾個被寫進小說裡的,幾乎無人知曉。雲臺二十八將與唐初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比,世人彷彿並不知曉他們的存在。讓我們看看這二十八人的名姓:


鄧禹 吳漢 賈復  耿弇  寇恂  岑彭  馮異
朱祐 祭遵  景丹  蓋延  堅鐔  耿純  臧宮
馬武 劉隆 馬成  王梁  陳俊  傅俊  杜茂
銚期 王霸 任光  李忠  萬休  邳彤  劉植

知名度相對更高的伏波將軍馬援因為政治原因,並沒有入選這一名單。沒聽過馬援?但你一定知道“馬革裹屍”,這四個字就出自馬援之口。馬援說過兩句話:


“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東漢-馬援


而最後,他也確實做到了自己所說的這兩句話。


主要事件

  1. 劉玄稱帝,史稱更始帝
  2. 昆陽之戰,劉秀一戰成名
  3. 劉玄殺劉秀的大哥劉縯
  4. 劉秀稱帝,定都洛陽
  5. 公孫述稱帝(巴蜀地區)
  6. 赤眉立劉盆子為帝,攻入長安
  7. 彭祖反叛劉秀
  8. 劉玄被殺,玄漢滅
  9. 隗囂割據隴西


主要人物:劉縯、劉秀兄弟、雲臺二十八將、隗囂、馬援、赤眉軍諸將

先來一張某乎,@工尺民做的東漢初年割據形式圖。


資治通鑑品讀-第22篇-出道即巔峰的鄧禹


昆陽之戰

這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幾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這一戰劉秀一戰成名,成為其統一天下的敲門磚。

昆陽之戰發生在今天的河南省葉縣,對決雙方是王莽派遣的新朝四十二萬大軍,以及劉秀、王鳳、王常統領的更始朝軍隊。戰鬥初期,更始朝只有在昆陽縣城內由王鳳、王常率領的約一萬軍隊,被新朝圍攻以至於王鳳主動要求投降,但未獲同意。


資治通鑑品讀-第22篇-出道即巔峰的鄧禹

在昆陽城被圍攻的同時,劉秀在外圍調集軍隊,之後親自率領一千人作為前鋒,戰勝了新朝的前鋒部隊。

之後,劉秀帶領三千敢死隊,與新朝主將王尋、王邑的主力對決。由於劉秀只有幾千人,兩位王將軍腦子短路,只帶了一萬人迎戰,並且命令其他各營不得出擊。然後,新朝這一萬人被劉秀輕鬆擊潰,王尋被殺。

接下來,新朝兵敗如山倒,好好一場圍毆硬是被演成了跑得快。《通鑑》裡是這樣描寫的:


漢兵乘銳崩之,遂殺王尋。城中亦鼓譟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伏屍百餘里。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赴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


中華書局《資治通鑑》文白對照版

大風、迅雷、傾盆大雨、屋瓦亂飛,滿滿一號主角光環的感覺,不是嗎?呵呵。

因為這一戰,劉秀被封神,各種歷史、軍事論壇裡都是對劉秀的吹捧。這一戰,臨陣時的勇猛,在我看來並不是劉秀真的強,而是敵人實在太弱。放著十對一圍毆的機會不上,非要單挑,這不是腦子進水是什麼?

劉秀厲害之處在於新朝大軍壓境時,能正確的分析形勢,強調必須堅守而不可後撤。同時在調集外圍援兵時,能說服眾人放棄財物,全力all in決戰。當一個人能看清事物的本質與關鍵之處,再加上一點運氣,怎麼會輸?


鄧禹-出道即巔峰

鄧禹,雲臺二十八將之首,也是名氣最大的一位。這一位,二十四歲因為戰功被封為萬戶侯。這一位,也是少有出道即巔峰的將領。如果,鄧禹出道中後期能維持前期的高光演出,他也許能和漢初三傑,或者衛青霍去病比肩。但很可惜,他並沒有做到。

鄧禹初見劉秀,一番表白可以看出他的志向,《通鑑》記載如下:


南陽鄧禹杖策追秀,及於鄴。秀曰:“我得專封拜,生遠來,寧欲仕乎?”禹曰:“不願也。”秀曰:“即如是,何欲為?”禹曰:“但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於竹帛耳!”


中華書局《資治通鑑》文白對照版


從這一點看來,他是非常有見地和眼光的,挑對了公司,挑對了老闆。

在劉秀與銅馬軍對決之時,鄧禹第一次領兵,展露了頭角。其後,劉秀從戰略上判斷赤眉必然會攻進長安,想乘此時機吞併關中之地。於是,他任命鄧禹為前將軍,率領兩萬人西進(當時劉秀自己在圖謀燕趙之地)。

西進初期,鄧禹面對更始朝王匡、成丹率領的十餘萬大軍,在初戰失利的情況下,力排眾議,沉著應對,再戰擊潰更始軍隊,拿下了黃河以東地區(今山西南部)。得知這一消息,劉秀立即派使者封鄧禹為酇侯,食邑萬戶。這一年,鄧禹二十四歲。

接著,鄧禹率軍進入陝西省境內。更始朝中郎將乘歙帶領十多萬軍隊再次狙擊鄧禹,又被鄧禹擊敗。此時,赤眉果如劉秀預料的那樣攻破長安。由於赤眉軍紀散亂、燒殺擄掠,關中地區的群眾聽說鄧禹軍紀嚴明,紛紛來投靠,一時多達百萬人。

此時,鄧禹頭腦依舊保持清醒,認識到百萬人之中能打仗的少,不宜直接進攻長安。於是調整軍隊攻擊方向,轉向地廣人稀、穀米豐富的上郡、北地、安定三郡(今甘肅、寧夏境內),一路勢如破竹。

等到赤眉主力移到扶風縣時,鄧禹才率軍前往長安,駐軍在昆明池,並祭祀了漢高祖劉邦廟。一切走向都按照鄧禹的戰略判斷在演進,完美!此時,就是鄧禹的人生巔峰。

之後不久,赤眉還軍長安,鄧禹敗走,劉秀派使者通知鄧禹不可盲目開戰,等到赤眉缺糧之時自然會放棄長安東進。但此時的鄧禹,彷彿是被赤眉趕出長安一戰打崩了心態,總想快點打贏一仗,挽回面子和聲譽。但事與願違,他得到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赤眉擊敗,最慘時只帶了24騎逃離戰場。最終,劉秀派大樹將軍馮異接替了鄧禹的西進主將位置。

此後,鄧禹在東漢一朝再沒有特別的高光時刻,因此也有很多歷史愛好者認為鄧禹是前期運氣爆棚的大水貨。

而我認為,鄧禹是一個逆商不高的人,在順境中可以發揮百分之一百二的實力。一旦碰到一次大的失利,便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好比一個股市散戶,賺錢時一順百順;但一次虧本了,便一直想翻本,最終被搞崩了心態,賠光本金。

一個人一輩子不可能一帆風順,被打倒一次,還能再站起來是非常重要的。堅忍不拔的逆商能力,決定了一個人、一個團隊可以走多遠。


“老實人”劉秀之二

焦點又回到我們的“老實人”劉秀身上。在《通鑑》裡,劉秀給人的形象是完美的,忠厚老實,有決斷力,有大局觀,並且知人善任;對參與害死自己親哥哥的朱鮪也能大度原諒。

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細節看出這個老實人並不是360度無死角的老實。

首先,他會扮豬吃老虎。劉秀還在更始朝當差時,曾與尚書令謝躬一起圍攻消滅王朗。在此過程中,雙方鬧了很多次矛盾,互相看不順眼。於是,史書上記載了這一幕:


謝躬與劉秀多次衝突對立,謝躬時常想襲擊劉秀,卻因為畏懼劉秀兵力強大而不敢發動。兩支部隊,雖都在邯鄲,卻分城而處,然而劉秀不時對謝軍慰問安撫。謝躬對於行政工作非常勤奮,劉秀經常稱讚:“謝尚書是真正的官吏!”謝躬因此不再自己猜疑。他的妻子聽說了這件事,經常告誡他:“你跟劉秀有積怨,勢不兩立,可是你卻相信他那套虛言,最終會受到挾制的。”謝躬不接受。稍後,謝躬率領他的數萬部隊返回,屯駐鄴城。等到劉秀南擊青犢,讓謝躬在隆慮山截擊尤來,謝躬的軍隊大敗。劉秀利用謝躬領兵在外,讓吳漢與刺奸大將軍岑彭襲擊佔據了鄴城。謝躬不知道鄴城的變化,率領輕裝騎兵返回鄴城,吳漢等把謝躬逮捕斬首,他的部隊全部投降。


中華書局《資治通鑑》文白對照版


其次,他還是記仇的。李軼曾經與劉秀兄弟倆交好,但當劉玄被擁立為皇帝后,便親近了劉玄;同時,李軼也間接參與害死了劉縯。當更始後期,馮異勸降李軼初見成效時,劉秀卻騷操作,把李軼私通劉秀軍的消息洩露了出去,最終李軼被更始方面派人刺殺了。全部過程是這樣滴:


馮異給更始將領舞陽王李軼寫信,為他陳述利害,勸他歸附劉秀。李軼知道長安已危,卻因劉之死而心不自安,於是回信給馮異說:“我本來同劉秀最早合謀重建漢王朝。現在我守洛陽,你守孟津,全都據於戰略要地。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你我二人同心,力可斷金。請你轉達蕭王,我甘願進獻愚策,幫助他定國安民。”李軼自從和馮異互通書信之後,便不再同馮異交兵,因此馮異能夠向北進攻天井關,攻取上黨地區的兩個城,又南下,攻取河南成皋以東的十三個縣,收受降軍十餘萬人。更始朝將領武勃率領一萬餘人攻打叛變者,馮異和武勃在士鄉交戰,大破武勃軍,斬武勃。李軼緊閉城門,不予救助。


馮異見勸降的書信奏效,一五一十地向劉秀稟報。劉秀回覆馮異說:“李軼詭詐多端,一般人不知道他到底是怎麼想的,現在把他給你的信轉送給應當警備的各郡太守和都尉。”大家全都奇怪劉秀為什麼要洩露李軼的書信。更始朝將領朱鮪聽說了這件事,派人刺殺了李軼。這樣一來,洛陽城中離心離德,有不少人投降。


中華書局《資治通鑑》文白對照版


所以,劉秀真的老實忠厚嗎?也許起兵之前,他是老實忠厚的,但隨著形勢的推進、時間的推移,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後,老實人也蛻變了。

尼采說過:“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著你。”相信我,歷史上沒有傻白甜的皇帝;當然,川建國同志除外。

這一篇,就寫到這裡,祝各位週一開工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